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胡慧茵
編 輯丨張星
4 月,全球 2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萬名客商齊聚 " 史上規模最大 " 廣交會。其中,一批來自東南亞的參展商成了展會中特别的存在。
在廣交會二期,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的進口參展團主要安排在今年新落成的 D 區展館。
來自泰國的橡膠與塑料制造商 Thantawan,是當地塑料袋和吸管制造行業首屈一指的企業,但在本次廣交會上并未選擇太大的展位。用該公司全球市場經理許言言的話來說," 即便展位不大,産品優勢始終是核心競争力,客戶也會主動上門。" 她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是第一次參加廣交會,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開拓中國市場,原本隻有純英文的展闆,這次也特意加上了中文内容。" 從收集的資料來看,兩天的展期過後,有意向的客戶不在少數。" 對于今年公司的外貿情況,許言言表示樂觀。
展會上,多家受訪的東南亞企業不約而同地表示,希望走進龐大的中國市場,但激烈的市場競争将是他們必須面對的課題。另一方面,對于廣交會上很多從事傳統業務的東南亞企業來說,他們與中國企業和中國市場始終保持着一種 " 微妙 " 的競争與合作并存的關系。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了解到,不少東南亞企業早已與中國建立起産能合作關系,特别是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之後,東南亞等國的企業與中國的合作變得越發頻繁,他們有些會選擇從中國購入原材料,有些會與中國企業合作外包裝制作。
在廣交會的東南亞商家們,展現出怎樣的生存現狀?下一步,他們将如何利用 RCEP 生效的紅利,繼續把握發展機遇?
傳統東南亞企業鏖戰廣交會
首次全面恢複線下展會的廣交會,迎來了很多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參展商,當中不少還是今年第一次來的新朋友。
比如泰國橡膠與塑料制造商 Thantawan,今年是第一次來參展。對此,該公司市場部經理許言言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過去公司産品主要面向歐美和泰國國内市場,對比去年一季度同期的銷售數據來看,其實今年的銷售情況有明顯下滑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開拓市場成了一個必選項。" 許言言說道。
(泰國橡膠與塑料制造商 Thantawan 吸引了不少客商光顧,拍攝:胡慧茵)
參與廣交會一期的馬來西亞膠水制造企業負責人 Jack 也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來參加廣交會就是爲了拓展市場,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如非洲、中東等市場的代理商。" 公司一季度的銷售情況還勉強可以,但我預計二季度公司出口增速會減緩。"Jack 表示,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公司确實需要早做準備。
東南亞企業們紛紛借助廣交會參展鏈接更多不同國家的客商。這背後的原因,與歐美國家通脹日益飙漲、外需疲軟拖累出口緊密相關。從數據來看,今年以來,東南亞多國如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都遭遇出口增速萎縮。其中,越南 3 月出口額同比減少 14.8%,馬來西亞 3 月出口額同比下降 1.4%,而泰國截至今年 2 月出口已錄得連續 5 個月收縮。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出口形勢,東南亞企業希望通過 " 出海 " 謀得出路。而且記者留意到,來自東南亞的參展企業絕大部分是從事傳統制造業的企業,行業覆蓋家具塗料、環保塑料袋和保鮮袋、工業手套、熨鬥和膠水等。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大國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東南亞國家對參加廣交會是具有較高熱情的,但東南亞國家企業主要是中小微企業,特别是勞動密集型居多。雖然也有高科技産品,但數量相對較少,主要是代工,而不是本土企業自己的品牌," 東南亞國家已經在追趕第四次工業革命,但在技術發展水平和資金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新興行業的企業相對較少。"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鮑志鵬也持相近的觀點。" 參與廣交會的東南亞企業當中傳統企業較多,本質上是由東盟國家整體的産業要素禀賦決定的。" 鮑志鵬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東盟整體經濟表現亮眼,印尼、越南等國家紛紛推出了發展新能源、數字經濟等新興産業的規劃,但産業轉型和企業培育需要一個過程,目前來看,東南亞的新興産業競争力還不是很強。
