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全國性的抗争能持續多久?伊朗。這個國家的女性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中已經堅持了三個月。源于一位頭巾"不符合穿戴要求"的22歲女子阿米尼被道德警察拘捕。又突然離奇死亡。警方聲稱她死于"心髒病發作",但根據家人反映,她根本沒有心髒病史,而且被關押期間,從拘留所裡曾傳出尖叫聲。
此事一經公布,迅速引爆伊朗社會。自9月16日起,首都德黑蘭和伊朗許多地區爆發了以"為阿米尼讨公道"為由的示威抗議。憤怒的民衆走上街頭,為伊朗社會長期存在的性别歧視與宗教壓迫呐喊,與警察發生沖突。至今已經造成約數百人傷亡。而在世界杯上。伊朗隊也通過拒唱國歌的方式,聲援國内的抗議者。
場下,伊朗多位退役、現役足球運動員,包括阿裡·代伊、默德·拉克、馬西尼、禮薩伊等因參加抗議活動被開除,逮捕。視足球為生命的"伊朗梅西"、27歲的阿蒙茲在社交媒體上說:按照規定,我什麼也不能說。但是,我實在無法繼續沉默,我不在乎是否從國家隊中開除.....你們可以輕易地結束一個人的生命,這太讓人羞恥了。伊朗婦女萬歲!
△ 圖源:懂球帝
……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
為什麼一次對女性的暴力事件,能迅速點燃整個社會的怒火,甚至通過世界杯,燒向全世界?
Sir還是聊電影。
有一部在今年戛納電影節,斬獲最佳女演員的新片。或許能夠給出答案。聖蛛Les nuits de Mashhad
沒錯,又一部"伊朗禁片"。此次拿到戛納影後的女演員,是伊朗的"流亡者"——紮拉·阿米爾·阿布拉希米。
16年前,作為演員的她因為一段性愛錄像的意外流出,在伊朗的新聞裡被罵為"肮髒的蕩婦"、"伊朗之恥",失去了事業、榮譽,被判處鞭刑、入獄。甚至還被要求以"石刑"處死。因此,伊朗政府不允許拍攝,不允許制作,更不允許上映或播放這部電影。伊朗文化部甚至公開發公文譴責:資方是"世界傲慢",導演是"頭腦混亂"。
△ 信源:鳳凰新聞網甚至有機構發出了死亡追殺,"找伊瑪目家族麻煩的人将被毀滅。"
△ 伊朗網軍海報威脅《聖蛛》劇組那這部電影,到底哪裡戳到了伊朗的痛點?因為這個取材自真實案件的劇情——女記者通過親身調查,将謀殺了16位妓女的"蜘蛛殺手"繩之以法。與社會現實産生了某種互文。但更厲害的是,這不僅是個女性抗争的電影。它借着這個有驚悚懸疑質感的故事,利落地切入了伊朗社會的肌理,給過往的暴行與現實的憤怒,提供了一個不同的橫切面去思考:惡意與愚昧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在作祟?
