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多種信息源顯示,還有三大利好,支撐養老金在 2023 年繼續上漲,有望實現 "19 年連漲 "。但是,這種福利隻适合于享受城鎮職工養老險的退休人員。
有一個群體,期盼養老金上漲的心情最為強烈。那就是農民老人(含農村老人、沒有社保的農民工、沒有社保的農村打工族)群體。
農村老人參與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國平均水平隻有 190 元左右,高于 1000 元的隻有上海地區,其他地區和城市隻有幾百元不等。
有些農村老人提出,能不能給農民老人統一上漲養老金,年滿 60 歲以後,每年上漲 100 元,平均壽命預估為 76 歲(全國平均 77 歲,北上廣平均 81 歲),那麼,漲到 76 歲能拿到 1600 元至 1800 元之間。讓農村老人安心養老、安度晚年,實現 " 共同富裕 "。
這個問題受到熱議,有必要從社保專家的意見和農民老人兩方面的意見進行探讨。
第一,社保專家的解讀。
一是,違反繳費機制的經濟規律。
不管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退休之前繳得多、退休之後領得多,既符合經濟規律,也符合現實的常識。農村老人提出,按照年齡統一标準,不考慮繳納的 " 貢獻 ",也是一種平均主義,對繳費多的人不公平。
二是,地區之間的經濟水平和消費水平差距巨大。
統一按照年齡發放養老金,明顯不合理。目前,城鄉居民養老金最高的地區是上海,高達 1300 元;就連北京等其他一線城市也低于 1000 元,大多數地區隻有 100-300 元。統一個标準,偏遠地區的人樂了,經濟發達地區的人也不平衡了。
三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成熟度不同。
職工養老保險,從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到 992 年初步完善再到如今,參保人數達到了 10 億人以上,養老基金的大池子已經蓄了幾十年的水,有實力支持上調基本養老金。
城鄉居民社保(包括新農保、城居保),二者分别于 2009 年和 2011 年啟動試點,2014 年才全國覆蓋,還不到 10 年時間,繳費人數少,繳費積極性低,大池子裡的水隻有 1.3 萬億,經濟實力不允許上調太多。
四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不同。
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上一年全省社平工資的 60%-300% 進行确定。我們以 2022 年山西省的繳費基數為例,下限為 3548 元,上限為 17742 元,一年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成本:3548 × 24% × 12=10218 元至 17742 元 × 24% × 12=51096 元。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是分為很多檔次的,有的省份細分為 12 個檔次,從 200 元到 2500 元不等,而且是一年繳費。比如,山西省的最低繳費檔次為 200 元,最高為 5000 元。繳費成本遠遠低于職工社保的最低基數,所以,農民的社保待遇遠低于職工的社保待遇。
二、農民老人也有自己的呼聲。
一是,農民及農民工為中國城鎮建設和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正如三農專家溫教授所說:城市的發展和工業的發展是低成本的發展,實際上是讓廣大農村出讓了利益。過去幾十年,農民出讓了巨大利益,等年齡大了,得到一些回報或傾斜照顧也是應該的。
二是,法律要求養老金應該上調。
《社會保險法》第 18 條規定:要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适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2022 年 9 月份,全國物價同比上漲 2.8%,其中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明顯,極大了增加了退休人員的生活成本。城裡人需要吃飯,農村人就不需要吃飯了?
三是,我國經濟保持正增長。
2022 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 2.5%,經濟保持正增長,财政收入增加,也應該讓所有退休人員(含農村老人)共享成果。在口罩因素下,2020-2022 年,都為退休人員上調了養老金,為什麼不能給農村老人上調養老金呢?
三、如果實現滿 60 歲每年漲 100 元的願望
目前,全國有 60 歲及以上的農村老人 1.6 億人左右。目前,城鄉居民養老金大池子裡的水大約有 1.3 萬億元左右。沒有這麼多錢支持上漲。
PS:堅持 " 老有所養 " 是基本原則,老所有養,也應該惠及所有老人。農村的老人生活更艱苦一些,能提高到 1000 元,就可以安度晚年了。
PS:您覺的呢?多多轉發,讓政策更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