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蟻人》,一視同仁
文|劉南豆
編輯|張友發
上映第三天,截至毒眸發稿前,《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以下簡稱《蟻人 3》)票房剛到 1.2 億。
比起前作,這肯定算不上好成績。2015 年的《蟻人》與 2018 年的《蟻人 2:黃蜂女現身》在國内的首周末票房,分别爲 2.72 億和 4.3 億,新作縮水得不是一星半點。口碑方面,《蟻人 3》豆瓣評分 6.2,低于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之前的所有作品,讓其後續票房也難有沖勁。
盡管如此,《蟻人 3》也比《黑豹 2》狀況好得太多,後者上映已經快兩個星期,但票房隻有 1.01 億,單日票房被《蟻人 3》超過隻花了兩天,有機會成爲自 2011 年之後内地票房最低的漫威電影。當然,《黑豹 2》去年年底就已在海外上映,不少核心影迷或許已經看過,所以大部分人對漫威回歸内地首秀的期望值,更多還是押注在同步北美上映的《蟻人 3》上。而《蟻人 3》的敗北,讓漫威的回歸之路更顯坎坷。
《黑豹 2》
暌違内地影市接近四年,前後腳叩開歸來大門的漫威電影恰好是《黑豹 2》和《蟻人 3》,不得不說,還是有着一些微妙的意義。
在漫威電影宇宙的設定裏,它們分别是第四階段的落幕和第五階段的開端。在前三個階段步步爲營,逐漸擡高内地影市引進片天花闆的漫威電影,第四階段卻無緣國内市場,其影片品質部也受到影迷質疑。本應揭開新篇章的第五階段,如今看來也沒能在國内取得開門紅。
更巧的是,在漫威電影單人英雄 IP 裏,《黑豹》和《蟻人》分别是中國市場票房占全球市場票房比例最低和最高的兩個。簡而言之,這可能是國内觀衆最不偏愛和最偏愛的兩個漫威超級英雄。
但不論過去有着怎樣的輝煌和失敗,市場用最直接的反饋表明,近四年的空窗之後,或許一切都得從頭再來。
中國觀衆愛蟻人?
提起漫威超級英雄,大部分國内觀衆更有印象的或許是鋼鐵俠和美國隊長,但如果從電影票房來看,并不太引人注意的蟻人才是翹楚。
《蟻人》與《蟻人 2》的中國票房占比均達到了接近 20%,除《複仇者聯盟》系列之外,是單人英雄電影中最高的兩部,而最低的,自漫威第一階段之後,就非《黑豹》莫屬。
數據來源:票房探照燈,票房單位:美元
第一階段的漫威電影(從《鋼鐵俠》到《複仇者聯盟》),在國内處于 IP 認知培養時期,國内電影市場本身也尚處于發展初期,市場容量有限,單人超級英雄影片沒有票房超過 2 億的,在全球市場中的票房占比也都在 5% 以下。如今高知名度的鋼鐵俠、美國隊長,就是漫威電影在這一階段進入中國市場。
自《複仇者聯盟》之後,第二階段的漫威電影(從《鋼鐵俠 3》到《蟻人》)國内票房水位來到了 3-8 億之間,此後的第三階段(從《美國隊長 3》到《蜘蛛俠:英雄遠征》)則是大部分觀衆最爲熟悉的井噴時期,9 部單人英雄電影的平均票房能達到 9 億。
因此,兩部《蟻人》在國内的票房成績更像是 "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 ——在漫威宇宙的認知基礎打下來之後,才獲得了國内觀衆的青睐。
從《蟻人》與《蟻人 2》上映時的市場環境,也能找到這種 " 青睐 " 的緣由。兩部《蟻人》都緊跟在《複仇者聯盟》系列之後,恰是國内觀衆對漫威電影熱情高漲的時刻。其上映時間一是在 2015 年國慶檔之後,一是在 2018 年暑期檔的末尾,都是大檔期已經帶熱大盤、又缺乏同期競争對手的時刻。
除了市場環境因素之外,《蟻人》系列在内容風格上走的也是輕松幽默的路線,而喜劇片一直以來也是國内市場非常青睐的類型。小人物逆襲的設定也比一般苦大仇深的超級英雄更親民,這些都是國内票房高的商業片常常具備的要素。