01影片名叫《聖蛛》,但你見過蜘蛛捕獵嗎?先織出一張大網,然後躲在一旁靜靜地等待獵物的到來。待獵物落網,蜘蛛就用一根根長絲将獵物裹起、絞殺、享用。在伊朗的聖城馬什哈德,晝夜景象迥然不同。白天,這裡是年均兩千萬朝聖者的宗教聖地。夜晚,星羅密布的城市燈火,織就了一張巨大的蛛網。
獵物是誰?街邊的性工作者。她們帶着彩色頭巾,在公共廁所畫上濃妝、換上高跟鞋,在路口徘徊遊蕩。就像為了生計撞向大網的脆弱昆蟲。面對停在她們身邊大量的人,她們隻有一個問題:"你有錢嗎?"在收到肯定回答後,她們在路人戲谑的目光中上了男人的車。整個過程不超過5分鐘。
戴豹紋頭巾的女人今晚運氣不好。第一單服務了一個闊綽但粗暴的商人,第二單是一個不講信用的窮鬼。但沒辦法,還得繼續幹活。丈夫因販毒已經進監獄,她也不幸染上了毒瘾,此外,她還有一個女兒要養。家裡不能斷了糧。這是女人今晚的第三單工作了,騎摩托的男人把她拉進了一個小巷子的家裡,男人讓她披着黑袍後把她帶進家裡。樓梯口時,她感覺不對,想要逃離。男人一個箭步上來,用膝蓋抵住她的喉嚨,用她的頭巾死死勒住她脆弱的脖頸。她掙紮着懇求:"我還有一個女兒。"兇手置若罔聞,手勁加緊。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女人的生命悄無聲息地流逝。
她不是第一個慘死的妓女,也不是最後一個。在馬什哈德,超過十個妓女被人掐死後抛屍的新聞,吸引了女記者拉希米(紮拉·阿米爾·阿布拉希米 飾)的注意。她特地從德黑蘭趕來,參與調查這個被通緝了幾個月,卻沒有任何案情推進的蜘蛛殺手。但到了之後才發現問題所在:是殺手藏得太好,沒留下任何痕迹?才不是。他每次殺完人,都會給當地報社的男主編打電話,告訴他抛屍的地點,甚至好幾次還在同一個地方抛屍。他巴不得新聞媒體大肆報道他,畢竟他自诩虔誠,在與"邪惡"發起聖戰——成為聖城"清潔工",對"腐化"的妓女們進行清理。
這都已經是明牌了。還抓不到?拉希米通過調查發現——這哪是抓不到啊,是不想抓。結構性的性别歧視,早已深入了這座城市的骨髓。面對這樣一個大案要案。過往自诩為社會良心的主編,用"上面"的壓力搪塞拉希米:-我們必須避免宗教話題-為什麼-這是來自上面的指示-那又怎樣 你之前可是無所畏懼-這是為了避免給你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不怕惹麻煩 我可是記者 我隻是在做我的本職工作
警察消極怠工,面對女主的詢問,進行"你行你來"的反擊。畢竟有"上面"的層層施壓,摸魚有理。-你覺得我們警察沒有能力如果你願意 我們可以交換位置 你來當警察
而伊朗社會享有崇高地位的宗教人士。表面支持"衆生平等",要懲罰殺人者,匡扶正義。面對拉希米的要求,他依然顧左右而言他,對教義咬文嚼字。最後,圖窮匕見。我不允許你帶來一場論戰你這個可恥的女人注意你的行為
當殺人案件發生,整個社會的監管機構卻都在默許的時候,事情自然會愈演愈烈。從一個月一個,到不定時的一個月幾個。才和拉希米在飯店見面、交流過的索格拉。轉眼就成了郊外農地裡蒼蠅圍繞的屍體。
拉希米曾憤懑道:"警察甚至沒有用誘餌這種方式去抓捕罪犯。"這并不是一句抱怨。深夜,拉希米濃妝豔抹,站在城市街頭。她甘願為餌,以身犯險。隻為了被視若無睹的女性,和難以伸張的正義。
02對觀衆來說,兇手一開始就是"明牌"的。所以抓兇手的過程不是重點。為什麼"不想抓"才是。這個男人叫薩伊德,一個在兩伊戰争中奮戰了623天的退伍老兵。可以看作伊朗傳統男性的一面鏡子。他有三個孩子,一男兩女,小女兒還不到6歲。白天,他像這個城市一樣光鮮,有工作,閑時陪伴妻女。他甚至算個慈父,對小女兒在他禱告時打擾,也不會真生氣。
