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一紙公告攪動了整個 VC/PE 圈,有人歡笑,有人歎息。
注冊制的全面開放,解決了投資圈最頭疼的退出問題,促進募、投、管、退自循環,帶動 " 源頭活水 " 流轉,提振 LP 對一級市場的信心和活躍度,加速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産業轉型的升級。
人民币基金的 " 玩法 " 也愈發清晰。上市不再是企業的 " 終點 ",而是企業盈利、獲得市場認可的起點,上市破發屢屢出現,IPO 退出的獲利空間在逐步收窄。
倒逼投資機構 " 投早、投小 ",挖掘更具有潛在價值的創新項目,提升獲利空間,注重投資質量而非投資數量,同時,投資機構對于産業的理解、價值項目發展方向的判斷将成為未來的競争力。
有業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冊制在 IPO 端的功能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引導全社會資本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投資科技創新、解決卡脖子問題,加速一二級市場資源向戰略新興産業、關鍵核心科技領域集中,為構築新發展格局發揮資本市場力量。
這些都标志着,未來人民币基金将在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之中大展拳腳,開啟黃金時代。
眼下,中國正在處于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的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期,過去專注互聯網領域投資的 VC/PE 機構,紛紛向半導體、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硬科技賽道轉換,這些項目的成長需要長時間、需要 " 長錢 " 的投入。
以往 VC/PE 快速獲利的投資方式顯然不适應當下的發展需求,時代更叠之下,VC/PE 背後的 " 金主 " 已從高淨值人士、産業資本、第三方财富管理機構為主的資金,轉換為以政府引導基金為主的國資資金," 錢 " 的擁有者發生了結構性的轉變。
" 錢 " 擁有者變化的伊始可以追溯到 2014 年,當年供給側改革成為重點,政府明确提出加快發展政府引導基金,促進産業邁向中高端,随後,各級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022 年黨在二十報告中再次提出 " 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為優化融資結構進一步指明方向。
政策的驅動将成為一個行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資本如何在政策之中探尋到正确的利益發展曲線,2022 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數據已給出明确答案。
募資篇:人民币基金迎來黃金時代,外币基金募資數量下降40%
2022 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新募集基金 7061 支,同比上升 1.2%;披露募集金額 21582 億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2.3%。
從募資币種來看,2022 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新募人民币基金 6974 支,同比上升 2.4%;披露募集金額 19086 億元人民币,同比上升 0.4%,人民币基金的募資數量和金額雙雙創下曆史新高。
外币基金募資數量呈現斷崖式下跌。據數據統計 2022 年新募外币基金 114 支,同比下降 40.6%;披露募資金額達到 2496 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18.6%。
過去 10 年,美元基金一直是中國風險投資的主力,尤其在移動互聯網爆發時期,美元基金的占比超過 70%,如今手機内所使用的大部分 APP,背後都有美元基金的支持。
近兩年情況急轉直下,2021 年監管政策趨嚴、中美博弈複雜形勢加劇、中概股退市回歸港股和 A 股上市、美元基金投 " 不進 " 硬科技項目等等諸多因素的交織,使得美元 LP 對于中國市場是否持續加碼顧慮重重。
"2023 年美元 LP 對中國的興趣會趨于謹慎,假如美國政府出台限制性政策,美國 LP 将逐步離場。美國以外的其它美元資金仍然會以尋求投資中國的經濟收益為主,而不會太受到地緣政治影響。" 在一級市場資深老兵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邝子平看來。
美元基金創造百倍、千倍投資收益的 " 神話 ",或将成為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曆史上的 " 傳說 ",人民基金即将成為一級市場的新主角。
國資背景基金管理人市場占有率超五成
募資規模兩極化現象加劇。從數據來看,一方面是,不足 1 億元人民币的小規模基金募資數量逐年遞增,2022 年已占總募資數量的六成左右,募資規模卻不及 10%。在大型美元基金逐步減少的情況下,未來大多數 VC 投資的項目将會以小而美的單點科技項目為主;另一方面是,超 10 億人民币以上大型基金數量占比不足 10%,卻管理着整個行業六成以上的資金,而且這一趨勢還在加劇。
國資入局加速募資規模變化。縱觀 2022 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募資數量和規模與去年相差無幾,但其背後的 GP 結構已然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基金管理人的背景來看,除不足 1 億元人民币的小規模基金外,其餘各規模區間的人民币新募基金中,國資背景管理人所管基金的總規模占市場整體比例均超過五成。
