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前三季度業績 " 交卷 ",遠超預期,淨利潤 730 億簡直殺瘋了。
10 月 27 日,華爲公布了前三個季度的财報:
今年前三季度華爲實現銷售收入 4566 億,同比增長 2.4%,淨利潤率高達 16%。
* 來源華爲官網
前三季度銷售收入同比增幅不大,但淨利潤可以說是實現了大幅增長。
按照淨利潤率 16%,老狐簡單給大夥換算一下,這也就是說:今年一月到九月,華爲把淨利潤直接幹到了 730 億。
這個數字有多炸裂呢?相比去年全年淨利潤 356 億來說,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淨利潤不僅超過了去年全年,甚至還是過去年全年的兩倍多。
遙遙領先!
* 來源華爲官網
其實今年上半年,華爲就已實現銷售收入 3109 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 3.1%,淨利潤率 15.0%。
* 來源華爲官網
也難怪此前就有消息稱,華爲終端中國區在上半年已完成全年利潤目标。
進入第三季度,在盈利能力方面,華爲仍舊保持高位。從第三季單季來看,華爲實現了 264.21 億元淨利潤。
爲何淨利潤如此之高?業績亮眼的背後,主要得益于華爲多項業務表現穩中有進:
ICT 基礎設施業務保持穩健,終端收入實現增長,數字能源和雲業務實現良好增長,智能汽車增量部件競争力持續提升。
一機難求,手機市場業績回暖
多項業務中,華爲手機銷量(華爲終端業務)暴增對業績貢獻尤爲明顯,第三季度淨利潤再次節節攀升,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要知道在華爲被打壓的這幾年,終端業務從營收的大哥,變成了拖後腿。而從今年的三季報不難看出,華爲終端業務回來了!
8 月底,華爲悄然上線 " 先鋒計劃 ",旗艦手機 Mate 60 Pro+ 和折疊屏手機 Mate X5 提前發售,首批預售上線後實現 " 秒光 "。
加班加點緊急生産之後,目前市場仍然 " 一機難求 "。
華爲不僅在 6 周内賣出了 160 萬台 Mate 60 Pro,更是在國慶期間成爲全國手機銷量最高的品牌。
據中信建投證券近日發布的研報顯示,W40 ( 第 40 周,10 月 2 日 - 10 月 8 日 ) ,華爲手機的銷量份額也由 Mate 60 系列發布前的 10% 左右增長至 19.4%,位居市場第一。
根據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手機銷量月度報告顯示,2023 年第三季度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華爲同比增長 37%,成爲市場最大赢家。
以上數據可見,華爲正在悄然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而且 Mate 60 系列是 8 月 29 号才開售的,準确來說,三季度(7 - 9 月)裏面隻買了 9 月份一個月,到現在都是一機難求的狀态。
可以預估的是四季度,手機業務将會給華爲帶來更可觀的營收數據。
訂單火爆,問界新 M7" 遙遙領先 "
除了華爲手機 Mate 60 銷量大增,華爲智選車也相當火爆,甚至跟手機一樣 " 遙遙領先 "。
9 月 12 日,問界新 M7 正式上市。此款新車搭載了華爲鴻蒙座艙和華爲 ADS 2.0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自上市以來,問界新 M7 單月訂單數量已超過 7 萬輛,日均大定訂單量超過 2000 輛。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問界新 M7 的單日大定訂單量更是超過了 7000 輛。
7 萬輛是什麽概念呢?
對于新造車公司來說,獲得 7 萬個訂單,往往需要一個季度乃至更長時間。
就算風頭強勁的理想汽車,也直到今年 9 月才做到單月 4 萬個訂單。
問界新 M7 賣爆,爲保障新車交付的速度與質量,餘承東恨不得親自進場擰螺絲。
誰還記得此前華爲問界 M7 的銷量一度大跌。從年初的月銷量 1200 多台,降到 6 月份的不足 400 台,M7 連續 4 個月單月銷量未能超過 1000 台,使得問界品牌的總銷量也不斷下滑至萬台以下。
也難怪餘承東說:" 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畢竟車圈産品,老款銷量十分撲街之下,改款後能一躍賣爆的例子寥寥無幾。
起起伏伏的問界能再次火爆,華爲徹底震懾車圈。
10 月 25 日,AITO 問界發布了問界 M9 的最新 " 盲訂 " 成績單。截至目前該車訂單已突破 15000 輛。
這可是定價 50 萬到 60 萬的車,這可是連車都沒發布的情況下。
随着問界新 M7、問界 M9 等産品的熱銷,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離 " 回本 " 更進一步了,可能未來還将給車圈一些 " 小小的震撼 "。
老狐覺得,華爲在車圈,将重演手機行業的逆勢破局。
華爲,未來研發投向哪裏?
今年前三季度,華爲運營商業務也迎來了重大進展。
從展望到準備,華爲努力将 5G-A 帶進現實!
這個 5G-A 是個啥玩意呢?
5GA 是 5G-A(5G-Advanced/5.5G)的縮寫,是 5G 标準的第二階段。
可以簡單理解爲 5.5G 。
據了解,華爲已于 9 月 11 日率先完成 5G-A 全部功能測試。近期華爲又全面完成 5G-A 技術性能測試。
未來華爲如何走向?從華爲披露的業務方向看,5.5 G、新能源、雲計算以及車業務等仍是投入重點。
回顧過去的幾年,華爲終端業務運營商業務海外受阻,國内業務因芯片斷供無米下鍋。
不過,好在華爲終于挺過來了!
随着麒麟 9000s 的橫空出世,再度鳳凰涅盤,華爲手機蟄伏三年重新出山,問界汽車短暫沉寂後又再度火爆。
華爲的崛起,也掀起了一波國産替代的浪潮,華爲産業鏈景氣度呈現向上趨勢,帶着國産供應鏈一起吃肉喝湯。
輕舟已過萬重山,未來的華爲一定能更精彩!
參考資料:
券商中國、第一财經、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編輯:不吃麥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