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高合 HiPhi Y 全球上市。最終的售價比之前的預售價格低了不少,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在一些人看來,HiPhi Y 應該對标蔚來 ES6。之前,預售價定在了比後者高那麽一點,被理解爲高合方面要 " 捍衛 " 自己的品牌高度。高合從第一款車 HiPhi X 就占據了高位。80 萬元的價位至今仍是 " 新汽車 " 的第一高度。HiPhi Y 的最終售價沒有依照這個邏輯出牌,難道高合變 " 套路 " 了?
銷量和價格在市場上是敏感的一對矛盾體。想多賣車,價格就得低,這是普遍的看法。但在廠家那裏可是一道難答的題。一方面它得考慮品牌,另一方面還得看是否有低價的實力。當下一些所謂的新勢力車企賠本賣車背後的苦衷,隻有企業自己清楚。
事實說明,用傳統的思維去看價格定位不會有好答案。将高合 HiPhi Y 對标蔚來 ES6,将價格作爲銷量跷跷闆的做法,都是傳統思維的表現。
" 新汽車 " 這個概念我很早就提了,有必要再次強調。将新汽車僅僅解讀成新能源汽車肯定跑偏。用傳統的思維看新汽車、用傳統的辦法去幹新汽車,此路不通。現在幾家所謂的新勢力頭部企業遇到瓶頸,還在于用傳統思維造新汽車。或者說有的開始時是新思維,幹着幹着又回到了傳統。幾年前我就發現一個現象:新勢力越來越傾向傳統,傳統車企越來越像新勢力。這都不是新汽車該有的樣子。道理很簡單,傳統汽車一百多年,後進入者哪有機會?如果都是 " 四個輪子一個發動機 ",憑什麽買後進入者?就算拼價格,你的本錢在哪裏?傳統車企跟風所謂新勢力,搞不好就會舍本求末。新勢力車企搞所謂的 " 直營 ",是因爲它沒有 4S 經銷商網絡。而當下一些傳統車企熱衷 " 用戶直銷 ",怎麽看像是 " 自廢武功 "。今天看,無論是營銷 1.0、2.0,最有效的還是過去的 4S 模式。這不是說 4S 模式不能變,而是大家都不知道什麽才是真正新汽車的模式。
我一直認爲,高合是最像新汽車的新汽車。當很多後進入者同行都紛紛發聲搶鏡頭、甚至在網絡上 " 怼天怼地 " 的時候,丁磊和他的高合總顯得 " 無聲無息 ",以至于很多人認爲高合快不行了。前不久傳出沙特政府将投資華人運通,丁磊還是默不作聲。選擇與衆不同是當前新汽車探索路上高合的最大特點。相信,将蔚來 ES6 作爲高合 HiPhi Y 的競争目标,丁磊肯定是不開心的。
新汽車一定是新物種、新方法。它不是傳統賽道上多一個競争者,它屬于新賽道。它一定是與衆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