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商業世界中,輿論環境和市場秩序對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 " 黑公關 " 現象也愈演愈烈,迫使企業越來越重視對此類情況的應對。2 月 19 日,比亞迪宣布對 " 黑公關 " 相關信息提供人給予獎勵,并針對具有重大價值的證據提供人獎勵 100 萬元!無獨有偶,同一天晚間,胖東來發布征集 " 維權處理專業團隊 / 個人 " 合作獎勵機制,表示給予不低于 50 萬的價值獎勵。

衆所周知,随着互聯網開始興起,諸如 " 網絡水軍 "、" 網絡噴子 " 等現象就相伴而生。由于其隐秘性和複雜性,多年來,網絡 " 黑公關 " 現象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甚至于很多企業或個人已經對其習以爲常。然而,比亞迪如此大張旗鼓的打擊 " 黑公關 ",背後有着怎樣的考量呢?作爲一家銷量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五的車企,比亞迪此舉是否有 " 小題大做 " 之嫌?困擾行業幾十年的 " 黑公關 " 這顆毒瘤,比亞迪真能以一己之力拔除嗎?下面我們來抽絲剝繭,逐層分析。
業内苦 " 黑公關 " 久矣
爲了弄清這些問題,我們先來看看,什麽是黑公關。所謂 " 黑公關 ",是指通過編造虛假信息、惡意傳播、操控輿論等手段,以損害特定企業或品牌聲譽爲目的的有組織行爲。
近年來,随着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迅猛崛起,這一領域成爲了經濟發展的新熱點和全球關注的焦點。行業的迅猛發展也催生了新的挑戰——以 " 黑公關 " 爲代表的灰色産業鏈逐漸浮出水面,成爲威脅企業聲譽與市場秩序的重要隐患。更爲嚴重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我國相關企業成爲了别有用心的攻擊者的目标。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黑公關 " 往往通過自媒體平台、社交網絡等渠道,針對技術安全性、産品質量、企業社會責任等敏感議題進行攻擊。随着技術和手段的提升," 黑公關 " 呈現三大新特征:攻擊主體隐蔽化(水軍賬号跨境 IP、短期注冊虛拟身份)、攻擊内容專業化(僞造行業數據、行業術語包裝謠言)、攻擊鏈條産業化(輿情監測—内容生産—渠道分發的完整閉環)。比亞迪披露的 " 累計起訴 20+ 黑号、密切監控 30+ 重點目标 ",折射出企業面臨的已非偶發個案,而是組織化産業攻擊。
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商業競争範式正在失效。涉案的 " 黑媒體 " 通過自媒體矩陣實施協同攻擊,同一謠言在圖文平台、短視頻平台、社群渠道同步發酵,其傳播效率遠超企業官方應對能力。而新能源汽車作爲新型工業品,其智能網聯特性放大了安全隐患類謠言的破壞力——例如,比亞迪曾多次遭遇不實指控,相關謠言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被大量轉發,呈現出輿情危機的蝴蝶效應,對企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比亞迪的系統性反制策略
對于比亞迪反擊 " 黑公關 " 的行爲,我們首先要厘清一個問題:比亞迪對 " 黑公關 " 的零容忍,并非對輿論監督的零容忍。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一次公開活動中發言表示:" 有時候,有媒體或者自媒體基于事實報導,批評我們,都沒問題。還有些媒體不了解情況,出現一些誤解性的報道,我們也都能接受。" 這充分說明,作爲一家全球性的大車企,比亞迪有着足夠的胸懷和氣量。
然而,對于 " 黑公關 " 的打擊,比亞迪是 "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一次公開活動中回應:" 比亞迪接受媒體的批評和監督,但對黑公關和黑媒體,一追到底,絕不姑息!"
李雲飛表示," 有時候,有媒體或者自媒體基于事實報導,批評我們,都沒問題。還有些媒體不了解情況,出現一些誤解性的報道,我們也都能接受。但如果有些媒體或自媒體惡意的揣着明白裝糊塗,爲了黑而黑,通過一些不實的和誤導性的報道和信息,長期針對比亞迪,诋毀比亞迪。比如說一個禮拜有七天,至少五個工作日都在黑比亞迪,這個是不能接受也不能容忍的。"

