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美援朝題材戰争劇《偵察英雄》大結局,應該說整部劇明顯有着頭重腳輕的趨勢,前半段還是比較出彩,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但随着劇情發展,劇情的設計明顯越來越差,到了最後收官,幾個主要角色的結局都是草草收場,以虎頭蛇尾的方式畫上了句号。
抗美援朝題材戰争劇《偵察英雄》大結局,應該說整部劇明顯有着頭重腳輕的趨勢,前半段還是比較出彩,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但随着劇情發展,劇情的設計明顯越來越差,到了最後收官,幾個主要角色的結局都是草草收場,以虎頭蛇尾的方式畫上了句号。
男女主角梁辰(羅晉飾演)和文婕(馬思純飾演)最後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個結局是在預料之中,也是中國傳統戲劇大團圓的結尾,當然在結婚儀式上,編導用了真實與虛幻結合的手法,通過梁辰的恍惚,讓所有犧牲的烈士也出現在結婚儀式上,并且梁辰還來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講話,算是有了思想性的提升,而不僅僅隻是花好月圓。
不過,梁辰和文婕的感情線處理并不到位,一開始是很俗套的英雄救美,然後梁辰就開始追求文婕,但文婕很明确地拒絕了,因爲她之前有個戀人,在戰争中犧牲了,所以心裏已經不可能有别人的位置了。但是之後梁辰執行任務負傷失蹤了,文婕一下發現原來自己是愛着梁辰的。這樣感情的轉折,明顯是太簡單化了,完全沒有足夠的鋪墊。失蹤就能一下峰回路轉打動一個人的心扉?感情世界哪有如此簡單。早知道這樣的發展,之前還整什麽拒絕呢,多此一舉。
之後雖然兩個人還有些磕磕碰碰,而矛盾的起因也是很牽強的。當梁辰要帶領部隊執行穿插任務,文婕決定在出征前要和梁辰結婚,但梁辰堅決不同意,就怕自己萬一犧牲了,會給文婕帶來寡婦的名聲。顯然這是編導在用這種情節來表現梁辰的高尚品質,隻是有些借助文婕來拔高的手法。
而在梁辰帶部隊出發後,戰争的殘酷讓文婕擔心不已,但是戰友的寬慰卻讓她大發脾氣,這完全就是大小姐的脾氣,簡直有些莫名其妙,這是在通過貶低文婕反襯梁辰嗎?
至于反派韓軍黑豹師情報隊長白昌鎬(楊帆飾演)的結局更是讓人大跌眼鏡。白昌鎬之前多次給梁辰的偵察行動帶來巨大的困難,也使偵察兵付出了更大代價。這一點倒是值得點贊的,因爲如果将敵人表現得無比愚蠢,那麽戰勝這樣的對手又有什麽值得誇耀?在最後的秃鷹嶺戰鬥中,白昌鎬甚至不惜親自指揮敢死隊進攻秃鷹嶺,以誘使志願軍從藏身的防炮洞進入表面陣地,然後呼叫美軍炮火覆蓋,和志願軍同歸于盡。這樣一個極其死硬頑固的對手,在秃鷹嶺戰鬥失敗後帶着殘部倉皇敗逃。梁辰通過審訊俘虜,知道白昌鎬逃跑了,就立即帶着偵察連前去追擊。
而偵察連剛剛經曆的慘烈的秃鷹嶺戰鬥,可謂說已經是精疲力盡人困馬乏。在這種情況下,能追得上熟悉地形而且是在逃命的韓軍?沒錯,人民軍隊确實有連續作戰的優良傳統,但人的體力畢竟有限,不可能像超人那樣始終體力充盈。更何況梁辰腿上還負了傷,别的戰士如果沒有負傷,咬着牙堅持,或許還有可能追上白昌鎬,但腿部有傷的梁辰是如何能夠跟得上其他人的?
