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内新能源品牌,最受大衆關注的,莫過于比亞迪,比亞迪作爲國内最大的新能源廠商,月銷超 30 萬,友商望塵莫及。
除了比亞迪,受到關注的還有新勢力 " 蔚小理 ",尤其是理想,在 30 萬級别以上的市場有着相當競争力。
而新勢力的另外兩家蔚來、小鵬,以及吉利、長城等品牌,也占據了不少份額。
這些品牌,銷量不俗,話題性高,自然占據了流量風口,它們還形成了各自的粉圈,在網上争論不休。
但有一個品牌,論銷量,穩居新能源前三,論熱度,卻低得出奇,不僅網上沒啥讨論,粉圈更是難得一見。
賣得好,卻沒人讨論,如此 " 悶聲發大财 " 的新能源品牌,就是埃安。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 10 月,埃安銷量達 41503 輛,同比增長 38%,累計銷量達 39.2 萬輛,同比增長 85%,排名國産新能源第三。
按照今年年初定下的 " 保 50 萬輛、争 60 萬輛 " 年度銷量目标,廣汽埃安的完成率已接近 80%,在國内車企中同樣名列前茅。
國有車企的 " 清流 "
作爲國有車企出身的品牌,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要知道,在不少人眼裏,國有車企等于 " 扶不起的阿鬥 "。
燃油車時代,國有車企在政策扶持下,抱上大型外國車企的大腿,成立了多家合資品牌。
依靠合資品牌,國有車企日子過的很滋潤,但也失去了進取心,旗下自主品牌的汽車,大多一言難盡。
反觀比亞迪、吉利、長城等民營車企,在燃油車時代逐漸冒頭,雖不能和合資品牌媲美,好歹算是站穩腳跟。
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比亞迪等民營車企一飛沖天,不僅縱橫國内市場,甚至遠赴海外。
而國有車企,依然沒有太大起色,一汽紅旗、東風岚圖等國企,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均乏善可陳,市場銷量并不大。
長安深藍、阿維塔等銷量雖然好一點,但與比亞迪、理想等相比,差距依然非常明顯。
地方國企中,北汽新能源沒落,極狐沒有多大存在感;上汽智己、非凡則銷量有限,算不上新能源主流品牌。
這麽看來,同是國企起家的埃安,能在一衆 " 不成氣候 " 的國企品牌中脫穎而出,絕對稱得上是一股 " 清流 "。
不過,在新能源領域,埃安這股 " 清流 ",其實是一名姗姗來遲者,2018 年才從廣汽集團中成立。
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大多在 2014 年到 2017 間成立,比亞迪更是早在 2006 年,就推出了首款純電車 F3E。
晚入局的埃安,理應發展艱難,但埃安畢竟廣汽出身,享有廣汽整套産業鏈資源,這是大多數民營車企都不具備的優勢。
隻是,晚入局的影響還是很明顯,爲快速起量,埃安确定 " 要做 B 端市場的王者 " 的目标,制定以網約車入局市場的策略。
彼時,我國網約車市場興起,同時政策鼓勵出租車替換成新能源汽車,B 端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需求變得旺盛。
2018 年,埃安發布首款汽車埃安 S,售價 13.98 萬 -19.28 萬元。
* 懂車帝
憑借不錯的性價比,埃安在 B 端市場大受歡迎,2020 年,埃安全年銷量突破 6 萬輛,埃安 S 更是跻身前三。
2021 年末上市的埃安 Y,面向 10 萬級市場,并推出網約車定制版,埃安超過一半的年銷量,都是由 B 端市場貢獻。
埃安因此獲得 " 網約車之王 " 的稱号,尤其是價格合适的埃安 S,成爲 B 端市場最暢銷的純電車型之一。
爲确保品牌的長遠發展,2021 年,埃安脫離廣汽集團,正式成爲獨立品牌。
獨立後的埃安,除了維持原有車型更新,還推出了多款 15 萬元以上車型,包括埃安 S Plus、埃安 Y Plus 和埃安 V Plus 等。
今年 10 月,埃安 S MAX 上市,新車售價區間爲 14.99-20.29 萬元,爲埃安 S Plus 的替代車型。
另一方面,埃安也開始往上遊發力,2022 年推出埃安 LX,上探 30 萬元市場。
而在今年,埃安推出高端品牌昊鉑,不到一年時間,已經發布三款車型。
除百萬級超跑昊鉑 SSR 外,今年 7 月上市首款量産車型,中大型轎車昊鉑 GT,繼續上探 30 萬市場。
經過多年布局,埃安的銷量已較爲穩固,穩居國内新能源前三。
埃安的優勢
埃安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績,一方面得益于恰當的網約車策略,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技術護城河。
