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藝術來源于現實誠不我欺。
三月份最火的劇集:審判财閥的複仇爽劇《黑暗榮耀》;
三月份最猛的爆料:韓國前總統全鬥煥的孫子在直播中揭穿家族内幕,爆了一圈猛料後在鏡頭前吸 d" 自首 ",以一己之力在韓國掀起了腥風血雨。
先介紹下這位站在風暴中心的男人,全宇元。今年 27 歲,是韓國前總統全鬥煥之孫。
父親全在庸是全鬥煥的次子,2014 年曾因巨額逃稅被判處有期徒刑 3 年,緩期 4 年執行,罰款 40 億韓元。
在韓國出生的全宇元中學的時候就被接到了美國,目前在紐約一家會計事務所工作。
全宇元的第一波爆料,是 3 月 13 日在 ins 上傳了一條時長爲 1 分 27 秒的視頻。
爲了自證身份,他在視頻中上傳了多張自己和家人的親密合影,有小時候被奶奶(也就是曾經韓國的前 " 第一夫人 ")抱在懷裏的照片,
也有從未曝光過的家族合影。
之後,他陸續發布視頻和直播,一料更比一料強。
首先是在韓國臭名昭著的全鬥煥,
" 我覺得我爺爺是殺人犯,他不是英雄,而是罪犯。"
接着是全鬥煥之妻、奶奶李順子生活的奢侈無度。
(在家裏的電子高爾夫球場▲)
以及來源不明的巨額錢财,爆料家裏某處私宅中有隐藏的金庫,從小時候到初中,每年都會有幾十名家人結伴去超級豪華的酒店吃飯,還經常組織家族旅行。
" 我的學費是奶奶通過在延禧洞家中工作的阿姨們的賬戶彙過來的。我母親和父親離婚後,拿到了贍養費,但因爲那些都不是正當路徑得來的錢,所以要通過熟人來提取。"
而 2003 年全鬥煥被要求公開财産清單時,稱自己隻有 29 萬韓元(約 1500 元人民币),遭到韓國民衆唾罵。
父親全在庸也是全宇元痛批的對象,
在他的自述中,父親從小就丢下媽媽、哥哥和自己,謊稱自己在國外工作,其實是出軌了韓國女演員樸尚雅,以及各種搞外遇。母親因此病重,自己的正常人生也從此消失。
" 父親很久沒有聯系過我,後來他讓我來美國。我到了機場後才發現,有人坐在敞篷車裏,父親和繼母樸尚雅住在大别墅裏。他們把我放在一張不知道他倆幹過什麽事情的大床上,就去玩了。我的母親是受害者,但他們兩個人完全不覺得自己犯下了什麽罪過。"
" 我父親和樸尚雅結婚的時候,還會把債券現金同樣轉交給住在美國的樸尚雅家人。另外,如果追蹤我的賬戶,就能知道秘密資金的出處。"
(全在庸和樸尚雅在 07 年的時候正式舉辦了婚禮▲)
還有叔叔、也就是全鬥煥三兒子全在萬在美國的酒莊,
" 這是要有天文數字的資金才能投資和擁有的酒莊,他們有黑錢交易。"
而就在去年韓美兩國首腦會談時,宴會上的紅酒正是出自全在萬的酒莊。
全宇元這波爆料不但 " 大義滅親 ",還把炮火對準了跟他處于同一階層的朋友圈,記錄了 30 多條周圍朋友的犯罪情況,稱這些人這些人會共享 d 品,一起吸 d,性犯罪,校園暴力,考試作弊等等。
爆料完之後,全宇元直接在直播間裏吸 d 自首,說自己也是罪犯,所以要先抓住他,吸 d 産生幻覺後嘴裏喃喃着 " 媽媽救救我 " 之類的話語。
最終這場直播以網友報警、警察逮捕結束。
而他的父親全在庸之後在采訪中回應自己的兒子有嚴重的抑郁症,爆料部分則表示 " 非常驚慌,無話可說 "。
02
相信大多數人聽完他的爆料,都會有這樣的感想:
在現實面前,以 " 敢拍 " 著稱的韓國影視還是保守了。
遠的不說說近的,全宇元的爆料光是在《黑暗榮耀》裏就能找到多處對應的情節。
全宇元的父親是牧師,《黑暗榮耀》裏李莎拉的父親是一名牧師,借教會斂财,再通過女兒的畫 " 洗錢 "。
而全宇元的爆料動機就是" 去教會參加志願活動,學會了人們的純真。我感受着他們的愛,才知道我是多麽醜陋。特别是無法容忍我的父親成爲牧師的樣子。所以我先坦白我的罪,并公開在我身邊制造受害者的人,防止他們進一步對社會傷害 "。
雖然某種程度上都是家裏的 " 逆子 ",但全宇元和李莎拉同樣深受家庭氛圍影響。
全宇元爆料的時候會說:" 做錯事就會受到神的懲罰 ";
《黑暗榮耀》裏李莎拉拿鋒利的鉛筆刺向崔惠廷前說:" 對别人的痛苦欣喜若狂的是撒旦,像你這樣享受别人痛苦的女人,就得接受審判。"
全宇元爆料中所謂的 " 韓國精英階層 " 的生活就是聚衆吸 d、性犯罪,《黑暗榮耀》裏李莎拉是不折不扣的 " 毒蟲 ",全在俊高中時期就犯有強奸罪行。
《黑暗榮耀》第一集,高中時期遭受霸淩的東恩不懂以妍珍爲首的小團夥爲什麽要這樣對待自己,而妍珍先是反問 " 你們這些人(同樣遭受霸淩的弱勢群體)爲什麽都問這個?",然後才抛出答案:
" 我這樣對你,是因爲即使這樣我也能安然無事。"
既殘忍,又現實。
全宇元在接受采訪時也說過類似的話,被問爲什麽要爆料身邊人吸 d、性犯罪?