路上兩座山崖之間的一座浮橋斷了,白昌鎬率殘部隻得繞道,而偵察一班卻能翻越山崖,搶先趕到了白昌鎬的前頭——你怎麽知道這裏就隻有一條路?白昌鎬就不會走另外一條路?要知道在抗美援朝戰争中,韓軍是最能逃的,一旦戰鬥不利就利用熟悉地形的特點,四下潰散,而且都是不走大路,專走荒僻小路,所以韓軍經常是被擊潰,而要殲滅卻很不容易。
當白昌鎬遇到偵察一班的阻擊,聽到志願軍的喊話,就決定投降了——要知道白昌鎬是極其死硬和頑固的,這麽容易就投降了。他應該知道投降後是沒有好果子吃的,以他的頑固和狡黠,難道不會困獸猶鬥來個魚死網破,或者耍點小花招?等到梁辰趕過來,白昌鎬還問他,志願軍這麽痛恨我爲什麽不趁機打死我?于是梁辰就給他上了一堂志願軍優待俘虜的政策教育。
人民軍隊從紅軍時期開始,就一直執行優待俘虜的政策。但是在戰場上打紅了眼,對放下武器的俘虜下手,也是有可能的。例如在 2007 年馮小剛執導的戰争影片《集結号》中,九連就有殺俘虜的情況。還有在 1947 年 5 月孟良崮戰役中,國民黨軍整編第 74 師師長張靈甫之死,就有被俘後被殺的說法,也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
而且在戰場上,像美國經典戰争劇《兄弟連》中皮爾斯中尉那樣先遞上香煙,再直接開槍,其實并不多見。更常見的就是借口戰俘踏逃跑,然後再名正言順地開槍。對白昌鎬也可以這樣,一腳将白昌鎬踢出隊列,再喊一聲白昌鎬逃跑了!然後就可以開槍了!這樣的套路太多了。
這還沒有完,當白昌鎬被押解到戰俘營,竟然遇到了早已被俘,在戰俘營裏打籃球的弟弟,于是兄弟倆抱頭痛哭,發了一通對戰争與和平的感慨。像白昌鎬這樣的人,會這麽容易轉變思想?而且之前對這個弟弟的描述也很少,感覺就像突然冒出來這麽一個弟弟,來批評一下發動戰争的罪魁禍首,完全就是一種畫蛇添足的拙劣手法。
偵察連尖刀班第二任班長齊祿(黃澄澄飾演)這個角色,一開始塑造地很飽滿,抗戰中家人被日本飛機炸死,爲家人報仇參加國民黨軍,和日本鬼子拼過刺刀受過傷,後來又到印度接受美式訓練,所以很熟悉美軍。個人單兵素質很高,後來被解放軍俘虜就此加入解放軍,這就是當年所說的 " 解放戰士 "。但他對于抗美援朝并沒有什麽認識,是個靠着自己出色的軍事素質隻求保命的 " 雙料戰士 "。是梁辰發現他身上的長處,将他調到一班,并幫助他教育他,逐漸使他提高了思想覺悟,尤其是老班長李萬福的犧牲,更讓他徹底轉變,将自己的軍事技能在戰鬥中最大限度發揮出來,成爲一名優秀的戰士,并擔任了一班的班長。這個過程還是很成功,但最後幾集對他也沒有太多的筆墨,仿佛當了班長就萬事大吉了。
還有陳述民(上白飾演),他大學沒畢業就投筆從戎,參加了革命。開始是偵察科的參謀,後來還兼任了偵察連的指導員。他文化水平高,還會英語。所以梁辰隻要有可能就讓他留在後方,就是因爲像他這樣的人在戰争結束後是參加祖國建設的有用人才。最後在穿插行動時,由于他身後一名戰士不小心踩到地雷,被地雷的破片打中後頸要害而犧牲。這樣的犧牲看起來似乎并不悲壯,甚至有些憋屈,連敵人的面都沒看到就犧牲了。編導很顯然是爲了表現戰争的殘酷,以及命運的不可捉摸才這麽設計的。
在很多影視劇裏,反步兵地雷都是踩到并不爆炸,擡起腿才會爆炸——如《集結号》裏,趙二鬥(鄧超飾演)踩到了地雷,谷子地(張涵予飾演)爲他壓住地雷使他脫險。因此很多人都認爲反步兵地雷都是踩到并不爆炸而是擡起腿引起壓力變化才會爆炸。實際上這是個大誤區,就以朝鮮戰争中美軍使用最多的 M14 型反步兵地雷爲例,就是觸發引信,踩到就炸,根本不是踩到不會炸,擡起腿才會爆炸的松發引信。
美軍另一種地雷 M16 型,雖然不是一踩就炸,是踩到時并不炸,擡起腿之後是彈到距離地面 0.5 米到 1.2 米的半空中才爆炸——所以叫跳雷。跳雷在空中爆炸,沒有爆炸死角,殺傷範圍更大。之所以踩到不炸,是爲了擡腿後能夠彈跳到空中,腿踩在地雷上還怎麽跳到半空中?
