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7 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來新民教授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 58 歲。
網友透露,來新民教授是轉陰第六天去上班的,去世當天下午 4:30 還在學院,5 點回家後感覺不舒服,6:30 送醫院,7 點到醫院甚至就沒了生命特征。
來新民,1964 年 8 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 年獲天津大學博士學位,1999 年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系副主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工程圖書出版專家委員會委員。2002 年上海市曙光學者。
此外,2022 年 12 月 28 日,航天某型号總工程師李君龍感染新冠," 陽康 " 後,加班又發燒,最終沒有挺過去 ...... 國家損失良才!
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裡悼念摯友:" 他是航天二院二部某重大型号總師,李君龍。認為已經陽康,随即加班忙到後半夜,又發燒,上午進 ICU 下午人就走了。"
李君龍同樣 1964 年出生,去世時也是年僅 58 歲。
來新民教授和李君龍總師年齡都不算大,都不是新冠的高危人群。感染新冠後,症狀體驗也都進入緩解區間。但可能皆因複工或者加班,身體狀态未曾恢複,直至發生無法挽回的悲劇。
希望大家能夠做到知己知彼,掌控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節奏。把生命和健康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在此也提醒所有人,感染新冠轉陰後,不能急于上班、運動,盡量修息一個月。如果沒有條件休息,上班過程中也要非常注意身體健康的每個細節,一旦發生問題,及時就醫。
二
去年 9 月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一項研究發表在《阿爾茨海默氏症雜志》,揭示了新冠感染與新發老年癡呆病例的相關性。該研究對 600 多萬名 65 歲以上美國人的電子健康記錄進行分析後發現,患新冠的老年人在感染後一年内,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氏症(老年癡呆症)的風險更大。
我國疫情放開僅僅過去了三十多天,一些專家口中的 "90% 無症狀 " 被人人渡劫的慘痛畫面颠覆了,奧密克戎 " 主要侵犯上呼吸道 " 被大量湧現的肺炎和大白肺颠覆了,感染之後 " 連感冒和流感都不如 " 被越來越多的重症、死亡颠覆了,如今就連他們口中的 " 沒有後遺症 " 也被越來越多的新冠康複門診無情地颠覆了。
從國内網上海量的感染者發帖分享看,後遺症是大量真實存在的。總結了一下,後遺症分為兩種:
一種是短期的,通過康複門診調理後,三五個月或一年就會好轉甚至是康複。比如,抑郁和焦慮、咳嗽、脫發、味覺障礙、嗅覺障礙、食欲和體重下降、胸痛或胸部不适、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下降、活動後氣喘、全身疲憊乏力氣短、關節痛、耳鳴和聽力下降、女性月經周期變化、男性生殖功能障礙等。這種是相對溫和的。
但還有一種最可怕,因為這種後遺症可能是長期的、不可逆的,甚至是潛在的不可預知的。比如,老年癡呆症,國外的研究發現感染新冠後不僅對老年人有影響,如果一個人在早年和中年曾因新冠病毒感染接受住院治療,其晚年患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将增加。比如,大白肺的死亡率是 40% 以上,還剩下的近 60% 治愈後其中有部分人會 " 肺纖維化 ",生存質量大大降低,這種對肺部的損傷是非常嚴重的後遺症,而且是不可逆的。
三
陽康之後還會二次感染嗎?答案是肯定的。三年多的全球抗疫其實早已給出了答案,靠自然感染獲得的群體免疫以失敗告終。理論上,第一次感染後,大多人在短期内不會再次感染同一種毒株,但是老人、有基礎病的人群、免疫缺陷人群、兒童卻可能是個例外。再者說,各種毒株大聚集後,一切都不确定,畢竟我們對奧密克戎了解的太少了,并在持續用代價交學費。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多人第一次感染後還處于身體恢複期,抵抗力較弱,這個時候如果再二次感染,一定要警惕。所以,如果在首次感染轉陰後短期内抗原檢測再次陽性,并伴有症狀加重時,千萬别耽誤,趕緊去醫院。
四
陽了後哪些人需要做 CT?切記有以下任何一種情況,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持續性的高熱三天,用了藥還是降不下來,這種情況你要警惕,一定要做一個 CT;高熱過了,但是持續性低熱,這種情況也要做一個 CT;感到氣急胸悶,反應遲鈍、意識模糊,建議做 CT;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和老年人,及時監測氧飽和度,一旦發現靜息狀态下的血氧飽和度低于 93%,要及時就醫。
提醒大家,做 CT 不僅要看肺部有無感染,有無白肺,還要看有無新發結節。這波感染查出新發肺結節、新發磨玻璃結、既往結節變大的情況确實不少,三甲覺得這些結節大多可能都是新冠感染後的肺炎引起的。從網上一些西醫的建議看,如果感染面積不大,一般不需要特異性治療,但一定要記得 3 個月後去複查 CT。也有不少人第一時間選擇中醫,對肺炎和結節全面用中藥進行對症治療。
這兩種處理方式,大家可自主選擇。總之,奧密克戎絕不是什麼感冒和流感,我們的認知還十分有限,不确定的事情太多。面對如此詭異的病毒,堅持戴口罩依舊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
五
有網友總結,第一批陽過的人已經産生 12 種 " 後遺症 " 了,大家不妨對照一下,看看你有沒有在其中呢?
第一,抑郁和焦慮。疫情這三年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戰後很多人會出現心理綜合征。比如說性格大變,噩夢,失眠,易怒,失意。
第二就是咳嗽,明明已經轉陰,卻還是咳嗽不止。
第三,脫發。有很多陽過後的人,頭發大把大把的掉落。這個原因一個是病毒引起毛囊周圍的炎症反應,另一個是感染後出現的焦慮,抑郁,失眠等心理因素導緻的脫發。
第四,倦怠感,陽過之後,很多人感到特别倦怠,總感覺全身乏力,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精神。
第五,味覺障礙,陽過之後看到什麼都沒有胃口了。這是因為病毒影響了唾液腺的功能所緻。
第六,嗅覺障礙。
第七,食欲不振和體重下降。因為味覺和嗅覺失靈了,那麼就會引起厭食,沒有胃口。
第八,胸痛或胸部不适感。并不是那種劇烈的疼痛,就是難受,說不出來的那種不舒服。
第九,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
第十,活動後呼吸急促,休息狀态下還好,但是隻要一活動,馬上就會呼吸急促。
第十一,耳鳴和聽力下降。因為病毒攻擊的耳神經導緻的,所以産生了這個後遺症,也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可以恢複過來。
第十二,對生殖系統的影響。
有女性感染者出現了月經不來的情況。
六
另外,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很多省市疫情過峰後,不戴口罩的人又多了起來,一來認為自己有抗體再也不怕傳染了,二來覺得奧密克戎傳播太快了,防不勝防,戴不戴口罩沒什麼區别。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盡管口罩不能 100% 擋住病毒,但戴和不戴區别卻很大,戴口罩的人就算感染一定也會降低病毒載量,而不戴口罩的人是與病毒最親密的接觸。低載量病毒和高載量病毒進入人體所引發的症狀、後果是完全不同的
就算口罩不能 100% 擋住病毒,但戴和不戴區别卻很大,戴口罩的人就算感染一定也會降低病毒載量,而不戴口罩的人是與病毒最親密的接觸。低載量病毒和高載量病毒進入人體所引發的症狀、後果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你覺得有意義,請轉給身邊的人!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