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3 月 14 日訊(記者 史思同)正如市場所料,中國華融大手筆增持光大轉債,最終果然是 " 轉股 "。
就在昨天晚上,中國華融公告宣布,要将所持有的光大債券申請實施轉股。與此同時,光大銀行也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通過中國華融拟成爲其主要股東的議案。
而此前數日,中國華融剛剛再次增持光大轉債 42,868,060 張至 121,686,860 張,據最新債券價格估算金額超過 127 億元,可以轉換約 38 億股光大銀行股份,此次轉股後中國華融将一躍成爲光大銀行的主要股東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轉債的轉股溢價率高達 14.85%,這意味着中國華融此番轉股要承擔 14.85% 的轉換損失。對此業内人士指出,這體現了其對光大銀行發展前景的樂觀态度,而并非僅關注短期的浮虧。從趨勢看,國内經濟穩步複蘇,銀行經營前景改善,有助于帶動銀行闆塊估值修複,光大銀行正股走勢樂觀。
斥資百億,中國華融拟上位光大銀行主要股東
據了解,光大債券是光大銀行于 2017 年 3 月 17 日向社會公開發行的 3 億張可轉換公司債券,每張面值人民币 100 元,發行總額爲 300 億元,期限 6 年,到期日爲 2023 年 3 月 16 日。
随着期限将近,光大銀行曾連續發布多次關于 " 光大轉債 " 到期兌付暨摘牌的公告表示,光大轉債将于 3 月 14 日開始停止交易,3 月 13 日爲最後交易日;3 月 14 日至 3 月 16 日,光大轉債持有人仍可以依據約定的條件将光大轉債轉換爲光大銀行 A 股普通股。
随後 3 月 9 日,在停止交易前幾天,中國華融又再次出手增持光大轉債 42,868,060 張,占光大轉債發行總量的 14.29%。據披露,截至 3 月 9 日,中國華融累計持有光大轉債 121,686,860 張,占發行總量 40.56%。按照光大轉債昨日 104.91 元的收盤價來看,中國華融所持有光大轉債金額超過 127.66 億元。
彼時,中國華融的大手筆增持就當即引來了各路投資者的關注,不少投資者紛紛猜測中國華融是 " 爲轉股而來 ",并将 " 一躍成爲(光大銀行)大股東 " ……
後來的發展也确實正如投資者所預料那般。3 月 13 日晚間,光大轉債最後一天交易日的當晚,中國華融在聯交所發布了自願性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作出決議,同意将截至 2023 年 3 月 13 日持有的光大轉債申請實施轉股,并将按程序報監管部門核準審批。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按照光大轉債 3.35 元 / 股的轉股價估算,中國華融所持的約 1.22 億張光大轉債可轉換約 38 億股光大銀行正股股份。這筆股份,足夠中國華融躍升成爲光大銀行一位重量級股東。
而上述估算隻是根據截至 3 月 9 日的轉債數量,中國華融在 3 月 9 日之後的增持數據并未公布,這也就意味着,其實際所持有的光大轉債數量可能會更高。
與此同時,13 日晚光大銀行也發布了公告表示,其董事會全票通過了《關于中國華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拟成爲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東的議案》。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報顯示,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光大銀行第一大股東爲光大集團,持有該行約 233.59 億股 A 股股份、17.83 億 H 股股份,合計 ( A 股 +H 股 ) 持有其 46.53% 的股份;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有其約 52.39 億股 H 股股份,持股比例爲 9.70%;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其 42 億股港股股份,持股比例爲 7.77%。此外,光大銀行并無其他持股 5% 以上股東。
光大銀行核心資本承壓,轉債轉股需求迫切
而在業内看來,此番中國華融将光大轉債轉換爲光大銀行股份一事,似乎并不劃算。
據了解,轉股價、轉股溢價率等是影響投資者轉股意願的重要指标。一般來說,轉股價及溢價率都是越低越好,轉股價值則是越高越好。" 簡單來說,如果轉股價低于正股市價,就表示轉股有套利空間。" 但是顯然,目前光大轉債轉股不僅沒有任何套利空間,甚至轉股後還會面臨賬面浮虧。
數據顯示,光大轉債最新轉股價爲 3.35 元 / 股,光大銀行正股昨日收盤價爲 3.06 元 / 股,轉債轉股溢價率高達 14.85%。這也就意味着,一旦将光大轉債轉換爲光大銀行股票,投資者就可能要承擔 14.85% 的轉換損失。
因此,實際光大轉債投資者們的轉股積極性也普遍不高。截至 2022 年末,尚未轉股的光大轉債金額約爲 241.99 億元,占光大轉債發行總量的比例爲 80.6622%。
而可轉債一般隻有轉股後才能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無人轉股并不是光大銀行希望看到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9 月末,光大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僅爲 8.69%,遠低于同期行業平均水平。如今光大轉債面臨到期,光大銀行的壓力不言而喻:一旦轉債投資者未選擇轉股,而是持有到期兌付,光大轉債就無法按照計劃補充其核心一級資本。
就在這時,中國華融百億轉債實施轉股,對于光大銀行來說無疑是其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一場 " 及時雨 "。業内也普遍認爲,中國華融在停止交易前大筆買進光大轉債,幫助其轉股的意圖很明顯。
然而,中國華融持有的 1.22 億張轉債實施轉股之後賬面浮虧可達十多億,究竟爲何會做這樣一筆溢價轉股的 " 虧本買賣 "?
" 華融轉股操作,需要動态長遠看。" 有業内分析人士告訴财聯社記者,中國華融轉股體現了其對光大銀行發展前景的樂觀态度。此番轉股短期雖會出現賬面浮虧,但長遠來看,中國華融轉股操作有力補充了該行的核心資本,提升銀行經營穩健性和信貸擴張能力,盈利前景改善,有助于提升估值水平。
他指出,對于中國華融而言,債券轉換爲普通股份後,未來若光大銀行股價上漲,其當下的浮虧亦可能會随之扭虧爲盈,同時一躍成爲該行的大股東,還能夠分享該行業務發展紅利成果。但對于原股東來說,則可能對原股東的股權造成一定稀釋。
在他看來,近年來國内經濟遭遇超預期沖擊,宏觀經濟波動,銀行盈利受影響,加之資本市場波動,銀行闆塊持續調整。同時,由于大中型銀行盤子大,股價彈性相對弱一些。但從趨勢看,國内經濟穩步複蘇,銀行經營前景改善,有助于帶動銀行闆塊估值修複,正股走勢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