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24 日訊(編輯 周子意)由于日元的貶值,預計德國經濟将在 2023 年取代日本成爲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估計,德國今年的名義國内生産總值(GDP)爲 4.43 萬億美元,而日本預計将在 4.23 萬億美元。
上述預測出爐之際,美元兌日元彙率正搖搖欲墜,逼近 150 關口;而歐元兌日元彙率正在逼近 160 的水平,上次觸及 160 的水平還是在 2008 年 8 月。
日元貶值導緻換算成美元後的 GDP 縮水,此外,名義 GDP 受物價變動影響,因此德國比日本更高的物價漲幅也反映在了名義 GDP 上。
政策的根本差異
日元疲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貨币政策的根本差異造成的。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已将利率從大流行時期的低點上調,以應對通脹;而日本央行在經曆了多年的通縮後,仍保持刺激模式,尋求推動價格增長。
盡管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預計将在即将召開的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但對借貸成本将在更長時間内維持在高位的預期,可能會繼續令日元承壓。
日本央行下周将召開會議,外界猜測日本央行可能會調整對債券收益率的控制,但外界普遍預計,直到明年才會結束負利率政策。
種種數據也顯示出,德國的長期增長更爲穩定,這令日本政策制定者正忙于考慮最新的經濟刺激方案的細節。
日本經濟大臣西村康稔周二(10 月 24 日)在被問及 IMF 的預估時表示。" 日本的成長潛力确實已落後,且依然低迷,我們希望奪回過去二三十年所失去的。我們希望通過即将出台的一攬子計劃等措施實現這一目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一(23 日)時稱,經濟刺激方案包括延長能源補貼,旨在幫助緩解日本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造成的生活成本緊縮。他表示,政府還将采取措施,确保工資上漲勢頭保持不變,同時采取某種形式的減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