而他最大的苦惱,是沒有價值感。他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他在工地當一個普通搬磚工人,找不到什麼價值。他自诩希望為戰争殉道,甚至渴望戰争不要結束。
但另一面呢?他又敏感而脆弱。因為妻子的家庭條件很好,他不願意與嶽父嶽母太親近。野炊時,兒子踢球時不小心踢到了他。他大發雷霆,深感被冒犯,可老邁的身軀卻讓他根本追不上年輕的兒子。隻能無能狂怒。
這一切,讓他把夜晚當作了主場。把妓女用摩托載回家,用妓女的頭巾把她們勒死,打成一個蝴蝶結。用毯子裹起,背在車上拉到郊外,抛屍。在警方查案時,他也在犯罪現場晃悠,享受地看着人們對屍體的唾棄。他用這種方法,證明自己的力量、強悍、男子氣概……直到找到了某種殉道感。但事實證明,他也隻能挑軟柿子捏。一次,他遇上了一個豪放又彪悍的妓女。他不僅無可奈何,十分羞澀。在試探着掐對方脖子時,被妓女反制、調戲。在他使出渾身蠻力掐死她時,她拼命反抗。處理她的屍體時,薩伊德從台階上狠狠摔了一跤,左手受傷,最後連摩托車都扶不穩。
面對謀殺指控。他曾辯駁:"我隻殺那些不檢點的女人",說自己是聖戰者,是為伊瑪目在清掃街道。
他真有這麼道德高尚?才不是。當他勒死了妓女索格拉,他迷戀地嗅着妓女的脖頸。晚上妻子回家,兩人邊看色情片邊發生關系時,薩伊德仍緊盯着旁邊被包裹着的妓女屍體裸露出的腳。
這個細節,也取材于真實事件原型。2000-2001年,自視為真主使者的"蜘蛛殺手"賽義德·哈内伊殺死了16名女性,據警方調查報告顯示,其中有13名受害者曾遭到哈内伊性侵。面對這個細節,哈拿伊及其家人否認、媒體報道忽略、民間輿論神聖化他的所作所為。他表裡不一地接受、享受着她們的"腐蝕"。一次采訪中,哈内伊不經意間說出了實話:"到最後,如果我不去殺人,我就無法入睡,我已經上瘾了。我不斷對自己說,在他們抓住你之前,停下了吧。" ——紀錄片《And Along Came a Spider》
聖徒的皮囊,是變态殺手變态欲望的保護色。就像拉希米所說,"這就是男人,永遠被保護着。"可悲的是。他最大的保護傘,不是警局和政府。而是無數帶着偏見的民衆。這才是《聖蛛》裡蜘蛛網的含義。龐大的偏見和歧視,像蛛網一樣遍布城市,讓女性成為蛛網上的獵物,出不去,逃不脫。03如果是好萊塢電影,故事進行到這裡,猜也能猜得到結局了。女記者讓兇手暴露馬腳,警方趕到,故事完結。但有意思的是,《聖蛛》卻走向了另一個方向。你看薩伊德被抓時候的表情,嘴角甚至露出了微笑。這可能是他最得意的一刻。
因為他知道。伊朗民心、宗教的"道義"會站在他那一側。他将成為英雄。為什麼?因為他殺的那16個人,都是妓女,是"不潔"的女人。在伊朗,賣淫是非法的。但問題是,2001年,聖城馬什哈德貧富差距問題極其嚴重,大約有5000名女性"下海"做了妓女。非法産業?也不盡然,因為一個名叫"思類"的臨時婚姻制度便給男性提供了合法嫖娼權。
