觸樂怪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 / 小羅
對于我來說,如果要提一樣能穩定提醒 " 該想想下半年和明年要怎麽規劃 " 的東西,電商平台應該算一個。網購多年,我的消費習慣早已被大數據調查得明明白白:八九月份,或者更晚一點,就該預訂明年的手帳啦。
新一年的手帳往往是從前一年下半年開始 " 卷 " 的
我使用手帳也有不少年了。回想起來,我接觸它的過程其實有點微妙。最早是視頻網站給我随機推薦了一些手帳 Up 主,而她們往往都擁有一項或者幾項吸引人的優點——要麽會畫水彩,要麽字寫得漂亮,要麽擅長排版,要麽能把熒光筆和紙膠帶用得出神入化……更重要的是,盡管看上去五花八門,但大多數手帳說穿了無非是寫寫畫畫,所以尤其容易給人一種 " 我上我也行 " 的感覺。于是,毫不意外,我就這樣入了手帳的 " 坑 "。
入坑之後,我才發現裏面門道很多。拿本子來說,按照裝訂方式就有定頁、活頁之分;按照排版方式,又有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一日一頁、一日兩頁、兩日一頁等等區别;按照功能區分,有計劃本、記賬本、讀書筆記、觀影筆記等多種樣式。再加上大量不太好劃分的類型,以及每個類型之間的細節差異," 逼死選擇困難症 " 這個形容并不誇張。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本子隻是手帳體系裏最基礎的一項,除此之外還有筆(你喜歡鋼筆、中性筆、圓珠筆、熒光筆還是模塊筆?每一類都有無數款産品供人選擇)、配件(如果你恰巧聽說過一種叫做 Traveler's Notebook 的東西,就知道它的各種小零件簡直是層出不窮)、紙膠帶和便簽(坦白地說,到了這一步我已經放棄了,沒有涉足這個可能比前幾項加在一起還要巨大的坑)……
多年來沖動消費的一部分結果,還有一部分已經在二手市場賣掉了
對于當時剛入門的我來說,這些東西簡直像一套組合拳,打得人暈頭轉向。所以很快,我就想要去了解一些不那麽費勁、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有其用處的手帳系統。比如子彈筆記(Bullet Journal),它是一種把日程表、任務清單、工作計劃、日記等内容集合在一起的筆記術,方法不複雜,僅用幾個符号就可以對你想做的事進行明确劃分,操作更是簡單,用一支筆、一本本子就能完成。
看上去很美,對吧?但在參考了國内外許多主打子彈筆記的手帳博主之後,我發現就連這麽簡單的記錄方式,人們也喜歡用各種裝飾讓它看起來無比複雜——正面來看,這當然凸顯了手帳主人的個性和創意;但不那麽正面地看,如果一個外星人隻把手帳博主們當作觀察素材,那麽他們一定能得出 " 地球人的本質就是奇技淫巧 " 的結論。好在," 原始 " 版本的子彈筆記體系的确相當有用,我現在的手帳裏,這些符号仍然十分常見。
許多外國博主的子彈筆記寫得很漂亮,但很難用作參考
後來,那股 " 上頭 " 的勁兒過去之後,我也開始思考,自己寫手帳的目的到底是什麽。歸根結底,我需要的是記錄工作中的重要事件、待完成的任務、稿件的靈感,以及與它們相關的種種安排——也就是一本工作記錄。我或許還需要幾支熒光筆來高亮出其中的重點,但除此之外的裝飾幾乎沒有必要。
根據這個标準,我開始在功能型手帳裏挑選适合自己的那一本。當然,這個類型也有數量衆多的選項,尤其是日本廠商,它們在這個賽道上已經卷了很多年,每個品牌都有拿手絕活,歐美品牌、國内工作室也是各擅勝場。到最後,我還是隻能在戰争中學習戰争:看起來不錯的,先買一本用一年試試,覺得不合适,下一年再換一個牌子。
我正在使用的本子,是一位手帳博主 Theresia 自己設計的款式
一來二去,這個習慣竟然被我堅持了下來。中途當然也走了不少彎路,比如買了許多用也用不完的筆、本子和墨水。但回頭想想,比起手機、電腦上的各種日程 App,我的确更喜歡用鋼筆寫在紙張上的感覺,哪怕是最簡單的 " × 月 × 日做 ×× 事 ",它都能給我一個比手機打字更清晰的記憶錨點,幫助我在某個時刻想起應該做的事。
因此,不僅是工作,業餘時間玩遊戲時,我也會在筆記本上寫下一兩條記錄。有時是單純地想要記下自己在什麽時候玩了什麽遊戲,有時則是詳細說說玩某款遊戲的想法。後一種情況下,這更像是另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幫助我把遊戲與時間、情緒聯系起來,多年之後再翻看,哪些遊戲經過時間的洗禮更能體現出價值,哪些遊戲暴露出匮乏的底色,都别有一番感慨。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對于生活的安排。工作也好,遊戲也好,當然都會有計劃不如變化快的時候,但用手帳記錄下來,代表着我對它們仍然抱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我可以從中尋找到一些意義,這些意義又可以影響我未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