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豪華品牌被曝退出中國。
廣州車展一片熱鬧之際,曾連續缺席的英菲尼迪被曝将停止國産。
這已經不是英菲尼迪第一次被曝退出中國了,然而這一次,爆料更加全面,指出了背後上上下下的人事變動。
當年入華後車型賣出天價,如今月銷百輛經銷網絡崩塌。
剛剛過完 35 歲生日的英菲尼迪,轉眼就面臨着一場 " 中年危機 "。
據 DoNews 援引東風日産内部人士消息,英菲尼迪将退出中國,此後再想購車,隻能走進口了。
東風日産内部對此已開啓人事重組,原英菲尼迪中方負責人已調任啓辰事業部,相關員工正在考慮内部轉崗或離職跳槽。
此外,有博主淩晨爆料,也透露了英菲尼迪員工正在求職的消息。
截至目前,暫未看到英菲尼迪對網曝消息的回應。
考慮到英菲尼迪今年的銷量情況,退出中國并不讓人意外。
根據最新數據,英菲尼迪 10 月國内銷量僅爲 255 輛,而 2024 年 1-10 月累計也隻賣出 1919 輛,相比去年嚴重下滑。
2023 年的銷量也比較一般,全年銷量僅爲 5824 輛,英菲尼迪甚至沒有參加當年的廣州車展。
聲量和銷量的連年潰退,在今年年初引發經銷商大面積退網,随後就有報道将英菲尼迪列爲 "2024 年最危險的品牌 " 之一,指出英菲尼迪可能會在 2024 年退場。
如今一語成谶。
這一年,恰好是英菲尼迪成立 35 周年。
英菲尼迪(Infiniti)成立于 1989 年,是日系三強中最晚成立的豪華品牌。
1999 年,英菲尼迪與雷諾達成合作,開始加速出海,擴大品牌影響力。
在 2004 年以英文直譯 " 無限 " 爲名,向國内進口引入了英菲尼迪 FX,在當時賣出超 80 萬元的天價,憑借這款轎跑 SUV 打開局面,給國内許多車主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7 年,英菲尼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打算注冊品牌名。原本打算延用英文直譯名稱 " 無限 ",結果發現已被人搶注,就改叫了音譯名 " 英菲尼迪 "。
那時的英菲尼迪主打大排量,以發動機性能爲車輛賣點,但很不巧的是,2008 年國内上調了排量稅稅率,英菲尼迪的車輛價格随之水漲船高,銷量增長進入瓶頸。
但英菲尼迪堅持看好中國市場。
甚至在 2012 年将全球總部搬到中國香港,成爲全球第一家将總部設在中國的豪華品牌。
這還不夠。
2013 年,英菲尼迪贊助了當時的熱門綜藝《爸爸去哪兒》,成爲節目的指定座駕,知名度大漲。
2014 年,英菲尼迪又聯合東風成立了合資品牌東風英菲尼迪,與東風日産平起平坐。
這期間英菲尼迪在國内銷量不斷走高,直至 2017 年走上巅峰。
那一年,英菲尼迪的銷量達到了 48408 輛,當然這個數字算不上高,平均月銷也不過 4000 輛。
此後英菲尼迪銷量逐漸走跌,英菲尼迪也開啓在華逐步 " 撤退 "。
先是在 2020 年将全球總部從中國搬回了日本,而後又在 2022 年宣布,将東風英菲尼迪降級爲東風日産旗下的事業部。
也是在這一年,英菲尼迪開始不參加廣州車展。
連續兩年缺席後,再度登陸廣州車展的英菲尼迪,年銷已不及當年月銷,月銷已跌至三位數。
英菲尼迪的敗退,有自身的特殊原因,也有合資品牌的共性問題。
首先,英菲尼迪不僅是在中國賣不動了,此前已陸續退出了歐洲、澳大利亞和韓國等市場,在美國銷量也一般。
這和其燃油車技術儲備有關,舉兩個例子。
比如其此前的主力産品 Q50L,是和奔馳合作的産品,被稱爲 " 換殼奔馳 C 級 "。後來因爲付不起技術合作費用,日産于 2017 年與奔馳分手,但自己又沒有能力革新産品,導緻 Q50L 常年無法換代。
再比如 QX60,現價 37.88-51.88 萬元,曾又車主購買後因爲短期内多次異響和變速箱故障等等問題,被央視 "315 晚會 " 點名批評。
然後,是合資品牌在中國潰退背後的共同原因:
新能源沖擊。
新能源革命浩浩蕩蕩,盡管英菲尼迪早有察覺,曾在 2018 年就宣稱要在 2021 年轉型爲電動品牌,但顯然計劃根本沒有落實。
其後來又在 2021 年表示将在 2030 年實現電動化,
一拖再拖,可惜新能源革命轟轟烈烈,市場如戰場,從來不等人。
正如一位博主感慨,BBA 都走跌,更何況是你英菲尼迪。
2024 年,合資品牌的式微,已經向豪華品牌傳導,連 BBA 等一線豪華品牌都在 " 以價保量 ",寶馬曾試圖掙紮,主動退出價格戰,很快又在銷量面前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然而與銷量下滑相比,如今還有更嚴重的問題:
經銷商退網。
經銷商們開始從傳統豪門撤退,轉而向新能源新貴靠攏。
比如運營 419 家經銷門店的中升控股,近日就發布公告,已與賽力斯簽訂協議,将分銷賽力斯的新能源汽車。
此後 2 天中升控股市值大漲 50%,有傳聞稱其拿下智選車授權達 50 家。
問界也已開始瞄向 BBA 的經銷商閑置資源,特制了改建計劃,可在 1-2 個月内迅速完成門店轉換。
這更加體現了合資的積重難返。
銷量就像樹上的葉子,起起落落,落了還能再長。經銷商網絡一旦崩潰,才真正動搖了大樹的根基。
英菲尼迪今年年初就經曆了經銷商大面積退網,2018 年,英菲尼迪在中國還有 131 家門店,而到今年年初,英菲尼迪經銷商數量已減至 58 家,随後被傳将退出中國。
此時距離英菲尼迪 " 承諾将堅定不移深耕中國市場 ",還不到兩個月。
當時英菲尼迪很快回應表示:
經銷商退網是市場的自然現象。
讴歌之後,英菲尼迪也岌岌可危。
再算上之前的鈴木和三菱,汽車工業百年大變革之際,日系在華銷量節節敗退,乃至退出中國,也是自然現象。
你說呢?
喊話要 " 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 半個月後,捷尼賽思缺席今年廣州車展。
又是二線豪華品牌,又是缺席廣州車展,又是要 " 深耕中國市場 "。
好熟悉的台詞,好熟悉的戲碼。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智能車參考 ",作者:一凡,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