對于這些東南亞傳統企業來說,外需疲弱将帶來不利影響。鮑志鵬認爲,東南亞内部像越南、泰國等國家都屬于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因此中國以及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的需求情況,是決定東南亞企業生産經營情況的關鍵。再加上東南亞多數國家産業結構相對單一,如果由美國衰退引發的全球性經濟衰退到來,對東南亞出口企業來說肯定會是利空。
他進一步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對東南亞企業而言,積極挖掘 RCEP 大市場的潛力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随着 RCEP 生效,各方開放承諾逐步落地,且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目前,RCEP 大市場已經初步形成。"
與中國企業的競合
盡管很多東南亞傳統制造企業目前還跟不上行業變革的腳步,但部分企業又因爲中國産業鏈轉移的緣故而 " 意外 " 收獲紅利。
近一兩年,關于一些産業轉移到東南亞等地現象的讨論甚嚣塵上。廣交會上,來自馬來西亞的 PPE 防護設備制造公司也是中國産業轉移後意外獲益的例子之一。據公司負責人黃健仲介紹,公司主營工業用品,包括工業用手套、制服和鞋子。他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實公司用于生産工業手套的設備均産自中國,以前這類型産業也是中國更有優勢,但這幾年,中國很多工廠都進行了産業轉型升級,放棄了比較初級的工業類用品賽道,他們公司才因此獲得新的商機。
" 之前我們的産品主銷國内,但随着中國相關商家放棄了這部分市場,我們才下定決心進攻外貿市場。" 黃健仲告訴記者,今年公司進口了 300 台制造工業手套的機器,随時準備好趕制新訂單的生産。
周士新表示,最先 " 走出去 " 的産業多爲傳統産業,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國内産能過剩或是支援型的産業,甚至有一些是受國内産業升級影響而需要轉型的企業,以基礎設施、服裝、箱包、五金、建材、配件等輕工業爲主。産業轉移的趨勢具有自身的規律性,企業總是尋求利益的最大化,尋求成本和利潤的最佳平衡點,勞工質量、工資水平、關稅壁壘、投資環境和市場規模等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周士新認爲,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在許多方面都存在着差異,既存在互補性,也有存在同質性,導緻相互間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競争關系。從短期來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的中國企業依然相當有限,而從長期來看,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市場已經聯系十分緊密,有助于地區互利共赢。" 目前,中國産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地是 RCEP 國家,特别是東南亞國家,畢竟東南亞國家通過 RCEP 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可以爲産業轉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他補充說道。
鮑志鵬也表示,随着國際分工的深入發展,跨國公司以效率爲導向在全球配置生産環節是正常現象,中國一些制造業産業鏈向東南亞轉移主要還是産業鏈部分環節的轉移,比如紡織品生産加工等勞動成本敏感型的行業和中高端制造業的加工組裝環節。
" 成熟的産業鏈必須以強大的供應鏈爲前提。本質上東南亞國家承接的這些産業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間品,仍然依賴于中國的供應鏈體系。" 鮑志鵬認爲,中國的産業鏈與東南亞國家整體上互補性顯著強于競争性。
走訪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目前與中國進行産能合作的東南亞企業不在少數。
在泰國的橡膠與塑料制造商 Thantawan 的展位上,記者看到了很多不同大小和類型的塑料保鮮袋,既有用于生鮮蔬果密封,也有用于牛奶等液體密封。" 公司主營環保型塑料保鮮袋,供不同用途使用。" 在介紹産品時,許言言指向展闆的圖片,并向記者表示展闆上所畫的這一粒粒的 PE(聚乙烯)就是從中國進口的。許言言表示,PE(聚乙烯)是制作保鮮袋的核心材料,但這種材料在泰國相對稀少,所以以原材料來說,公司一直是從中國進口的。