值得關注的是,超百億元人民币基金的國資背景管理人占比已達到 94.7%。一位 GR(Government relations 政府關系)負責人向钛媒體創投家說道:" 險資謹慎,民營資金緊張,如今募資,大家都會去政府資金相關部門‘拜拜碼頭’ "。
百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房地産投資基金加速設立
2022 年新募超百億規模的基金共 17 支,募資金額約為 2524.91 億元人民币,占比從去年同期的 9.5% 提升至 11.7%,其中包含了多支大型政策性基金、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以及房地産投資基金。
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與中央經濟會議中相繼強調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利于充分拉動内需,激發經濟增長動能;還有利于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産業發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幾年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數量和規模均保持穩定上升态勢,2022 年新募基建基金的總規模已達到 2274.91 億元人民币,同比上升 140.6%,包括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型基金,還包括多支聚焦新能源、新技術、物流倉儲等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基金。
此外,房地産投資基金整體規模也在明顯上升,聚焦房地産創新發展、房地産纾困、高科技園區、商業投資的房地産投資等基金相繼設立,募資規模達到 661.62 億元人民币,同比上升 55.5%。
以政府工作報告為指導方向,國有資本執掌大局,将資金投向指定領域,實現特定政策目标,資本市場在服務國家戰略目标中扮演了樞紐的角色。
投資篇:人民币投資額小幅下降,外币投資額下降 6 成
2022 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投資數量與投資額略有下滑。據數據統計,2022 年投資事件共計發生 10650 起,投資數量同比下降 13.6%;投資總金額共計 9076.79 億元,同比下滑 36.2%。
分币種來看,人民币投資總額超 7400 億,同比下降 18.5%;投資數量 9624 起,同比下降 8.3%;外币投資總額超 1600 億,同比下降 67.8%;投資數量 1003 起,同比下降 45.4%。
人民币與外币在投資數量與金額上逐漸拉開差距。以 2022 年為例,人民币投資總額是外币的 4 倍以上,投資數量是外币投資的 9 倍以上。
外币投資數量和金額的減少,一方面是募資難的狀況仍在持續,GP 手中的錢愈發 " 吃緊,更加珍惜每一顆 " 子彈 ";另一方面是外币在投資領域上受到限制、境外上市通道受阻所緻。
據钛媒體創投家了解,不少美元基金在硬科技項目上吃了 " 閉門羹 ",國内對拟上市公司股權嚴格穿透審查,企業更加審慎地選擇投資人以及投資人背後的普通合夥人(LP),尤其國産替代、網絡安全、工業互聯網、半導體芯片等賽道,創始人們心照不宣地傾向人民币基金。
此前,國内資本市場推出科創闆、創業闆進行注冊制改革,以及設立北交所,多層次上市平台的設計,為人民币基金的被投項目提供了通暢的退出路徑,募、投、管、退自循環加速完善。政策的驅動将成為一個行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于聚焦中國本土的投資的人民币基金,上層的宏觀政策必須要考慮進來。
政策的驅動也印證在投資領域上,從細分賽道數據來看,資金主要流向了硬科技和機械制造兩個方向,其中半導體、新能源、汽車、機械制造、化工原材料及加工、清潔技術等賽道融資數量同比增長 20% 以上。
2022 年半導體及電子設備賽道共發生 2357 起投資,投資數量同比增長 27.5%;投資金額 2231.67 億人民币,同比下降 10%。
投資額下降,投資數量上升,有價值的 " 水下項目 " 被大量挖掘,估值逐漸回歸理性,倒逼創業者精打細算花錢,倒逼投資人合理評定估值,專注價值而非價格,對于行業的正向發展不失為一件好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汽車領域融資數量和金融的呈現高速增長。2022 年汽車領域共計發生 273 起投資,投資金額 592.36 億人民币,同比上升 33.8%、36.2%。
據钛媒體創投家了解,中國汽車産業正在成為全球汽車産業的中心。汽協會數據 2022 年中國汽車出口總量達到 311 萬,已超越了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其中電動汽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出口量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國新能源車乘用車占比世界新能源 63%,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 " 三電 " 技術已經在全球領先。汽車闆塊中的智能電動整車企業,電池及其産業鍊存在巨大投資機會,各大傳統車企、新銳車企均在布局。
江蘇、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地區投資最活躍
