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阿蒙
上周三,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 1 号出口的 " 香港名店街 " 正式停業整修,這也代表着傳說中神秘的上海 " 二次元鬼市 " 将陷入許久的沉寂。
爲了在它消失前感受一下這片狹窄街道曾經的熱鬧氣氛,我提前打探到了此地關門前最後一個周末的出攤時間,悄悄咪咪摸進了這片由愛好者們自發組成的 " 自由貿易區 "。
圖源水印
雖然早就預料到在此瀕臨歇業之際,一定會有許多顧客慕名而來,可這裏的熱鬧程度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春末上海的氣溫還是帶着一些冷冽,一腳掀開 " 香港名店街 " 的塑料門簾,裏邊悶熱而充滿着食物氣息的空氣就直沖腦門而來。
不同于我們想象中 " 鬼市 " 這兩個字所代表的神秘而陰暗,跨進門檻的行人甚至有點無從下腳。不足三米寬的入口小道被霓虹燈管裝飾的鐵栅分成出、入兩條路,但不管是哪一邊的路面都被 " 谷子 " 鋪滿了。
請注意這不是在說當地有什麽在地下通道曬谷子的傳統,這裏的 " 谷子 " 是英文單詞 "Goods(商品)" 以及日語 "グッズ" 的音譯,泛指所有周邊商品,例如徽章、亞克力立牌、海報、明信片、玩偶等等。
攤主們簡陋的攤位甚至用不上小桌子,隻需在地上鋪開一塊大布,就能洋洋灑灑地把谷子一件件擺成琳琅滿目的樣子,然後自己往攤位後面一蹲再掏出一張收款碼,一天的生意就這樣開始了。
圖源水印
當天我來得并不算早,到達時擁擠的通道裏已經沒有任何一片空地,全部被大大小小的攤位擠滿了。每一個攤位面前也全都蹲滿了前來掃貨的 " 谷圈人 ",讓我這個後來者無從插足,隻能從擁擠人群的腦袋後方瞥見裏面到底賣的是個啥。
粗略觀察來看,這片" 鬼市 " 所涵蓋的領域可謂是包容且多元。《偶像夢幻祭》這類日本乙女遊戲在攤位數量裏占到大頭,但要論單一攤位的占地面積,那還是傳統日漫攤位更大一點,他們通常會在一個攤位上擺滿來自不同作品的多種谷子。
而近段時間異軍突起的,是來自 K-POP 愛好者的 " 小卡 " 大軍以及國内手遊的新生力量。前者以整齊劃一的三寸卡片奪人眼球,後者以五花八門的同人谷爲主,與常規日漫官方谷區分開來。
擠出燥熱而擁擠的出入口通道,兩邊開始出現了不少正規經營店鋪的二次元相關商店,也多了一些 LOLITA 與 JK 服裝店,道路也變得寬闊了許多。但就算是在這些正常經營的店門外,也蹲坐着大量擺攤的攤主。
很顯然,這條香港名店街似乎并不受所謂 " 占道經營 " 等名頭的規則約束,任何人、任何圈子、任何産品,隻要你想賣,拉塊破布就能在這裏擁有個屬于自己的攤位。
站在這條地下街道裏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的人們盡管沒有攜帶什麽具體的身份牌,但一眼就能看穿他們所屬的圈子。
與穿着打扮相對樸素的攤主相比,許多前來購物的買家都是精心打扮過的。他們往往會身穿 COS 裝扮,或是簡單明了地披上印着二次元角色的 " 痛衣 "、直接在衣服上别幾個徽章,以求能最快速度被同擔認出。
因爲除了 " 鬼市 " 自身的商品交易屬性之外,這個狹窄而擁擠的地下通道,早已成爲了 " 二次元 " 們自發組織而成的迷你免費漫展。
圖源水印
我們記憶裏漫展所能提供的東西,這裏樣樣俱全:周邊售賣、同好交流、COS 與攝影、大型扭蛋與手辦售賣。
甚至連地下小偶像演出舞台、模型拼裝與售賣專門店以及線下主機遊戲攤位,你都能在這裏找到。
那天下午的 " 鬼市 " 實在是悶熱,所以我急匆匆先去附近的商城草草買了杯奶茶,可當我半小時之後再次跑回這條街的起點時,卻發現剛剛還熙熙攘攘的人群與攤位早已作鳥獸散,現場已經空無一人。
三天之後,我再次見到香港名店街的照片,已經是其被拆除時的破敗景象了。
這時我才想起," 鬼市 " 之所以有個 " 鬼 " 字,是因爲這個市場充滿了極強的不确定因素。
就像很多人都不清楚,爲何這片街道明明在上海卻被冠以了 " 香港 " 的名号;也不會清楚,爲何都市市中心的地下,居然能容忍一個沒有規矩的 " 二次元鬼市 "?