△ 源自:MEI@75什麼意思呢?意思是這種臨時婚姻對男方沒有任何要求,男性在擁有了正式婚姻的四個妻子後,依然可以合法地擁有無數個臨時妻子。相當于一種變相的嫖娼。但這個制度對于女方則十分苛刻。如果是處女,需要經過父親的同意;不是處女,每次隻能擁有一位丈夫,而且結束臨時婚姻後的三個月内不準再結。在現實中,記者采訪了第6位受害者的父親,才得知他的女兒在10歲時就嫁給了男方,生了6個孩子,但之後她的丈夫娶了第二個老婆,卻不給她一分錢。她們隻能為生存而受盡屈辱。是的。這一切盤根錯節的制度設計,都引向了那個最後的結果:在這個國家,男性有着充分的自由,而女性面臨的,是滔天的偏見與惡意。伊朗女性受到的禁锢非常嚴重。比如說女性不能露出頭發,哪怕是用帽子代替頭巾遮住頭發也不行。因為露出頭發,也就意味着"不潔"。比如說女性不能看男子球賽,這個禁令自1981年開始實施,直至2019年一位女球迷的自焚事件才有所松動。不過即便是看球,也得被限制在一個被繩子拉起來的區域裡。最荒誕的一點是,她們不能在公共場合騎自行車。為什麼?"女性騎自行車經常吸引男性的注意力,有損女性的端莊,因此必須禁止"。以"女性端莊"的借口,以"為你好"的名義,伊朗女性活在一個罩袍裹住的牢籠裡。所以電影中拉希米為什麼奮不顧身地投入此案?因為她深谙這一切。哪怕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她仍困在體制的牢籠裡。來到早早預定好的酒店,被告知"無房可住"。隻因,她是單身未婚女性。
作為德黑蘭報社的女記者,她舉報了不斷騷擾她的主編。被開除的是她,被不明真相的男同事說閑話的也是她。
為了能混進以男人為主的工作圈子,她像男人一樣抽煙、遞煙。可同樣,當她拒絕了對他圖謀不軌的警察時。她被打上了和妓女同樣的烙印。-我說過我累了,請你離開這裡-如果我不願意走呢?你打算做什麼?報警?你再報社不就是因為勾引男人被開除了嗎?你和那種和所有男人一起抽煙的女人和她們一樣都是妓女
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影中的被害者,不是什麼完美受害者,而是妓女的身份,點燃了道德衛士心中的正義之火——薩伊德被審判期間,無數民衆上街為他遊行、請願,把他當做"聖人"。他的妻子對兒子說:"你爸爸沒有做錯任何事。"你爸爸隻是在懲罰不檢點的女人真主會保佑他的他沒有做錯任何事
蔬菜店老闆曾受惠于薩伊德,同樣安慰來買菜的兒子:你爸爸沒錯。告訴她缺什麼東西随便過來拿
薩伊德在法庭上對自己的行為供認不諱,非常驕傲。他大做宗教宣講,強調自己的虔誠,和自己要"清潔城市"的理念。市民們在監獄外振臂高呼,要求判薩伊德無罪。
連他的兒子也受到感召,驕傲地表示會繼承父親的"神聖事業"。(兒子甚至辍學了)
他還熟練地模仿起父親殺人的方法:
這些人絲毫不認為殺妓女是犯罪。而是認為,兇手是在為真主"打掃聖城"。但卻沒有人去想。妓女存在的土壤,每一個聖城裡的男人都有份。04如果隻是上邊這些,電影還隻是抨擊宗教愚昧。真正的反轉來自最後:民衆的狂熱支持,讓薩伊德自己也沉醉其中,他拒絕了律師提出的戰争創傷後遺症裡的"精神問題"為辯護理由。而是堅信真主會在最後幹預審判,讓"正義"得到伸張。
最後,法庭判薩伊德12次死刑、14年監禁和鞭刑100下,以及對4名受害者家屬支付賠償金。但很快,幹預來了:監獄長是老戰友的朋友,他親自來告訴薩伊德。審判就是一場表演,德黑蘭方面有壓力,媒體有關注,法官也很難。但最後怎麼判無所謂,反正到行刑前,會有輛車帶你走。
薩伊德心中的大石頭終于落地:原來這TM才是真主啊。相對的,老戰友們的要求也很簡單:在此期間,好好休息,禱告,禮拜……保持冷靜,誰也别說。由此,薩伊德面對家人,不忏悔,不求寬恕,嘴硬着決定一條路走到黑,當然,也完成了民衆心目中的"成聖"。到了行刑當天,一切果然按部就班,連拉希米要求的鞭刑,也是假打給人聽。
