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數碼 3C 組 | 編輯:一位天明 | 排版:單環
成立一個手機殼品牌并不難,畢竟絕大多數手機殼都是中國制造,隻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資金,任何人都可以依靠供應商給出的技術方案成立自己的手機殼品牌。但這種近乎沒有技術門檻的行業模式也讓手機殼 " 抄襲 " 問題近乎泛濫。比如著名手機殼 " 潮牌 "CASETiFY 标志性的黑圈白字鏡頭裝飾圈設計,小雷就不止一次在其他品牌的手機殼中發現。
圖片來源:雷科技
小雷不知道 CASETiFY 對這種 " 借鑒 " 行爲持有怎樣的看法,但比起讓法務部想辦法起訴這些品牌,CASETiFY 的法務部顯然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比如用在回應來自 dbrand 的抄襲侵權起訴上。
2023 年 11 月 23 日,著名科技頻道 JerryRigEverthing(下文簡稱 Jerry)稱發布了一條視頻,公開指控 CASETiFY 此前推出的 Inside Out(反轉内外)系列盜用其與著名彩貼品牌 dbrand 聯合推出的 Teardown(拆解)系列的素材。
圖片來源:JerryRigEverthing
可能有人好奇:做這種拆解貼紙的品牌還有很多,以 CASETiFY 自己的體量也完全可以自己買對應的手機回來,拆解拍攝後再制作手機殼,爲什麽 Jerry 這麽肯定 CASETiFY 盜用了他和 dbrand 的素材呢?沒錯,CASETiFY 在偷圖的時候把 Jerry 和 dbrand 埋下的彩蛋和 " 防僞标簽 " 都偷過去了。
在視頻中,Jerry 詳細介紹了 Teardown 系列貼紙的制作過程:手機進行完整拆解後 Jerry 先對每一個組件分别進行高精度掃描。将素材導入電腦後按照真機的結構對零件素材進行 " 重組 ",同時對每個部件進行細微調整,消除透視關系導緻的圖像變形。考慮到掃描帶來的色差,如有必要 Jerry 甚至會 " 重繪 " 部分元件,比如 iPhone 的無線充電線圈或芯片周圍的焊點,使其看起來更工整。
大體素組後,Jerry 還會重寫手機元件上的激光燒結或絲印的所有文字标識,保證元件信息清晰可見。在這一步中,Jerry 也會在作品中加入自己和 dbrand 的 " 私貨 "。比如在手機排線上加入自己的名言 " 是玻璃就一定會碎 ",在認證标簽上區域加入 dbrand 的金字塔品牌 Logo,又或者将手機的電池容量改成 dbrand 的成立時間。Jerry 和 dbrand 決定用訴訟維權,也正是因爲正是這種耗時上萬小時的重構和修正賦予了 Jerry 作品的原創性,讓 Jerry 的作品與直接拆解拍攝存在本質不同。
圖片來源:JerryRigEverthing
除此之外,CASETiFY 的 Inside Out 系列還有許多 " 張冠李戴 " 的情況,比如用已經上架的 iPhone XR 圖片來制作 Jerry 沒上架的其他手機型号。此外,Jerry 還指出 CASETiFY 甚至不願意買 dbrand 的超精細貼紙回來掃描,而是直接使用 dbrand 官網展示的預覽商品圖——你甚至可以在 CASETiFY 的圖案中看到展示時才有的手機攝像頭。
更離譜的事,CASETiFY 似乎深谙 " 抄作業稍微改一點 " 的道理,将部分 Jerry 作品中的部分 " 旋轉剪切 ",嘗試降低 " 查重率 "。比如在 MacBook 的保護殼中,CASETiFY 就 " 原創 " 出散熱風扇對着電池吹熱風的神奇操作。但很顯然,這并不能改變 CASETiFY 抄襲的本質。
圖片來源:JerryRigEverthing
如果大家不能理解的話,這裏我們可以用遊戲領域的概念來理解此次盜圖抄襲事件。遊戲領域在司法實踐上有一個 " 潛規則 " ——在沒有明确專利限制的情況下,玩法作爲表現形式不構成抄襲;但素材抄襲直接盜用了對方素材,可以構成抄襲。