圖源水印,在此宣傳的小偶像
香港名店街的盡頭,是一家近年來多了不少 lolita&JK 服飾、密室逃脫、桌遊、二次元周邊與模玩店的上海迪美商場,與名店街整片連在一起,頗有點" 上海秋葉原 "那味兒了。
不過,如果你曾試圖在網上搜索過 " 上海秋葉原 ",就會發現這其實是個許多二次元商店聚集地都迫不及待對号入座的代名詞,但最終沒有一個能真正拿下這個名号,大多數愛好者對這些商店也隻是打卡式地走一圈就敬而遠之。
小紅書上對 " 上海秋葉原 " 也多是差評
一方面是因爲日本官方周邊運到國内要走非常多的程序,算上代購費與稅費,最終能擺在店裏的谷子往往進價并不便宜;另一方面,正規店家不得不面臨的店面成本,放在這樣的鬧市區商城裏也是極高的,兩者附加之後,買家看到的價格就高得驚人了。
現在的 " 谷圈人 ",對于煤爐(日本二手網站,類似于 " 閑魚 ")買東西的流程已經非常得心應手了,谷子又多是沒有折舊率可言的商品,與線下店的價格一對比,他們毫無疑問會選擇拍下實物的照片後回家點開代購的微信号。
剛剛入駐香港名店街時,"MaosouHouse_ 貓受屋 " 也面臨着類似的問題,盡管店裏人流量達到摩肩接踵的程度,但不少人其實從看到價格的那一秒就被勸退了。
好在作爲一家具有多方官方授權的專業模玩公司,靠着限量發售的限定款售賣,它的生意總是絡繹不絕,門口也總是因爲限流排起了長隊。
雖然排隊的時間有些許難耐,可日常宅在家的谷圈愛好者也借此多了不少與同好間交流的機會。聊天時,最多的話題便是眼前的谷子,一來二去,誰有什麽心儀卻買不到的谷子,誰手裏又囤了多少 " 期貨 " 便傳開來了。
不知道從哪一位開始,阿宅們便會偶爾把自己家裏收納谷子的卡冊、文件活頁本帶到排隊現場,最開始是以物換物,慢慢就變成了在貓受屋門口小規模的擺攤。
彼時的香港名店街還沒有從疫情沖擊下恢複過來,許多商家都倒閉或空留店門就跑路了,所以最早的擺攤,其實是相對隐蔽地在這些空蕩蕩的店面裏所聚集的。
攤主們手裏的谷子大多數是 " 陳年二手貨 ",價格與店面裏擺放的新品相比更低;同時部分深度愛好者手裏還會有正規店裏難以尋覓的各國渠道搞來的限量品。價格優勢外加貨源豐富,一些谷子大店就這樣被自發而來的攤主們搶走了生意。
可就當店家找到商場老闆,企圖投訴這些 " 無證經營 " 的攤主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裏的管理人員并沒有下狠手驅逐這些擺攤的 " 二次元 ",隻是在路兩旁草草貼上 " 禁止無證擺攤 " 的字樣。
如此 " 擺爛 " 的管理模式,讓它從那些個所謂的 " 上海秋葉原 " 中脫穎而出,靠着可以随意擺攤的優勢一躍而成了今天如此大規模的 " 二次元鬼市 "。
在已經倒閉的服裝店門口擺攤
而夾雜在二次元文化店之間,我們總會看見一些格格不入的老式店面,售賣着 10 元錢的老花鏡、帽子或是拖鞋。而在其中出入的老阿姨眼裏,這樣随意的經營管理模式,恰恰是其能在此地存在 30 年的緣由。
這 30 年裏,這條街在外人眼裏經曆了從 " 香港名店街 "、" 小商品市場 "、" 次元文化街區 " 最終到 " 二次元鬼市 " 多個名頭,這些變遷正是上海青年亞文化消費趨勢的映射。
圖源《新聞晨報》,背後是二次元痛包
香港名店街所在的位置更早之前是一個地下防空洞,現在的商業街道開業于 1996 年,曾經是上海最長的地下步行商業街,距離上海市政府大門僅有 50 米之遙。
之所以被冠以 " 香港 " 之名,一是據傳言其承包商來自香港;二是因爲當時 90 年代末,香港的娛樂産業正如日中天,這兩個字幾乎就是潮流的代表。
90 年代末該地的照片
年輕人們受港星所影響,也開始追捧時髦與潮流的穿搭,所以最開始的幾年,香港名店街便按照着這個名号以中高檔服裝作爲賣點,還在地面建設了石碑與噴泉等具有格調的裝飾物吸引高端購物人群。