但在海外,尤其北美本土市場,《蟻人》系列的票房表現一直非常差。盡管在漫畫原著中,蟻人與黃蜂女是複仇者聯盟的創始人,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但在漫威電影宇宙裏,蟻人的登場時間很晚,且在前三部《複仇者聯盟》中都并未登場,缺乏粉絲基礎。
該系列也是所有漫威單人英雄電影中投資體量最低的一個,本身的票房預期值就不會太高。所以,盡管前兩部《蟻人》的海外口碑并不差,但首周末北美票房卻分别排在漫威電影曆史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七。
相比之下,《黑豹》系列在國内外的境遇則是完全相反。
作爲首部以黑人爲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它在上映之前就承載了北美影迷太多的期待。2018 年《黑豹》上映後獲得北美本土周末票房五連冠,且在前 13 個周末跌幅均在 50% 以内,最終成爲目前北美影史票房第六影片。而《黑豹 2》的首日票房甚至超越前作,盡管後續有所下滑,但仍跻身 2022 年全球票房第六位。但在國内,《黑豹》僅收 6.62 億,是第三階段中票房最低的影片。
不同于前兩部《蟻人》在口碑評分上國内外一緻叫好,《黑豹》的國内外口碑差異明顯。《黑豹》的豆瓣評分 6.5 分,是第四階段前所有漫威影片的最低分,《黑豹 2》更是跌至 5.5 分,僅高于《雷神 4:愛與雷霆》的 5.4 分。兩部作品在爛番茄代表觀衆評分的爆米花指數上,卻分别能得到 79% 和 94%。原因也顯而易見,國内觀衆對影片議題并不感冒,甚至有着對漫威電影政治正确腔調的反感。
顯然,《黑豹 2》在國内市場的再一次失利并不意外,但本應被 " 青睐 " 的《蟻人 3》表現平平,才更讓人爲漫威在中國市場的未來擔心。在國内電影市場逐漸回到正軌的過程中,引進片勢必要付出更大的耐心。
漫威又得栽樹了
《蟻人 3》的内地敗局,是漫威第四階段失敗的縮影。缺席國内市場,讓漫威過去在國内培養的增量受衆逐漸失去觀影習慣,且第四階段影片自身的質量也并未得到國内核心影迷的認可。
從豆瓣條目的評分人數中可以管窺一二。第四階段共七部影片全部加在一起,評分人數僅 147 萬,而第三階段裏單人英雄電影評分人數最多的《奇異博士》,一部片就有 157.9 萬。換言之,一旦失去了院線機會,漫威電影在國内的觀影人次可能七不足一。
即便是這群尚有興緻觀影評分的核心粉絲,對第四階段的影片質量也頗有微詞。據後浪電影統計,漫威第一、二階段影片的豆瓣評分全部高于 IMDB,且沒有一部低于 7 分;而到了第四階段,局勢則完全逆轉,豆瓣評分全部低于 IMDB,且沒有一部在 7 分以上。
數據來源:後浪電影
這當然與漫威在第四階段的内容産出質量密不可分,其在全球市場的票房和口碑均有所下滑。最核心的原因或許要歸咎于母公司迪士尼在疫情期間激進的戰略調整。
在疫情籠罩下,影視生産本身就遭遇停擺,但漫威卻仍然在兩年内上線了 11 部劇集與 7 部電影,整體制作節奏比之前還大大加快,這勢必讓單個内容的打磨更加趕工。
迪士尼前任 CEO 鮑勃 · 查佩克還任命卡裏姆 · 丹尼爾爲迪士尼媒體和娛樂發行部門的主席,丹尼爾在職期間獨攬大權,控制着包括漫威、皮克斯在内的各工作室的财務與最終決策權,招緻公司内部高管與創作者大爲不滿。
不過,目前情況已有轉機。去年年底,鮑勃 · 查佩克卸任,曾擔任 15 年迪士尼 CEO,力主收購漫威影業的羅伯特 · 艾格重回迪士尼。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調整組織架構,解雇丹尼爾,重新将内容業務放權給各工作室。