可到了最後一刻,畫風突變。刑場裡。打開的門突然關上,準備的車沒有了,老熟人沒有一個在現場……當脖子被套進絞索套的一刻,他終于意識到死期将至。他恐懼地謾罵、痛哭流涕、請求真主救他。他的死法,和16個被他殺害的女人一樣——帶着恐懼,勒得窒息而死。
△ 下圖是紀錄片他為什麼被背叛?Sir覺得這個結尾設計,才是《聖蛛》表達的精髓——相較批判底層的愚昧。操縱愚昧來維持統治的高層,才是社會的毒瘤。底層人的道德正義,認為妓女是社會渣滓,殺妓女的薩伊德是英雄。但在高層眼裡,妓女是統治機器魅惑愚民的養料,但薩伊德又何嘗不是維持機器光鮮亮麗的耗材。上層人當然知道殺人犯法,嫖娼不對。但隻要有利于穩定,都可以網開一面。隻要有助于維持共識,哪怕颠倒黑白。所以就像警察局長面對記者,第一反應不是溝通,而是先入為主:
面對記者質詢時,伊瑪目的第一反應先确定立場。
再是反問其目的。
導演阿裡·阿巴西在采訪中指出:
我的目的不是拍一部連環殺手電影,而是拍一部能展現社會是如何病态地将殺人犯奉為英雄的電影。這是關于伊朗社會中根深蒂固的厭女情結,這不是具體的宗教或政治而是文化。……我們不想再制作一部關于男人殺害和殘害女性的不同方式的電影,而是想強調問題的複雜性以及不同方面的利害關系,尤其是代表受害者。
電影結尾,他們還是得逞了。薩伊德被處刑,帶着英雄的光環,而另一邊,一個薩伊德的死,卻換來了他的孩子,乃至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維持"聖城純潔"的行動中來。而其中,那些受害的女性,悲慘的死去,連聲音都不配有。電影的這份辛辣,也被帶到了場外:戛納映前,紅毯上,一群身着黑裙的女性拉開一條長長的條幅,上面寫着自上屆戛納電影節以來法國129名死于"Femicide"(隻因她是女人而遭到的仇恨犯罪)的女性名字。抗議者們一手拉着條幅,一手舉起黑煙,掌聲與歡呼聲響徹盧米埃爾大廳内外。
獲獎後,女主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錄像帶事件帶給她的影響:他們想要讓我消失,想要把我從電影院中抹除掉。也許會自殺,會死亡,但我最終還是帶着獎項站在了這裡……雖然此刻我很高興,但我也為伊朗人民感到難過,他們每天都在與許多問題作鬥争。我在這裡,但我的心與伊朗的男女同胞在一起。我的心與阿巴丹同在。這層勇敢的反抗,不僅幫電影獲了獎,也延伸到了戲外的世界。因為壓制不住阿米尼事件,長達三個月的抗争後。現實終于赢來了片刻的曙光:12月4日,伊朗總檢察長蒙塔澤裡對媒體表示"道德警察"在伊朗被暫停活動。這種從2006年以"傳播謙遜和頭巾的文化"開展巡邏的特權組織行動,告一段落。
他還聲稱國會和司法部門正在審查頭巾法。"一到兩周内就會看到結果"。
勝利了嗎?也許和處死薩伊德一樣,這隻不過是政府的一種手段。他們需要散布一些看似緩和的信号。以便平息民憤。要知道,此時此刻,伊朗正在上演為期三天的全國性大罷工。
△ 圖源:海客網國際新聞是的。女性争取權益之路還很漫長。她們會遭遇更多的絆腳石、煙霧彈,甚至于鐵拳重擊。但至少我們知道——自由不是跪着求來的。遠方也從來不隻有哭聲。還有呐喊、抗争與堅定的呼号。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編輯助理:西貝偏北
還不過瘾?試試它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