要想在新能源領域立足,技術護城河必不可少,而埃安的其中一條護城河,就是彈匝電池。
第一代彈匝電池于 2021 年 3 月推出,因其形似彈匣的安全艙内而得名,首搭車型爲埃安 Y。
彈匝電池爲行業内首次通過針刺不起火試驗的三元锂電池整包,能量密度爲 185Wh/Kg。
彈匣電池從四項核心技術入手,提高了三元锂電池的安全性:
首先是耐熱電芯,彈匝電池在正極使用納米材料包覆,能提升電芯的熱穩定性,并且在電解液中使用新型添加劑,讓 SEI 膜能夠實現自我修複;
其次是隔熱電池艙,彈匣電池的電池包上殼體具有超強隔熱能力,能夠承受并隔絕高達 1400 ℃ 的高溫,可有效保護整個電池包;
第三是極速冷卻系統,彈匣電池使用了全貼合液冷系統,并在電池包内部構建了散熱通道和導熱途徑,散熱面積和散熱效率均有很大提升;
最後是全時管控 BMS 電池系統,該系統以每秒 10 次全天候數據采集,24 小時巡邏模式,對電池狀态進行監測,及時發現電池問題并修複。
今年 3 月,彈匝電池推出第二代技術,引入超穩電極界面、阻熱相變材料、電芯滅火系統等技術,進一步加強電池包的安全性能。
除了彈匣電池,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是埃安另一項頂尖技術。
動力電池充放電的原理,就是锂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移動的過程,從正極到負極屬于充電,從負極到正極屬于放電。
在動力電池領域,負極材料大多采用石墨,石墨雖然耐高溫耐氧化,但容量不高,理論比容量隻有 320~360mAh/g。
動力電池技術要突破,更換負極材料是關鍵,除了石墨,還有更合适的材料嗎?埃安的答案,是矽。
矽的理論比容量可達 4200mAh/g,容量是石墨的十倍有餘,但易碎易損,耐用性不如石墨。
針對矽的耐用性問題,埃安采用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能讓電池内部的矽負極片,像海綿一樣柔軟有彈性,不易破損。
這樣一來,矽負極就能像海綿吸水一樣,在保證耐用性的同時,能發揮大容量的優勢,便于儲存更多能量。
此外,埃安以全新純電專屬平台 AEP 爲基礎,在 2022 年推出了 AEP 3.0 平台。
作爲埃安純電平台的集大成之作,AEP 3.0 在三電系統、智能系統和操控水準方面,有着很強的實力。
在智能駕駛系統方面,埃安打造的星靈架構,使用了華爲昇騰 610 高性能芯片,其最高算力可以拓展至 2000TOPS。
在感知系統方面,該架構可兼容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也是攝像頭、環視攝像頭等硬件配置,從而實現高階智駕能力。
除了頂尖技術,埃安還有一大優勢,就是空間大,A 級車的定位,卻擁有近似 B 級車的空間感,這是大多數同級車所不具備的。
以埃安 Y 爲例,該車整體身尺寸不算突出,但憑借着 2750mm 的軸距,軸占比高達 63%,後排乘坐空間達到 1020mm,車門也足夠大。
按某些汽車媒體的說法,埃安 Y 後排空間之大,不亞于部分 MPV,完全稱得上是 " 空間魔術師 "。
網約車标簽的影響
埃安空間大的優點,還促進了其網約車的業務,不少乘客打車,都喜歡埃安,因其空間寬敞,乘坐體驗勝過其他品牌。
埃安的網約車策略,是其高銷量的根本,通過熱銷車型去搶占市場,能在短時間内提升銷量。
但過于綁定網約車,雖能提升銷量,但對埃安的品牌建設,卻是把雙刃劍,會讓整個品牌價值難以上升。
" 買埃安 = 買網約車 " 這個觀念,已經在不少人心裏紮根,也阻礙了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爲提振品牌形象,埃安也做出不少舉動,先是品牌獨立,然後推出 30 萬的埃安 LX,繼而發布高端品牌昊鉑。
* 懂車帝
但埃安 LX 銷量不如人意,和對手差距較大,昊鉑作爲今年剛發布的品牌,還需繼續觀察。
埃安從高往低走容易,從低往高走卻非常難,因爲汽車高端的邏輯,不僅是賣的貴,還包含用戶對品牌本身的定位認知。
不過,網約車标簽給埃安帶來的,也不全是壞事,有部分消費者認爲,網約車跑的裏程數多,證明汽車耐用,品質得到了檢驗。
因此這個标簽,埃安是想徹底抛棄,還是繼續好好利用,需要他們仔細思考一番。
即便如此,憑借之前打下的基礎,如今的埃安,隻要穩打穩紮,其他對手将難以撼動。
2023 年,埃安定下了年銷量 50 萬輛的目标,從 1 到 10 月的表現來看,年銷 50 萬,應該不是什麽難事。
随着新一年的到來,埃安在 2024 年的銷量,能否達到 80 萬?甚至突破百萬?我們将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編輯:陳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