套用到手機殼行業:如果 CASETiFY 沒有就鏡頭的黑框白字設計獲得專利,其他品牌 " 碰瓷 "CASETiFY 不構成抄襲。但 CASETiFY 直接使用了 Jerry 和 dbrand 的創作作品," 僞裝 " 也改變不了盜用素材的抄襲本質。這也是《迷你世界》侵權《我的世界》230 個遊戲元素和素材,被廣東高級人民法院判定賠償 5000 萬元的法律依據。
作爲一個需要每天和照片打交道的 " 攝影師 ",小雷對這種 " 盜圖 " 行爲自然是深惡痛絕,對 Jerry、dbrand 訴諸法律的行爲也表示支持。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手機配件領域的抄襲現象絕非個例。
比如 dbrand 在 2022 年 7 月推出了吐槽 nothing 手機的 "something" 系列貼紙。貼紙在風格上參考了 nothing 手機的設計元素,不過因爲貼紙爲設計師的新設計,所以隻構成 " 借鑒 " 但不構成抄襲。
圖片來源:dbrand
但有趣的是,在著名國産手機彩貼品牌的天貓店中,我們居然找到了與 dbrand 圖案高度相似的 "Something 貼紙 "。當然了,考慮到該品牌的 " 光輝曆史 ",作爲 " 國産原創品牌 " 推出這種幾乎 1:1 的的 " 原創作品 " 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很顯然,售價 49 元的 something 不會是 " 複制粘貼 " 的終點。在電商平台中搜索 " 創意保護膜 ",我們還能找到更多各式各樣的 " 原創作品 "。這些 " 原創貼紙 " 有些用的是網上找來的 " 免費資源 ",有些用的是原創品牌與設計師合作的 " 授權插畫 "。因用的都是盜圖,這些小品牌無須向設計師支付分成,所以價格通常也更具 " 競争力 ",畢竟不是什麽品牌都有膽量把 " 原創設計 " 賣到原創的價格。
這也是我們難以在手機配件領域看到真正原創設計的原因:2014-2020 年間,國内也有不少真正專注于原創設計的手機殼品牌,比如著名的 " 吾王 " 系列。但在 " 大家都盜圖等于都不盜圖 " 的行業風氣、高昂的維權成本與極低的非法成本的共同作用下,這些原創設計早已被抄襲産品拖垮,直接導緻手機殼行業放棄原創設計,朝着 " 公模低價 " 的方向飛速前進。
而剩下的原創手機品牌,要麽花費重金爲原創 IP 維權,要麽以個人店的形式 " 爲愛發電 ",同時提防 " 來圖定制 " 的手機殼店的侵權行爲。
可能有人覺得手機殼行業抄襲泛濫是因爲這些手機殼沒有技術門檻,隻要買一台數控噴墨熱印機,再去 1688 上買幾個 " 白殼 ",誰都能在家裏開手機殼店。很顯然這種想法是非常荒謬的——材質和設計共同構成手機殼的競争力,這種剽竊行爲也切實影響了原創設計師的收益。
再說了,市面上幾乎所有手機殼都在中國代工,比如某品牌的 1500D 碳纖維手機殼某品牌的芳綸纖維手機殼就來自山東,甚至上文提到的 CASRTiFY 其工廠就設在廣東。
這種在外搶品牌市場、在内搶工廠産能的發展模式讓國内手機殼品牌幾乎不可能通過材質實現 " 反盜版 "。比如某個以碳纖維、凱夫拉手機殼爲招牌的美國手機殼品牌,其中國代工廠就曾在二手平台銷售 " 剪标 " 手機殼,甚至爲其競品品牌代工相同的産品。
圖片來源:Evutec
這種特殊的品牌 - 代工廠關系也導緻品牌不敢向外部代工廠開放自己的技術和設計,需要反過來向代工廠采購新型工藝。2023 年初國内手機品牌流行利用凱夫拉維克纖維制作編織圖案,就是因爲部分品牌的代工廠 " 攻克 " 了這一工藝。
事實證明,至少在現階段,利用技術作爲防僞無異于把技術向行業 " 開源 ",不僅不能維護自己的競争力,反而提升了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在這種情況下,訴諸法律,利用漫長的法律程序維權似乎是手機配件品牌唯一能做的事了。
圖片來源:雷科技
諷刺的是,在 CASETiFY 的手機殼上印着這麽一句話:THIS CASE IS MADE FROM RECYCLED PHONE CASES(該手機殼利用回收手機殼材料制作)。但從大面積抄襲的情況來看,不光材料,CASETiFY 就連設計也是從網上 " 回收 " 來的呢。
End
諾基亞手機,徹底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