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領教工坊 ,作者肖知興
編者按:
改革開放帶來的譬如政策紅利、人口紅利等各種傳統紅利已經逐步耗盡。大潮退去," 管理内功 " 這個概念在企業家的認知中重新凸現,相較于西方成熟的市場," 組織紅利 " 對中國民營企業仍有巨大的空間,是為經濟調整期的 " 刺刀見紅處 "。
作者:肖知興(領教工坊領教,學術委員會主席)
來源:領教工坊(ID:ClecChina)
我這幾年強調回到基本面,回到常識,回到本質,以至于被人批評為 " 互聯網反革命 "。之前我寫了一篇文章,勸大家不要去追逐那些流行的理念,要多看幾本教科書。所以今天我講的基本上就是一個教科書級别的概念,非常簡單!
做企業三個角,你要麼走上邊的角,産品領先;你要麼走左邊的角,客戶貼近;你要麼走右邊的角,運營卓越。當然,你可能同時做兩個角、三個角,但是誰都不是三頭八臂,一般的企業先守住一個角,另外兩個角至少 60 分以上,這個企業就已經相當優秀了。
我們看幾個其他行業的例子,把這個框架理解一下。
餐飲業,米其林餐廳是行業領先;海底撈是客戶貼近;麥當勞是運營卓越;
家具業,設計師品牌,如半木、木智工坊,是産品領先;大賣場是客戶貼近;宜家是運營卓越;
手機業,蘋果是産品領先;小米所謂的參與感,所謂的讓用戶尖叫,實際上玩的是客戶貼近;而華為則是運營卓越。
很快就到了我們服裝業。服裝業同樣可以用這個模式來區分。
上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愛馬仕、香奈兒等奢侈品品牌;左邊呢,是淘寶網崛起之後的各種淘品牌,包括我們的韓都衣舍,還包括我一會兒還要講的我非常熟悉的一位企業家的例子;而右邊呢,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以西班牙的 ZARA、瑞典的 H&M、美國的 GAP 和日本的優衣庫為代表的快時尚。
産品領先
首先,我們講一下 " 産品領先 "。我想告訴廣大服裝業朋友的一個觀點是:先不要打這個主意,你成為世界奢侈品牌的夢想,基本上在我們這一兩代人不大有可能實現。你仔細觀察,為什麼即使是在西方,服裝業的奢侈品都是意大利和法國為主,什麼原因呢?
我在法國讀博士,待了五年時間,所以在這個事情上還算是有點發言權吧。
這個原因,在至少 500 年以前就定下來了,因為意大利和法國是西方文藝複興的發源地,文藝複興之後是宗教革命,宗教革命之後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之後是航海運動,航海運動之後是科學革命,科學革命之後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之後是資産階級革命,整個現代世界來源于這個文藝複興。
你想做成奢侈品牌,有這個可能性嗎?他賣的不是衣服,他賣的不是包包,他賣的是西方 500 多年來這個偉大文化的成功,在全世界範圍内的成功。所以我們要很清醒,我們中國人在這個世界版圖上到底處于什麼位置,要非常清醒。
很多中國服裝品牌,我實話告訴大家,我是恨其不争啊。取一個名字,又不是漢語拼音,又不是英語,又不是法語,你以為把幾個羅馬字母組合在一起就是商标啊?有的還一半法語,一半英語;或者一半英語,一半意大利語,你以為這樣就代表國際化呀?
說句難聽的話:" 不怕農民沒文化,就怕農民沒文化還不知道自己沒文化啊!"
消費者比你成長快得多,八五後、九零後年輕人成長起來了,外語學得都比你好。他穿你這個品牌,等于宣布他是農民,你倒貼錢他都不買你的衣服。
我實在是恨其不争啊,你不懂英語,不懂法語,不懂意大利語,你能不能至少請一個懂這個語言的,給你取一個正規的,看起來像模樣的名字啊!
所以,如果你想打上面那個角,基本上不大有可能,除非你賣中國文化,回過頭來賣中國文化。
所以大家知道,中國稍微做得好一點的、有一點奢侈品模樣的,都是賣中國文化的品牌。對吧?台灣的夏姿陳,香港的上海灘,最近我們這些年出來的無用,基本上賣的都是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不是不能賣,隻是撿起來比你想象得要難。不說别的,就說絲綢,我們湖州曾經出最好的絲綢,一個繭子拉出 1500 米長的絲,一個絲上面可以放 10 個銅錢,這種最好的真絲,中國已經很難找得到了。最好的絲現在已經成為日本人在巴西養的蠶産的絲,你中國的絲已經趕不上了!
這是第一個角,怎麼做産品創新。
客戶貼近
左下角這個淘品牌,它為什麼是客戶貼近呢?道理很簡單,對吧?你到淘寶上買東西,一個字 " 親 ",這是客戶貼近。對吧?他要親近客戶!
