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松果财經
" 承興系 " 事件自 11 月底開始持續發酵至今,京東、諾亞發文打起 " 口水仗 "。自媒體推波助瀾,京東更言辭激烈,在事件之外指責對方經營有問題,事态因此擴大。
而就事論事,在争端之外,法律界人士、供應鏈金融行業也紛紛對事件的來龍去脈發表看法,其中涉及确權、應收賬款融資、供應鏈資産等諸多偏行業概念。事件官司尚未得出法律認可的結果,一時間 " 承興案 " 的重點已然略顯跑偏。實際上,重點在于後來的企業如何從事件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改善自身經營并防範可能存在的風險。單純的翻舊賬并非正确态度。
争執不斷,維權成自然道路
" 承興案 " 曆時較長,中間涉及環節過多,當前尚有相關官司沒有結束,加上自媒體炒作的推波助瀾和兩大事件主體的隔空喊話,導緻事态沒有平息。梳理來看," 承興案 " 的大緻脈絡如下:
2015 年 2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間,羅靜控制的承興控股及相關公司設計資本操作,用多種假冒方法虛構與蘇甯、京東的供應鏈貿易,并将其打包爲應收賬款債權等供應鏈底層資産融資,騙取湘财證券、上海歌斐、雲南信托等機構 300 餘億元資金,并最終造成 80 餘億元損失。
(圖源:1905 電影網,圖爲羅靜)
其中,2016 年 6 月,諾亞控股與 " 承興系 " 開展應收賬款債權轉讓業務,主要是将對京東的應收賬款債權轉讓融資。2018 年下半年開始,承興的團隊用和京東公司虛假的蘋果手機貿易欺騙諾亞方面讓諾亞公司融資給款。
2019 年,承興控股實控人羅靜因投資 A 股失利資金出現問題,再度找到諾亞試圖繼續通過諾亞融資。諾亞發現其中問題之處并報警,從而揭開了這宗百億大案的幕後故事。同年,法院受理了諾亞旗下上海歌斐資産針對承興、京東等被告的起訴。
2022 年 11 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涉案十餘名人員作出一審判決,主犯承興系公司實際控制人羅靜因犯合同詐騙罪、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目前二審尚未開庭。
2023 年 11 月 24 日,上海金融法院開庭開始審理前述上海歌斐的起訴。11 月 26 日,以 " 刻倆蘿蔔章,騙了 300 億 " 爲标題的一系列自媒體文章在網絡流傳,并有不少 "10W+" 熱門内容出現,将一宗時隔近四年的案件炒熱。12 月 4 日,京東微博 " 京東發言人 " 突然發言,一方面稱訴訟爲惡意,另一方面對諾亞進行較大篇幅指責。上海歌斐因此回應,指應當尊重法律和法院,而非訴諸輿論。
因爲過程中所謂 " 堪比諜戰 " 的承興系造假行爲,外界傳播的熱點均是承興系如何演戲,以及 A 股造成了主犯的虧損。但法院四年來實際在嚴肅認真對待此事件,相關各方也本應以合規途徑解決。可以看到,在自媒體借開庭由頭炒作舊聞的情況下,京東和諾亞均被卷入新的輿論風波,在其主要責任人已經一審判決的情況下,這無疑是被自媒體 " 帶溝裏了 "。
(圖源:深藍财經微信公衆号主頁)
而從雙方現有的法律行動和相關聲明中可以看出,維護自身企業的正當利益本身無錯,雙方的法律行動實際上不應被給予更多關注,因爲法律自會給出答案。真正的重點也不應放在 " 吃瓜 " 上,需要思考的是,本次曆時如此之長的金融大案,能教給企業什麽?
