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國内新能源乘用車将有 850 萬輛的規模,或實現 30% 左右的增長,呈現增速放緩、出口增強的态勢。" 在 4 月 2 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汽車市場與消費論壇上,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大膽預測,未來中國汽車産銷有望突破 4000 萬輛。
圖片來源:官方供圖
崔東樹之所以如此看好國内汽車市場走勢,與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關。據崔東樹介紹,今年 1~2 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已占全球市場份額的 60%,去年第四季度更是達到 64%,呈現出超強發展态勢。
也正因如此,電動化、智能化時代下的國内車市變化與消費趨勢成爲業内關注焦點。對此,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基于當前市場判斷,市場驅動力将對電動車未來發展起到關鍵作用,但電動車市場的持續健康運行仍需适當力度的政策支持。此外,徐長明認爲,電動車的快速發展正促進自主品牌汽車競争力從量變向質變轉化。
" 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現已進入到中速增長過程中的中低速增長階段,這是我國汽車市場發展和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所面臨的消費背景和環境,而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和發展,不可能脫離汽車市場整體消費環境和消費格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認爲,國内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在 2025 年将達到 1700 萬輛左右。2030 年,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将突破 90%,而在 2040 年前後,我國汽車市場将在新增部分實現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的替代。
新能源車 VS 燃油車
替代還是共生?
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單月滲透率從 4.06% 增加到 31.85%,上漲近 7 倍。在近年來國内車市總量基本不變的背景下,有觀點認爲,新能源汽車正加速掠奪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驅動力正不斷增加。徐長明表示,國内主動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數量在快速增長,相比此前通過 " 限牌 "" 限号 " 等政策産生消費需求,目前不限購 / 限行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用戶比例達到了 22.3%,無錫、南京等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更是超過 30%。
另一方面,不同技術路線的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滿足了用戶需求。" 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混合動力、插電混動、純電動全面發展,而插電混動在向‘十萬元’級别快速挺進,普通混合動力向高端快速推進,形成高低端電動化發展差異化競争格局。" 崔東樹認爲,中國正進入以電動車爲新發展周期的大、中、小型車的全面發展态勢,傳統燃油車或面臨極其嚴峻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對于新能源汽車是否将對燃油車形成替代,王青的答案是肯定的。" 從目前發展階段來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新增效應更大,但随着電池技術的突破和下一步配套體系的完善,它的替代效應會逐漸凸顯出來,而且會不斷增強。" 王青表示,作爲有一定市場占有率的産品,新能源汽車的新增效應将不斷下降,預計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車對其他車型的替代率将達到 94%。
而在徐長明看來,至少純電動車型仍無法在短時間内替代燃油車。徐長明認爲,電動車具有省錢、科技智能時尚、更好的加速體驗、更豐富的場景拓展等優勢,但也存在補能不便、續航穩定性差等缺點,在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各有優勢的條件下,雙方的客戶群體也有所區隔。
" 有觀點将電動車和燃油車比作智能手機和功能手機,認爲三、四年就将實現替換,我覺得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徐長明說。
自主品牌競争力産生 " 質變 "
雖然對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的競争走勢偶有分歧,但對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競争力,業内專家、企業高管的觀點卻出奇地一緻。
" 燃油車市場中,自主品牌的競争力沒有變化,市場份額一直徘徊在 30% 左右,但在電動車領域,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 84.7%,合資品牌隻有 5%。電動車的快速發展正在促進自主品牌汽車的競争力從量變向質變轉化。" 徐長明表示。
徐長明認爲,50% 市場份額是品牌競争力從 " 量變 " 到 " 質變 " 的分水嶺,預計今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将達到 48%,明年突破 50% 基本已成定局。同時,自主品牌的平均價格也在提升,如蔚來的平均售價爲 47.5 萬元,與奔馳 48 萬元的均價相當;理想 37.8 萬元的平均售價超過了奧迪,與寶馬接近;比亞迪爲 17.6 萬元,略高于本田的 17.5 萬元,接近豐田的 18.5 萬元。
" 所謂的品牌向上突破,一是份額,二是價格,兩個指标同時上升,就說明了市場競争力在增長。" 徐長明說。
" 自主品牌在高端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突破,尤其以蔚來爲代表的新勢力車企,在 40 萬元以上市場形成了巨大的突破。而在 30 萬 ~40 萬元市場,自主品牌已經形成快速增長的态勢。" 崔東樹認爲,高端化正成爲自主品牌發展的核心推動力。
事實上,随着近年來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及産業鏈愈發先進成熟,向高端化進軍的種子早已在自主車企心中萌芽。阿維塔科技高級執行副總裁陳卓表示,阿維塔的誕生就源于合作方和股東方幾年前的一次讨論,那就是中國品牌不能隻生産經濟型的轎車,中國品牌應該把産業上最優質的資源彙集起來,一起去打造一個世界一流的高端品牌,這才是中國品牌的向上之路。
而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則認爲,新能源時代,中國品牌已在本土市場崛起。無論從市場容量還是情感上,中國都需要有世界級的汽車品牌。自主品牌車企要抓住機遇的窗口期,打造世界級汽車品牌,因爲中國具備這樣的能力。
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趙昱輝表示,在消費升級趨勢下,用戶思維正推動中國品牌價值升維,走向高端、走向繁華。目前國貨崛起、中國自信已經成爲大衆的共識,強力帶動着中國消費自信,也推動着自主品牌邁入快速發展的超車道。在此背景下,趙昱輝建議相關部門對緻力于打造豪華自主品牌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但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品牌的崛起之路或仍非坦途。李雲飛提到:" 中國在過去的一年成爲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看起來風很順,但是肯定會有風浪,成爲世界級品牌不會那麽容易,肯定會有風有浪。"
王青則基于未來智能汽車發展趨勢判斷,認爲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仍存在部分風險。一方面是我國芯片自給率比較低;另一方面是,我國锂、鎳、钴資源儲量占比較低,但近些年的使用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此外,王青表示,應将新能源汽車市場做成全球協同共赢、包容的市場環境,增強與歐洲國家、企業的合作,避免我國企業在海外布局時的内耗、内卷。
記者 |董天意
編輯|程鵬 裴健如 杜波
校對 |劉思琦
封面圖片來源:官方供圖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