松發引信的地雷通常不會單獨使用,主要是和其他地雷結合使用,用來對付工兵排雷,或者是用來作爲詭雷。而且,不管是 M14 型還是 M16 型地雷,裝藥量都很小,炸藥重量不超過 100 克——說白了就是隻炸斷腿,而不是炸死。因爲士兵如果腿被炸斷,當時就需要至少四個人照顧後送,甚至在戰争結束後還要負責餘生的生活。相比直接炸死,炸斷一條腿的後續綜合處理費用要遠遠大得多,換句話說,讓帝國付出的代價更大——這就是戰争的殘酷性,殘酷到令人難以想象!
所以,陳述民大概率是不會因爲被地雷爆炸波及而死,顯然編導對當年美軍使用的地雷太不了解了。
最後還有一個橋段,美軍正準備進攻志願軍陣地,文婕剛剛接到停戰談判已經簽字,将在 1953 年 7 月 27 日 22 時停火。于是立即用英文廣播了這個消息。美軍聽到廣播,就停止了進攻,紛紛站起身來在陣地上歡呼雀躍。這就太扯了。美軍的通訊能力遠遠超過志願軍,一個營就會配備好幾部電台,步話機配備到排。
當年在停戰談判時,雙方對一處陣地的歸屬争執不下,美軍代表就直接在談判桌旁交通了這個陣地的美軍連長,來證明陣地是在美軍控制之下。所以如果有停戰協議簽字的消息,一線美軍肯定比志願軍更早知道。還有就算知道停戰協議簽字,并不代表就停火了,這個時候如果在陣地上站起身子,肯定是會被對方當靶子的。因爲停火要到 7 月 27 日 22 時才正式生效,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依然還是戰争狀态,隻要一露頭,必然會遭到射擊。
在劇中,停戰時間到來之前,美軍就是炮擊了志願軍陣地,志願軍也進行了還擊,然後大家就靜靜等待停火時刻到來。實際上,在停火之前雙方仍然在殊死争奪,因爲停火時間一到就不能再有軍事行動,就以這個時間節點時的實際控制線作爲基準,各自後撤 2 公裏來實現停火,所以在停火前,雙方都想盡量多奪取一些陣地。這一點 2011 年韓國戰争劇《高地戰》就表現得很到位,爲了在停火時多占一些土地,雙方一直戰鬥到停火時間到來的那一刻。
最後要強調的是,朝鮮戰争雙方簽訂的是停戰協定,而不是像納粹德國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簽署的無條件投降書,所以這場戰争從國際法和戰争法的角度來說,并不存在誰勝誰敗。而且,嚴格來說,停戰并不是真正的結束,而僅僅是停止,或者更準确說是暫時停止。
正因爲如此,《偵察英雄》大結局收視率不升反降,說明不少觀衆和老周的感覺是一樣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偵察英雄》結尾确實有些虎頭蛇尾。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