2022 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江蘇最為活躍,産生交易案例數量 1757 起,同比增長 8.5%,交易規模 1099.52 億元,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次之。
值得關注的是,山東、安徽投資數量增長尤為亮眼,同比增長 44.9%、38.1%。據悉 2022 年 1-10 月山東省(含青島市)在中基協備案的存續私募基金管理規模淨增加 245.20 億元,占全國私募基金管理規模比例的 20.38%,同時,地方政府在返投比例、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不斷優化,為市場帶來不少機會。
安徽省也在 2022 年發布多項創投、母基金等領域的利好政策,加大力度推動市場發展。"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各級地方政府搭建融資平台,發揮引導基金的優勢,與投資機構募資的需求相契合,以基金撬動資本,以資本導入産業,以此引進一批優秀企業,對當地區域經濟和産業發展起到帶動作用。
上市與并購:八成中企在境内上市,融資額再創新高;境外融資額下降七成
2022 年中企境内外上市企業共計 508 家,首發融資額約合人民币 6599.17 億元,相較去年分别下降 21.2%、22.9%。
随着國内多層次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八成中企選擇在境内上市。據數據統計,境内市場上市企業 424 家,同比下降 18.8%;總融資規模 5784.21 億元,同比上升 8.2%,募資規模再創曆史新高。
從上市市場分布來看,創業闆、科創闆仍是企業上市的主陣地,承攬了六成上市企業,分别為 148 家、123 家。
得益于此前注冊制的試點,科創闆、創業闆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允許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上市,優先支持符合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等先進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突出、行業地位突出或者市場認可度高等的科技創新企業發行上市。 一大批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 " 卡脖子 " 技術的加速上市,讓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形成良性循環。
粵、蘇、浙、京、滬五地仍是 IPO 活躍高地,共計上市企業數量 345 家,首發融資額合計 4749.97 億元,約占全國總量七成。
彼時,境外市場的活躍度仍處于低位。港股在積極優化上市環境、推出多種上市政策的背景之下,有 74 家中企登陸港交所,總融資規模約 796.04 億人民币,同比下降 14.9%、67.1%。
美股方面略顯慘淡,中美關系與監管政策持續緊張,僅有 10 家中企登陸納斯達克上市,同比下降 72.2%,總融資規模約 189 億人民币,同比下降 97.6%。
穩居上市行業前三:半導體與電子設備、機械制造和生物醫療
從細分行業來看,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所關注的熱門行業形成了一緻步調,半導體及電子設備,機械制造和生物技術 / 醫療健康穩居上市行業前三。
其中,半導體及電子設備領域上市企業數量達百家,占比上市企業總數量的 19.7%;融資額達 1656.85 億元,占比上市企業總融資額 25.1%;機械制造領域上市企業 78 家,占比上市企業總數量的 15.4%;融資額達 631.38 億元,占比上市企業總融資額 9.6%;生物技術 / 醫療健康領域上市企業 75 家,占比上市企業總數量的 14.8%;融資額達 852.29 億元,占比上市企業總融資額 12.9%。
由此看來,4 年前注冊制的實施,不僅為企業快速上市開了 " 綠燈 " 優化了 " 募投管退 " 路徑,強了化 LP 的信心,也在向資本市場釋放信号,投資機構應以國家戰略需求、市場需求的導向指導投資管理工作。
黨在二十大中提出,中國将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讀懂 " 信号 " 的企業在斬獲 IPO 項目上獲得了一份 " 優異 " 的成績單。
并購:交易數量和規模均有所上升
2022 年中國并購市場,交易數量和規模均有所上升,共計交易 2536 起,同比上升 16.8%;披露交易金額 10124.02 億元,同比上升 8.7%。其中境内并購發生 2421 起,同比上升 17.2%;跨境并購 115 起,同比上升 8.5%。
并購行業包括生物技術 / 醫療健康,汽車,金融,化工原料及加工等。
2023 年将會是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分水嶺年份,美元基金向左、人民币基金向右,兩個平行世界,兩條截然不同的創新之路。
美國正在 " 脫實向虛 ",縱觀過去,美國産業的發展與投資遵循的是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的順序漸進式推進,如今,人員成本攀升、信息化技術産業蓬勃發展,不斷的智能化叠代成為未來發展的路徑。
中國正在 " 脫虛向實 ",黨的二十明确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集群。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在中國做投資讀懂中國能力、發展方向與洞察科技發展的趨勢同等重要。
(注:本報告數據來源:钛媒體 TMTBase 數據庫、清科數據研究院、天眼查、公開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