漫威影業 CEO 凱文 · 費奇也在《蟻人 3》的發布會上表示," 現在我們正在重新梳理第五、第六階段,并且我正在構思第七階段,我會參與到具體故事的設計中去。" 重新重視起内容開發,是漫威想要扭轉頹勢必不可少的一環。
在内容下行的背景中,觀衆對漫威影片又比海外觀衆多了一層 " 敵意 "。《尚氣與十環傳奇》《奇異博士 2》的辱華争議,都給漫威扣除了不少 " 印象分 "。" 印象分 " 之外,實際得分也有中外觀衆口味的差異。雖說大部分第四階段影片質量大不如前是影迷共識,但在 " 三蟲同框 " 的《蜘蛛俠:英雄無歸》身上,能看出最顯著的國内外觀衆評價分異。
這部在 IMDB 打出 8.2 分,全球狂攬 19.2 億美元票房,位居漫威所有單人英雄電影之最的影片,在豆瓣評分僅 6.6。" 聖母 "、" 低智 " 是短評中提及最多的詞彙。本質上,國内外觀衆能适應的商業片叙事确有不同,漫威電影最擅長的 " 彩蛋牌 " 和 " 情懷牌 " 在反複使用之後,國内觀衆的接受度有所下降,更應在單片的故事層面進行多樣化的挖掘。
當然,在國内水土不服的遠不止漫威,自 2020 年後,引進片在國内電影市場的表現一直不甚樂觀。觀衆觀影習慣的變化,讓引進片的優先級不斷後置。
據貓眼研究院《2022 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疫情之前的三年,分賬片前十名平均觀影年齡均在 28.1 歲左右,而進入疫情之後的三年裏,分賬片前十名平均觀影年齡分别漲到 28.5 歲、29.8 歲和 30.3 歲。
這意味着這三年間,引進片的主要受衆人群幾乎一直是同一批人,過去以漫威爲代表的海外系列電影所構建起的青年潮流文化,如今對疫情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人貌似正在 " 失效 "。
" 失效 " 的原因也不難想象,過去的好萊塢大片以 " 視覺奇觀 " 爲最大賣點,而在電影視聽技術多年未有實質性突破、國産片特效水準有所進步的多重影響下,如今單靠 " 視覺奇觀 " 已經很難在觀影決策中占據太高的權重了。
《2022 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指出,自 2019 年至今,一個明确的趨勢是,觀衆更加關注 " 劇作 " 表現,尤其是在注重 " 制作 " 的電影當中。2022 年,對 " 制作 " 提及率高于均值的電影中,觀衆提及 " 劇情 " 一項的比例,能夠達到 " 制作 " 各項總和的 2/3;一些大制作影片裏,觀衆對于 " 劇情 " 的關注甚至追平了特效、場面等制作表現。
不僅如此,以漫威爲代表的超級英雄電影,對 IP 續集的強調既是蜜糖也是砒霜。缺乏創新,成爲進口片的又一大原罪。據《2021 中國電影觀衆調查報告》,在談及對進口片印象時,25.3% 的受訪觀衆認爲 " 沒新意和前幾年沒法比 ",28.1% 的受訪觀衆認爲 " 頭部的國産影片與進口片的差距越來越小 "。
綜合這些角度來看,漫威要在内地影市延續過往的輝煌,需要更加重視劇作與創新,如羅伯特 · 艾格重新上任時所說的那樣," 将創新作爲我們安身立命之本加以光耀和尊重。"
《複仇者聯盟 5》要直到第六階段才會登場,漫威的單人超級英雄影片沒法再像之前的《蟻人》那樣隻管 " 乘涼 " 不管 " 栽樹 " 了。隻有具備開創性的單片出現,像當年的《鋼鐵俠》一樣,才能再讓新一代的年輕人成爲漫威受衆,再火下一個十年。
老路重走,或許艱辛。但疫情重構世界的這幾年,有多少事能逃過從頭再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