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近日,爲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實施首都技能人才 " 金藍領 " 行動計劃,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推進首都高質量發展,北京市起草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首都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意見提出,到 " 十四五 " 期末,首都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 3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 到 35%。力争到 2035 年,技能人才規模持續壯大、素質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數量、結構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 要求相适應。
實施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
其中提到,要強化職業學校基礎作用,推行産教融合培養模式。采取中等職業學校自主招生、與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穩定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力實施首都技工院校特色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工程,實施北京市技工教育教師素質提升培訓計劃,落實教師全員輪訓和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完善績效激勵辦法,打造 " 雙師型 "" 一體化 " 教師隊伍。
職業學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 參加機關招錄、事業單位招聘、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高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組織公共和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定期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爲職業學校畢業生提供崗位信息。統籌使用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支持職業學校改善辦學條件。
同時,建立産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納入産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範圍的試點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的投資符合中央規定的,可按投資額的 30% 比例,抵免該企業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簡化優化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審批流程,推行告知承諾制,實施一體化綜合監管模式,推動各類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加大東西部協作和對口地區技能幫扶力度,開展雄安新區技能提升幫扶行動。
意見同時明确,實施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發布人力資源開發目錄,結合産業發展需求動态調整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範圍。支持集成電路、醫藥健康等先進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加強先進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舉辦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活動,打造首都數字技能品牌。聚焦 " 農業中關村 " 建設,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 加大鄉村工匠培育力度,建設 " 工匠園區 "。
鼓勵企業設置技能津貼、班組長津貼、帶徒津貼等
在薪酬分配制度方面,完善崗位績效工資制度,企業技能人才的崗位工資水平要參考技能水平分級确定。鼓勵有條件的區、行業部門發布分職業(工種、崗位)、分技能等級的工資價位信息。國有企業在工資分配上要發揮向技能人才傾斜的示範作用。
對優秀高技能人才可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股權期權激勵等具有市場競争力的薪酬策略。鼓勵企業設置符合技能人才崗位特點的技能津貼、班組長津貼、帶徒津貼等,充分發揮津貼補貼對激勵職工提升技能的重要作用。支持企業爲高技能人才建立企業年金,提供補充醫療保障等。用人單位在聘的高技能人才在學習進修、崗位聘任、職務晉升、工資福利等方面,分别比照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享受同等待遇。
優化穩才留才引才機制。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柔性流動和區域合作機制,鼓勵高技能人才通過兼職、咨詢服務、技術攻關、項目引進、項目合作等多種方式發揮作用。引導企業規範開展共享用工。
健全高技能人才評價機制,健全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健全技能崗位等級設置,對設有高級技師的職業(工種),可在其上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技術職務(崗位),在初級工之下補設學徒工,形成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 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構成的 " 八級工 " 職業技能等級(崗位) 序列。大力推進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試點。打破學曆、 資曆、年齡、比例等限制,對技藝高超、業績突出的一線職工,企業可直接認定高級工以上職業技能等級。
意見還指出,在加強資金保障方面,合理安排各類專項資金用于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 8% 的稅收政策。支持各區将高技能人才納入本區人才項目,提供住房、教育、醫療等各方面保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