他回答:" 他們出身在卓越的家庭裏,擁有很多财産。無論做了什麽錯事,他們也很難被法律審判,所以我覺得可以用通過告知國民的方式懲罰他們 "。
而東恩扳倒妍珍的重要一環就是把她的犯罪證據爆料到網上,讓身爲氣象主播的妍珍背負輿論壓力。
《黑暗榮耀》中還有這樣一段對話,
下定決心複仇的東恩決定以妍珍作爲自己的 " 夢想 ",妍珍告訴她,夢想是像東恩這樣的窮人才需要的,等普通人實現夢想,自己再花錢使喚他們就好了。
盡管妍珍在校園時期有過種種惡行,但在她望得見的未來裏,自己隻需要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再嫁個有錢人,就能輕輕松松成爲人生赢家。
如果不是 " 複仇者 " 東恩有強悍的心智、堅決的意志和嚴格的執行力,那已經嫁給河道英完成階層躍升的妍珍可能确如她所說 " 過着幸福的生活 "。
正如全宇元提到有錢人朋友時說的那句——
" 無論他們做了什麽,依然能擁有最好最上流的人生 "。
03
何止是《黑暗榮耀》?
翻看韓國近些年的影視作品列表,會發現 " 階級差距 " 已經成爲了全體創作者的共享母題。
2018 年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的電影《燃燒》就是一則絕妙的階級寓言,劉亞仁飾演的底層青年李鍾秀發問:
" 要怎麽做,才能年紀輕輕就過上那種生活?悠閑地到處旅行、開着保時捷、不知在幹什麽卻很有錢的,迷一般的年輕人們。"
2019 年拿下金棕榈大獎、又在次年成爲奧斯卡最大赢家的《寄生蟲》,以更加直白地方式刻畫了階級差距——
住在地下室的窮人猶如臭蟲,有錢人則是他們的 " 宿主 "。
而在韓劇裏," 鬥财閥 " 已經成爲了屢試不爽的爆款密碼。
從《再次我的人生》《安娜》《黑話律師》,到《小小姐們》《财閥家的小兒子》...... 創作者愛拍、觀衆也愛看。
這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現實是韓國高壓内卷的社會氛圍和壁壘分明的階級固化。
2022 年,韓國的生育率降至 0.78,再創新低,韓政府統計,半數韓國人認爲一輩子完全可以不結婚。
前不久的韓國小學入學典禮,有 131 所沒有孩子入學的小學,125 所隻有 1 名新生的小學,因爲人數太少甚至兩個年級的孩子并成一個教室上課。
在論壇 2 月份的某個熱帖中,一位不想生孩子、也不想結婚的女網友自述心路曆程:
" 要想供孩子讀上名校或者醫齒類學校該有多辛苦,像我們這樣的平民夫妻根本做不到 "
" 孩子又上了個差不多的大學、過着平淡無奇的人生,一想到這樣就覺得很痛苦 "
" 我們能明明白白看清自己的社會地位,每天都能确認 "
" 這樣孩子長大,成爲又一個平民,最終又多了一個富二代的韭菜 "
" 看來隻有讓金湯匙們多生幾個了 ......"
(圖源水印▲)
通篇都是清醒中不乏悲哀的自嘲。
這種對命運的無力感還反應在韓國年輕人尤爲熱衷 " 炒股 "" 炒币 " 上,因爲深知無法通過讀書、工作、努力生活這樣的正常途徑改變自身命運,隻能把希望寄托于虛無缥缈的 " 一夜暴富 "。
(《黑暗榮耀》裏,孫明悟跑路前向全在俊索要比特币 ↓)
(八歲的藝率就已經略通股票 ↓)
就像高中時期的妍珍知道不管東恩再怎麽鬧也無濟于事一樣,
面對現實中已經根深蒂固的社會頑疾,以 " 對抗财閥 " 爲主題的影視劇即使成爲 " 爆款 ",能傳達出的力量同樣微乎其微。
從這個角度看,
不斷地在文化作品中重複的 " 底層複仇 " 叙事, 何嘗不是這屆觀衆的 " 電子卡洛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