所以,這些什麼打分制度啊,皇冠制度啊,退換貨的制度啊,支付制度啊,其實都是客戶貼近,一切目的都是為了讓你更加貼近客戶。
韓都衣舍這個所謂的小組制,一個設計師,加一個頁面設計,再加一個做庫存管理的,組成一個三人小組。為什麼三人小組去服務啊?因為這最容易貼近客戶。所以實際上走的也是這個角。
但是真正做得好的是我們領教工坊的一個組員企業家,他的人均銷售額是老趙那邊的 10 倍。30 個人,去年做了一個億,利潤 3000 萬,他做什麼?他做 40~50 歲高個子中年婦女的歐美風真絲連衣裙,他就做這個。
他客戶貼近到什麼地步?他跟我講一個細節,你知道我的客戶是什麼人嗎?我最大的客戶群是穿制服的女性,高個子的、穿制服的女性,公安、稅務、醫生等等。她們如果有一個好身材,她們是渴望穿裙子來秀一下自己的好身材的。
大家猜一個細節,這種穿制服的中年女性,她們什麼時候換上裙子,你絕對猜不到。
你可能會猜在家裡穿上裙子,跟朋友聚會穿上裙子,不對!是 5 點 15 分!5 點半下班,5 點 15 分,她們就去衛生間把裙子換上,這就是女性對美的渴求!他們就對客戶的心理把握到這個地步,所以才能夠掙到這 3000 萬。
我隻是用這個例子來告訴大家,貼近客戶是現在大多數中國服裝企業在這個網絡生态下,互聯網的沖擊下被迫采取的一條生存之路。
運營卓越
但真正的康莊大道,真正數錢數到手軟的是哪條路?右下角這條路——運營卓越。
中國人現在就是不會走右下角這條路,因為這條路拼是的管理。
産品下上功夫,可以靠幾個牛人;客戶上下功夫,可以靠一批好的客服;但是要想成為快時尚,你隻能在管理上下死功夫!
從設計到生産,到供應鍊管理,到最後的零售環節,你必須把每一件事情做到位,你必須比笨,你必須比慢,你必須别誰比誰更紮實,沒有别的辦法。中國人都浮躁,都想掙快錢,都想不勞而獲,所以這個活都沒人幹。
中國人很多做快時尚,都把它做成批發。大家知道批發和連鎖有很大的區别,兩者最大的區别是什麼?就是服務。服務靠什麼?服務靠的是培訓、培訓、再培訓,複制、複制、再複制,标準化、标準化之後再标準化。沒有三五年紮紮實實的吃苦精神,怎麼可能做得成呢?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大家知道,過去幾年,中國服裝業一片哀聲,但優衣庫在中國每年增長 50%,每年開近 100 家店,最近數字稍微有點下來,因為中國的經濟往下走了。
過去靠機會,現在靠死撐,未來靠管理
2014 年又是一個甲午年,領教工坊的一位企業家朋友說:" 隻是這一次,我們比上一次敗得還慘。" 這個時代,商業的競争,比軍事競争還要重要,我們企業家要感受到自己的責任。
一個 ZARA,造就了一個歐洲首富;一個優衣庫,造就了一個日本首富。我們如果做出了自己的快時尚,還不得是世界首富?
過去三四十年,改革開放快 40 年了,膽子大,運氣好,脾氣倔,你就能掙到錢,往天開三槍,你就能打下一隻鳥。這個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現在,你得死撐,你得死撐,沒辦法。因為經濟往下走,一開始大家日子都不好過,然後,過一段時間,你發現,有内功的企業,日子就慢慢好起來了。
什麼原因?因為其他人倒閉了。像我們這種衣食住行的行業,不管經濟怎樣,需求還是在那裡,别人倒閉了,他的市場就是你的了。你隻要比他多活一天,你的機會跟他就不一樣。
但是,歸根到底,未來靠的是管理。永遠記住,管理是第一生産力;永遠記住,沒有比管理是更好的藍海。
但是要想把管理做好,你沒有領導力是不可能的。管理靠的是有水平的人,有水平的人隻服有領導力的人,隻能是有領導力的人才能夠把他們招過來,把他們用好。
所以馬雲說了一句話:" 什麼叫領導力,領導力就是你招來的人比你還強,這就叫領導力。"
但可惜,我們大多數第一代創業的老闆,連承認自己不懂外語都不願意!更不要說去用一流的管理專家、一流的供應鍊專家、一流的零售專家。
所以呀,拼的是你的使命感,拼的是你的擔當精神。
你如果純粹為掙幾個錢,你真受不了這個氣,有本領的人哪個會讓你舒服?你受不了這個氣!但是,如果你有使命感,有擔當精神,無論再苦再累,你都會堅持下去!(全文完)
你的領導力的高低
決定了成員對你的信服程度
本質上取決于個人的品行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