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7 日,媒體報道稱,大衆汽車已與華爲進行談判,希望在中國市場的車型中使用華爲軟件,并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此外,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大衆汽車也與其它中國公司進行了類似的洽談。
針對此消息,大衆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 沒有官方消息。"
實際上,早在 2021 年 10 月,市場上就有消息稱華爲計劃與大衆集團組建合資公司,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其中,大衆集團通過出資成爲合資公司控股方,華爲則提供技術 IP(即知識産權),包括自動駕駛等軟件技術以及華爲芯片類 IP。彼時大衆中國 CEO 馮思翰表示,雙方确實在進行着商讨,但現階段沒有可以确認的消息,包括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到了 2022 年 2 月,市場再次傳出大衆試圖用 30 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華爲自動駕駛部門消息,當時大衆中國回應:" 不予置評。" 而華爲自動駕駛部門也表示:" 不評論 " 。
此後沒有任何雙方合作相關的進展傳出,反而是大衆旗下軟件子公司 CARIAD 相繼在華成立合資公司并有條不紊進行着,截至目前,在近一年時間内,CARIAD 已相繼與地平線和中科創達成立合資公司。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CARIAD 在海外業務進展并不順暢。《汽車行業關注》查詢資料了解,軟件部門 CARIAD(Car I Am Digital)是大衆汽車集團旗下業務,由大衆集團前首席執行官赫伯特 · 迪斯成立,前身爲 2020 年建立的大衆汽車軟件事業部—— Car.Software Organisation。目前 CARIAD 全球約 5000 名工程師和開發人員,主要負責爲大衆未來的電動汽車打造一個全新、統一的汽車操作系統。
大衆汽車集團曾多次強調 CARIAD 和汽車軟件開發是其 " 不可或缺 " 的一部分,但自 CARIAD 成立以來,波折不斷。
本月初,大衆中國稱大衆汽車集團旗下軟件子公司 CARIAD 監事會批準了公司的全面調整計劃。其中在人事層面進行了 " 大換血 ",除人事主管 Rainer Zugeh ö r 可能留任外,其餘所有執行董事都将被解雇,而 Peter Bosch 将出任 CARIAD 首席執行官,同時負責财務、采購及 IT 業務。
繼這一消息後,保時捷宣布與英特爾旗下 Mobileye 達成戰略合作,以實現高級 ADAS 解決方案的系列量産;同一時間段有消息稱,奧迪正在尋求與其他軟件解決方案供應商合作。針對這一系列動作,行業人士認爲這或意味着 CARIAD 在大衆集團内部的地位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作爲大衆集團重要戰略的一部分,CARIAD 和汽車軟件開發一直被大衆被寄予厚望,然而,CARIAD 一直受到各種問題的困擾,包括因業務部分超預算且未能達到開發目标,保時捷 e-Macan 和奧迪 Q6 e-tron 兩款重要新車型的生産被推遲,而軟件開發延期和成本超支也是導緻迪斯于去年 9 月離職的原因之一,随後該部門由大衆汽車集團新任首席執行官 Oliver Blume 接管。
CARIAD 滞後的研發進度導緻大衆汽車集團旗下包括奧迪、保時捷、大衆、賓利在内的多個品牌推出的新車量産計劃一推再推,大衆集團原計劃在 2026 年開發出能實現 "L4 級 " 自動駕駛的新軟件平台,但該平台後來被推遲至 2030 年發布。此外,首款搭載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車載操作系統 VW.OS 車型的大衆 ID.3 也頻繁因軟件故障問題遭車主投訴。
除此之外,CARIAD 大額虧損也是加速 CARIAD 高層 " 換血 " 的原因之一。大衆汽車集團 2022 年财報顯示,2022 年全年 CARIAD 的營收爲 8 億歐元,營業虧損 21 億歐元,另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大衆汽車集團營收同比增長 22% 至 760 億歐元;稅前利潤同比下滑 27.6% 至 64.53 億歐元;營業利潤由去年同期的 83 億歐元降至 57 億歐元;營業利潤爲 71 億歐元,同比增長 35%;利潤率爲 9.3%。但大衆汽車旗下軟件部門 CARIAD 虧損較去年同期略有增加,由 4.16 億歐元增至 4.29 億歐元。
大衆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及 CARIAD 監事會主席奧博穆曾表示,CARIAD 的調整與重組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大衆集團方面也表示将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希望以此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至于華爲與大衆雙方的合作,從官方最新的回應來看,目前合作成功的可能性依然難以預判,最終雙方是否會合作,我們還是靜待官方公布消息好了。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