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廣州車展上,我們看到了鄭欽文,她出現的展台也被圍觀群衆堵得水洩不通。
鄭欽文貴爲頂流,不過她代言的卻是幾乎沒有知名度的全新品牌 AUDI。
AUDI 雖然背靠奧迪,但是卻不再采用引以爲傲的四環車标,不經常關注汽車的人可能還真沒辦法馬上反應過來,它來自奧迪。
AUDI 還是合資品牌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過以往合資品牌,最重要的就是保留海外品牌車标,而國産品牌基本都靠邊站,隻能擁有一個尾标,表明真的有參與造車。
雖然 AUDI 采用了奧迪的英文名,但是肉眼可見的是,奧迪和上汽之間的話語權發生了變化,這似乎标志着新合資模式悄悄來了。
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兼技術研發董事高德諾表示:" 汽車産業正在經曆其發展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轉型,通過強化本土合作,奧迪正在推動行業轉型中發揮着決定性作用。"
對于新品牌,奧迪和上汽分工明确。奧迪負責外觀、底盤、供應鏈等傳統拿手項目,而上汽負責電子電氣架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領域的開發。
AUDI E 概念車也随着品牌的發布同步亮相,其在設計上和當前國産車的風格有明顯不同,是否好看相信你們有自己的答案。值得關注的是,AUDI 首款車的底盤采用了後輪轉向、連續減震控制(CDC)及空氣懸架等奧迪領先技術。
至于智能化方面,上汽的智艙和高階智駕能力已經在智己車型上得到驗證,至于會和奧迪一起碰撞出什麽樣的火花,還是值得期待。
不過應該過不了多久,官方消息表示,AUDI 首款量産車将基于概念車打造,計劃于 2025 年 8 月在上海安亭工廠正式投産。
即使在全球豪華品牌中名列前三的奧迪,在電動化轉型上也不得不尋求國産品牌的合作。那麽問題來了,之後會不會有更多海外品牌在中國推出全新品牌,并且不用自己的 LOGO 呢?
從 AUDI 品牌中奧迪與上汽之間地位的轉變不難發現,自主品牌在合資車中的話語權增強,而其中的關鍵在于國産車智艙與智駕等維度的領先。
很多海外品牌選擇和自主品牌合作,大多數沒有選擇推出像 AUDI 這樣的新合資品牌,而是選擇了更爲穩妥的技術合資。
比如大衆和小鵬。繼去年大衆 7 億美元入股小鵬後,今年 7 月,雙方合作再次升級,簽訂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聯合開發協議,宣布雙方将全力投入爲大衆在華生産的 CMP 和 MEB 平台開發行業領先的電子電氣架構。
由 CARIAD 中國、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與小鵬共同研發的 CEA 架構,近期已經在進博會期間進行了首次線下展出。
目前已釋放的信息顯示,在 CEA 架構賦能下,大衆智能座艙将出現颠覆性的變化。同時,CEA 架構在研發效率、整車成本以及智駕領域上會有明顯優勢。
按照規劃,大衆安徽基于 CEA 架構打造的首批兩款車型已确定于 2026 年上市。
除了大衆、奧迪外,豐田也不斷在國内尋找智能化技術合作方,相比于前兩者的專一,豐田就明顯在廣撒網了。
智能座艙方面,廣汽豐田近期宣布将與華爲展開深度合作,讓未來全球車型享受上中國艙;
智駕方面,廣汽豐田全新純電 SUV 鉑智 3X 選擇了和智駕公司 Momenta 合作,新車搭載 Momenta 5.0 高階智駕,可實現端到端智駕功能。
另外,廣汽豐田還牽手豐田中國、小馬智行合資成立 " 骓豐 ",正全力加速 Robotaxi 業務的商業化落地。
以往,海外品牌提供領先的三大件技術,國産品牌來負責整車制造工作。後期國産車也踏上了自研的道路,部分國産品牌承認,在前期的确經曆過模仿階段。
而進入新能源時代後,這一情形也發生了颠覆性變化,國産車不僅不再需要模仿,反而還被不少合資新車 " 借鑒 " 了起來。
比如馬自達 EZ-6 就和某長安自主新能源車型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再比如豐田鉑智 3X 也和某廣汽自主車型相似。
此外,外國品牌以前的新車往往都是在海外市場銷售了一定時間,才會被引入中國生産,這也導緻國内消費者的用車體驗通常具有一定滞後性。
不過現在海外品牌卻一反常态," 生在中國,銷往全球 " 的口号越喊越響,多款車型直接在國内率先上市,再逐步推向本土和其他海外市場,比如起亞 EV5、沃爾沃 EM90 等。
原因并不難猜,一方面,合資車在華銷量驟減,不得不拿出誠意來認真對待中國市場;另一方面,智能化配置的叠代速度遠超燃油時代的三大件,海外品牌一不留神就會錯過在華發展機會,畢竟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已經能直接決定不少品牌的财報表現了。
乘聯會近期發布的 10 月廠商零售銷量榜顯示,TOP10 車企中,合資品牌隻剩大衆和豐田,并且還被頭部選手比亞迪等國産品牌拉開一定差距。
海外品牌退無可退,在合資車中的話語權自然無法保證。
如今國産品牌逐漸成爲合資車的主導者,這是核心技術領先帶來的底氣。不出意外的話,以上全新合作模式在不久将會席卷所有的合資車,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