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3 月 31 日訊(記者 盧阿峰)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大關的康龍化成(300759.SZ),再次發布減持計劃。
昨晚,康龍化成發布 2022 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02.66 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37.9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3.74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17.2%。
與此同時,公司公告實控人及主要股東拟減持不超 8.1% 股份。
今日早間開盤,康龍化成領跌,開盤跌幅達 13.43%,截至午間休市,跌幅進一步擴大至 17.65%。這也帶動了整個 CRO 闆塊 " 跳水 ",泰格醫藥(300347.SZ)、成都先導(688222.SH)、凱萊英(002821.SZ)、藥石科技(300725.SZ)、和元生物(688238.SH)等快速跟跌。
财聯社多次緻電康龍化成證券部,但未獲接通,公司總機接線人員告訴記者," 證券部的人都在開會,現在不太方便。"。
" 我認爲康龍化成淨利潤下降有三個因素,一是去年公司經營受到了疫情的幹擾;二是新産品處于投入期,期間費用增加;三是股權激勵帶來成本上升。" 華西證券投資顧問曹雪峰對财聯社記者表示,此前康龍化成發布了業績預告,導緻了股價大跌,已經消化了一些二級市場反應,從昨天發布的年報數據來看,是落在預告區間内的,而且康龍化成去年經營有亮點,營收首次突破了百億大關。" 所以,如果僅僅是披露 2022 年度業績,公司股價不至于這樣大幅下跌,導緻股價大跌的真正原因是大股東的減持計劃。"
公告顯示,公司實控人及其一緻行動人計劃在 2023 年 4 月 28 日至 9 月 28 日,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 2.1% 的公司股份;主要股東信中康成及其一緻行動人信中龍成計劃以大宗交易、集中競價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 6% 的公司股份。
至于減持原因,公告中披露的是 " 自身資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康龍化成上次發布減持公告是今年 1 月 30 日,第二個交易日下跌 9.29%,康龍化成近一年共發布 19 次減持類公告。在 2022 年 8 月 30 日至 2023 年 1 月 29 日期間,康龍化成實控人及其一緻行動人合計減持超過 16 億元。此外,從 2023 年以來,首席運營官樓小強、執行副總裁鄭北減持金額均超過千萬。
3 月 6 日有投資者在互動易上公開質問稱," 公司高管爲什麽一直減持?是不看好自家企業的發展嗎?" 康龍化成回複道," 公司高管持續堅定地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并将一如既往地踏實做好經營,用良好的經營成果回饋 A+H 兩地投資人 "。
另外,在 2 月 1 日至 2 月 8 日期間,摩根大通減持康龍化成 H 股,持股比例由 16.03% 下降至 14.87%。
據财聯社記者了解,自康龍化成 2019 年上市後,2019 年 1 月份至 2021 年 8 月份,康龍化成從 5.45 元一路漲至 162.77 元,漲幅超過 28 倍。但從 2021 年 10 月份開始,公司股價進入震蕩下行空間。
" 股東和高管的持續減持,或許是不看好康龍化成的未來發展,這與行業的景氣度關系不大,而且與藥明康德相比,康龍化成的成績确實不夠優秀,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未知的因素。" 曹雪峰對财聯社記者表示。
(編輯: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