除了原材料領域,部分東南亞企業還與中國進行産能合作。
在廣交會一期的馬來西亞展位中,有一家名爲 Perfect Lifes 的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兼設計師柳偉強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主營空氣淨化産品,如空氣淨化器、抽濕機、香薰機等。" 疫情發生後,人們普遍對空氣淨化的要求有所提高,特别是挂脖式的空氣淨化器,特别受歡迎,所以從去年起,公司産品的整體銷量是有提升的。" 柳偉強向記者表示,雖然公司從原料到設計都是馬來西亞制造,但目前很多空氣淨化器的外觀都是交由中國的公司制作。
對于與中國進行産能合作,柳偉強向記者表示,中國的杭州不僅電商産業發達,當地制作商品的産能也在不斷提升,同時,國内類似的空氣淨化産品較多,在外觀制作工藝方面的經驗已經十分成熟了," 所以把外觀制作交給中國公司,能夠使成本和效率最優化。"
在周士新看來,東南亞企業與中國企業進行原材料,以及産品外包裝等方面的産能合作是一種優勢互補的産業協同現象。他表示," 無論是在産品外包裝制作還是原材料上的合作,都是多向性的合作,取決于産品上下遊企業在生産和包裝過程中的比較優勢。"
開拓中國市場
除了與中國企業進行原料、産能等多方面的合作,東南亞企業還期盼着能夠開拓中國市場,獲得更多新的發展機遇。
在與記者交談的過程中,多個東南亞企業商家都表達了想進入中國市場的意願。經營古法小熨鬥的馬來西亞展商 Tony 告訴記者,自己是廣交會的老朋友了,參加廣交會将近 20 年。但最大的遺憾是,以前沒有專注于打開中國市場。他直言,以小熨鬥這個品類來說,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時機已經過了," 現在中國市場上早已充斥着功能類似的産品。"
爲了進入中國市場,部分東南亞企業在業務上做出一定的革新和調整。以泰國橡膠與塑料制造商 Thantawan 爲例,公司全球市場部經理許言言表示,盡管主營的産品是可降解保鮮袋,但近兩年也開始更新産品線,收購了一家做素食的公司,目前公司已經出品了素食包子、素食點心等新産品。她表示,公司之所以增加産品品類,就是爲了通過新産品拓展新市場。
場館另一側,還有一家專做護理産品的名爲 I.P.One 的泰國企業。記者在見到該公司負責人高新時,他正在展館門口爲客人介紹産品。" 其實四年前我們就想來參加廣交會了,但因爲疫情,直到今年才最終成行。" 高新向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市場占公司總營收比例僅有 3%-4%,其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泰國護理品牌産品目前已經上線了國内的淘寶,拍攝:胡慧茵)
高新表示,他們此次來廣交會不僅要做好自身品牌宣傳,還想吸引更多中國代理,爲公司産品打通銷路。而在這之前,高新已經做了很多努力," 目前我們的産品已經上線了名爲‘ good tha 泰好啦’的淘寶店。另外,我們也在中國國内多個社交媒體上做了相關話題傳播。
" 中國市場較大,需要的産品類别也比較多,且越來越精細化。" 在說明中國市場特點的同時,周士新認爲,東南亞商家還需要認真審視開拓中國市場時所面臨的競争。
鮑志鵬則認爲,東南亞目前的優勢在于産業優惠政策和勞動力等要素價格,這使得東南亞初級産品的出口競争力更加顯著,但從技術水平和産品競争力上來說,東南亞企業的優勢還不夠明顯。
東南亞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着實不易。幸運的是,這部分企業迎來了發展的紅利——去年年初,《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實施生效。
廣交會上的一些商家已經感受到 RCEP 所帶來的好處。展館中一家馬來西亞專營珍珠産品的商家向記者表示,現在中國進口馬來西亞天然養殖珍珠的稅率已經大幅度減免,對我們商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好消息。
(馬來西亞珍珠商家稱受益于 RCEP 生效,拍攝:胡慧茵)
鮑志鵬表示,從實際效果來看,RCEP 實施生效,區域内 90% 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會實現零關稅,将有力促進了成員國貿易夥伴之間的市場互通和技術融合。從規則上來說,RCEP 的兩大優勢,一是實行負面清單,二是采用累計增加值規則。相比國内之前實施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RCEP 投資負面清單增加了國民待遇這一重要義務,這爲 RCEP 成員國在重點領域的雙向投資上創造了公平待遇,有力推動成員國市場互聯互通和技術互補。
廣交會上,東南亞企業與中國等國采購商熱絡洽談。在 RCEP 帶來的政策紅利下,這些企業更加堅定了對拓展中國以及 RCEP 夥伴國家市場的信心。
更多内容點擊下圖進入專題↓↓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黎藹慧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