然而千禧年之後,國内文化産業越發開放,都市年輕人開始接觸香港之外更遠、更大的世界,與那些來上海打工的農村青年交流共存,二者雜合而成了獨屬于當時中國的流行文化——" 非主流 "。
香港名店街并沒有拒絕這在當時看起來有些異類的文化,于是大批量的大頭貼、娃娃機、新潮服裝、發飾等小商品開始入駐這裏,并靠着當時中國爆發的廉價産品加工行業,一時之間這條街成爲了上海 80/90 後中低端購物的寶地。
2010 年左右的此地
進入 2010 年,電商崛起,香港名店街也迎來了自開業起最蕭瑟的時期。隻有那些服務于中老年人群的中年服飾店存活了下來。它的作用,變成了通往大商場的 " 美食一條街 "。
而在這兒之外的網絡世界裏,90 年代初末在主流電視台看國漫、日漫長大的小孩變成了新消費群體,一些獨屬于 " 二次元 " 群體的服裝消費也逐漸推廣開來,那時候的新鮮詞叫做 " 三坑 "。
2019 年,專注于 "JK/LOLITA/ 漢服 " 消費的绮麗文化在上海地下商城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在此創建了 " 绮麗次元創意文化街區 ",才讓青年人群又一次注意到了這條地下的街道。
不過當時從街頭走到尾,唯一與 " 次元 " 有關系的就是 " 三坑 " 服裝店,與我們想象的漫展場景截然不同。所謂的 " 次元創意文化 " 更多隻是名号,人群消費的依舊是服裝。
盡管如此,香港名店街借此算是徹底進入了上海年輕消費的市場裏。近年來 " 三坑 " 的熱潮逐漸褪去後,這裏随着互聯網潮流進駐了諸如密室逃脫、劇本殺、手賬、貓吧等具有時效性的熱點商鋪,雖然都活不久,但好在新開業的永遠比倒閉得多。
接下來,就是現在,谷圈的時代。
谷圈店鋪
2021 年 12 月 24 日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發布《2021 中國潮流玩具市場發展報告》預計,2022 年潮玩市場規模将達 478 億元。香港名店街便是這個新興市場映射于線下的體現。
在疫情的影響下,海外谷子運到國内的周期被拉長到了一個月甚至半年以上,二次元愛好者們面臨的是花錢買半年空氣的窘境,而此時線下店裏庫存的二手谷子,就成了炙手可熱的硬通貨,再加上無限制擺攤的優勢,這裏便成了開頭我們所見到的熱鬧景象。
就這樣,香港名店街靠着對國内亞文化潮流無限的包容與接納,讓自己最終與最初都踏在了潮流的最前端。它從未試圖去追趕潮流,而是以 " 擺爛 " 的摸樣,坦蕩地接受潮流對它的塑造。
但你我都清楚,擺爛,終究有一天是擺要到頭的。
其實在宣布要停業整修之前,香港名店街就已經面臨着不小的争議。
首當其沖的,就是其日益老化的設施、讓人燥熱難耐的通風以及落後的裝修問題。不看店名隻看通道裝修,你會發現這裏與 1996 年建成時沒有任何改變,一點看不出新時代商圈的樣貌。
此外,混亂的管理雖然成就了 " 二次元鬼市 ",但對于一些非谷圈愛好者來說,這些攤位無疑算是" 占道經營 "。
我常常能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刷到一些扭蛋愛好者的吐槽,盡管攤位沒有堵住正規的店門,但擺放在店門外的扭蛋機算是被堵了個嚴嚴實實,一點也摸不着。
而在此地演出的地下小偶像,也在接受采訪時吐槽過,香港名店街的舞台後台本來就是一個小倉庫改造而成,後來也不知道被何人堆滿谷子,桌子也被其他工作人員占用了,所以女孩兒們都隻能站着化妝。
雖然目前的停業,根本原因是其經營權交接導緻的,但此刻按下的暫停鍵,對于這條街道來說是一件好事,否則 " 混亂 " 愈演愈烈,接下來一定會出現更多争端。
而谷圈人更擔心的是,接下來又該去哪裏找一個如此接納二次元,且不需要任何攤位費的地方呢?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