比亞迪的 " 反黑 " 行動并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系統設計的長期戰略。其核心措施可歸納爲經濟激勵 + 法律武器 " 雙闆斧 ",雖簡單直接,但很有效。
2021 年,比亞迪首次推出 5-100 萬元的線索懸賞計劃;2024 年,獎勵上限提升至 500 萬元。這一機制通過經濟杠杆激發公衆參與,形成 " 全民監督 " 的輿論防線。此次獎勵的 8 位線索提供人中,既有普通消費者,也有行業内部人士,反映出該機制覆蓋範圍的廣泛性。而單筆 100 萬元的高額獎勵,則凸顯企業對關鍵證據的重視,具有強烈的震懾效應。
通過經濟激勵,形成了全民參與的線索懸賞機制。懸賞機制本質上是通過市場手段突破信息黑箱,這種開放式治理彌補了傳統法務取證的局限性,不實信息傳播鏈條内部也更容易出現裂痕。
對法律武器的運用,實現了從訴訟到執行的立體化維權,也爲其他企業打個樣。2024 年底,比亞迪起訴自媒體 " 龍豬 - 集車 " 名譽侵權案,法院判決被告賠償 201.87 萬元并公開道歉。此案的意義不僅在于個案勝訴,更在于通過司法判決明确 " 黑公關 " 行爲的違法性質,爲行業樹立判例标杆。第一,這刷新了國内法人名譽權訴訟賠償額度;第二,法院将自媒體平台持續發布(如 " 每周五個工作日黑稿 ")視爲商業诽謗情節惡劣的核心證據,确認了網絡侵權的累加效應裁量原則;第三,判決不僅涉及金錢賠償,更要求 " 删除侵權内容 + 公開道歉 " 的複合責任承擔,這對自媒體内容的清算力度遠超常規。

從企業維權範式創新到行業生态重構
不僅僅是比亞迪,全行業對 " 黑公關 " 的打擊刻不容緩,都需要有守護行業清朗環境的決心。" 黑公關 " 和 " 黑媒體 " 的存在擾亂了市場秩序,破壞了公平競争的環境。他們的惡意攻擊行爲使得企業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去應對,分散了企業用于技術研發、産品升級和服務提升的資源。再加上部分企業 " 重營銷、輕技術 " 的畸形觀念作用下,将資源過度投入輿論戰,導緻創新動力不足。長此以往,将阻礙整個行業的創新步伐,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
比亞迪通過法律手段肅清市場環境,倒逼行業回歸技術競争的本質。在一個清朗的輿論環境中,企業能夠憑借自身的實力和創新能力參與市場競争,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同時,随着打擊 " 黑公關 " 行動的深入開展,行業内對于如何規範市場秩序、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這将促使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的規範和制度,推動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此外,新能源汽車行業作爲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對于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需要警惕的是,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 " 黑公關 " 現象已将企業品牌之争異化爲國民産業安全之争。據國内安全機構發布的《2024 年全球高級持續性威脅 ( APT ) 研究報告》顯示,APT-C-00 ( 海蓮花 ) 、APT-C-01 ( 毒雲藤 ) 等組織以及北美方向的 APT-C-39 ( CIA ) 組織,都針對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相關的科研和制造企業展開了長期的網絡攻擊和滲透。這些攻擊活動不僅威脅到企業的信息安全和技術創新成果,還可能對國家的能源安全和産業安全造成潛在風險。" 黑公關 " 和 " 黑媒體 " 的行爲往往與這些網絡攻擊相互配合,在輿論層面爲攻擊行爲推波助瀾。從這個層面上看,比亞迪打擊 " 黑公關 ",也是在應對這種複雜的網絡安全威脅,保障企業和國家的利益。

結語:
比亞迪打擊 " 黑公關 " 的實踐,是中國企業從被動應對到主動治理的裏程碑。它揭示了一個深刻命題: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的核心競争力不僅在于産品與技術,更在于維護健康生态的能力。
在更深層面,這種将技術治理、市場激勵、司法創新融爲一體的綜合治理範式,爲數字經濟時代的行業治理提供了中國樣本。其積累的經驗與模式,必将爲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正如李雲飛所言:" 我們要讓陽光照進每一個角落,讓黑暗無處藏身。" 這不僅是企業的宣言,更是中國制造業走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