案情背後,職場 " 流程安全 " 或成關注重點
在 " 承興案 " 中,一切的緣起是承興系公司将對京東的應收賬款打包爲金融資産,找諾亞融資。以供應鏈資産爲标的的融資,通常的驗證方法是核對合同流,貨物流,發票流,資金流是否四流合一,并讓應付款方對應收款進行确權,這是有一套完整作業流程的成熟商業行爲。關鍵就是在這個确權環節,承興系進行了一系列僞造,從而繞過了京東,實現了對資金的騙取。
證券公司、理财公司的盡職調查人員,在京東的辦公樓裏,看着穿着京東工服、帶着京東工牌的人員告訴他們,這個應收賬款債務人是京東,而且還簽字蓋章," 證明 " 應收賬款數據無誤;你說,這個應收賬款,這筆債權債務,到底是真是假?刑事案件定性是合同詐騙,詐騙的還是專業的證券公司、理财公司,騙過了專業的盡調人員。那麽民事上面呢,這些讓人誤以爲是京東工作人員的所有條件,證據,是否構成表見代理呢?是否足以讓相對方相信,他們就是代表京東呢?起碼發售産品的時候,内控相對完善(唉,真的完善麽?他們也要承擔責任)的證券公司、理财公司紛紛中招,他們覺得這個底層的應收賬款是真實的。
外界争議的點也在這裏,雖然京東全程不知情,但整個行爲鏈條卻在京東公司之中發生。根據一審判決的披露,京東公司出具的《訪客記錄》《情況說明》顯示,京東公司總部 2018 年 9 月 4 日、10 月 23 日、12 月 18 日、12 月 19 日、2019 年 2 月 21 日、4 月 3 日有承興系公司劉某 1 的訪客記錄,2019 年 6 月 17 日有承興系趙某、王某等六人的訪客記錄。
2019 年 6 月 17 日,承興系公司銷售經理王珺向劉智超(京東公司員工)要了 6 個人的邀請碼以進入京東公司大樓。劉華(承興系公司員工)發微信給張曉宇(京東公司員工)要預約碼稱感受 618 的氣氛,張曉宇便直接給了其預約碼。其後,在京東大廈過道、總部二樓大堂、二樓會客區,相關行爲得以推進。
此外,承興系公司員工趙遵記以報單号形式從負責京東公司快遞寄送的 EMS 快遞員高春雨處獲取快遞 , 且有時直接讓高春雨将快遞寄到指定地址或從京東公司爲地址寄出快遞。對此,京東并無對自家快遞被人 " 截胡 " 的發覺。
原本隻是正常滿足合作夥伴意願的京東,卻在無形中引狼入室。顯然,針對本次事件,真正的問題是更多相關公司或有任何可能遇到類似事件的公司,應更加注重相關的流程安全,防範日常行爲中潛藏的風險,避免自己遭受無妄之災。
仍以京東爲例,京東因其經營模式存在大量複雜的供應鏈關系,表面上看起來不在本次案件所涉流程之中,但由于供應鏈關系的存在,京東需要經常接觸非本公司工作人員,對自身涉及相關問題的流程施以更嚴謹的規則與定期檢查變成了必選項,以免其供應鏈關系被利用。像京東訪客竟然成功僞裝成員工這類事件,或許也會讓京東加強内部的巡檢。畢竟,商業的世界就是不靠近風險,也無法讓風險不來找自己。
供應鏈金融與傳統信貸相比,并非建立在強交易對手基礎上,而是在特定的交易場景下,根據供應鏈閉環中實質的貿易關系提供融資服務,關鍵點在于供應鏈閉環中交易結構與貿易關系的真實性,所依賴的是核心企業的強信用。
也就是說,無論你的實力是強是弱,隻要你處于供應鏈閉環中,你融資是爲了給核心企業供貨,那麽資金方就會給你放款。所以就有人動了歪腦筋,拿出了一整套所謂的底層資料,證明自己和一些知名的核心企業存在所謂的 " 貿易關系 ",藉此騙取資金。也就是說,虛構所謂的交易場景。
事實證明,虛構場景并無多大難度,很多人堂而皇之地以商業訪問之名進出知名企業,然後拿着自制的假冒名片和蘿蔔章,在知名企業的辦公室裏簽訂了一整套貿易資料。
(圖源:觀網财經)
所以,這場由自媒體主導的舊聞炒作已然可以平息。針對本次事件,去年主要相關責任人便已被判刑,相信二審也難以爲其确定的詐騙行爲翻案,法律最終會給出公正結果。而長期來看,大衆可以 " 吃瓜 ",企業卻需要更審慎地對待企業内部安全,無論是哪一方被騙,都應汲取教訓,避免類似的情況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