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現在有這麽一位 " 頂流 ",有顔值有粉絲,還有手腕厲害資源豐富的經紀人和公司,唯一的 bug 就是沒作品,老被外界诟病演技差。
現在正站在轉型關鍵路口,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
A. 背靠公司拿下知名國際導演的商業大片,還不是打醬油,至少是個男三
B. 參演話劇團的好本子新作品,但戲份有限,反響未知。
大家覺得這位 " 頂流 " 會怎麽選?
直說了,七八年前絕大部分都選 A,但時代變了,話劇才是流量轉型新魔法了。
想轉型?演話劇啊
不知道大家這兩年有沒有注意,越來越多叫得上名的年輕演員開始往話劇圈卷。
有人走編制路線,主打一個考編進劇團,從此微博介紹的演員兩字前,都能加上話劇 tittle;也有人走實戰路線,别管那麽多,就是一個先參演劇目,一不小心就帶動開票秒空。
過去小衆圈子的話劇表演,正在成爲不少流量鍍金的新方式。
黃子韬新劇飾演的松楊也是這麽幹的。
他本來是話劇團出身,跑跑龍套演演甲乙丙丁,結果被經紀人相中,包裝出道,推廣宣傳,沒幾年就成了坐擁八千多萬粉絲的知名流量。
雖然業務水平不咋地,但公司會操作,下個水軍,聯合粉絲打投,照樣能讓他拿下最佳演員獎。
高人氣讓他真人秀邀約不斷,輕輕松松買下北京大 house,正當公司準備再接再厲,讓他咖位更上一層樓的時候。
知道獎項真相的松楊頓悟了:我雖然長得好看人也紅,又有粉絲又有獎,但這些都是虛的,全都是公司給我操作來的。我不能坐吃山空躺平等糊,我得有作品,我得轉型。
不然就真成了地鐵 1 号線藝人。
是的,就像每一個流量演員都不接受自己隻能被叫流量一樣,松楊也動了轉型的心。恰好這個時候,他的老東家劇團,看上他的流量和人氣,想迎合市場請他回來參演話劇。
松楊一看劇本,這麽好的本子不就是天上掉下來的轉型契機嗎?于是他一拍腦袋,決定演了。
But,一個正當紅的流量演員想要去演話劇哪有那麽容易。
松楊面對的第一關,就是無法說服自己的公司和經紀人,這邊的片約、真人秀和廣告代言安排的滿滿當當,哪裏能騰出時間來讓他去演話劇。
好不容易在松楊的說(撒)服(潑)下,經紀人讓步,可以給他 10 天的時間參演話劇,劇團那邊又不幹了。
用松楊前老師、話劇界大咖丁可芒的話來說,就是這小子演技這麽差,兩個月都擔心他在台上給我掉鏈子,10 天能排出個屁。
于是劇團又和經紀人開始就排練時間互相拉扯,這邊纏纏綿綿,松楊那邊也努力助攻,好說歹說終于有希望敲定兩個月的排練時間。
經紀人又作妖,兩個月可以,但得改戲,給我們改成一番大男主,戲份必須得占五分之四。
就,看到這哪個業内人不想罵聲 " 傻 B",但不得不說,太真實了,這不就是影視劇搶番走進話劇圈,不愧是頂流。
劇團團長一聽這要求,犯了難,連夜逐字逐句看劇本,想研究出一個好的修改方向。丁可芒更是直接炸毛,沖進松楊家劈頭蓋臉一頓問,就是你這小子想搶戲當男主?
從時間到戲份,劇團這邊和松楊各種拉扯,矛盾重重,劇團本身也被 " 流量 " 兩個字攪成渾水。
" 松楊參演 " 四個字就跟鑲了金邊,是個人都想來蹭一蹭,還沒簽合同定下來呢,已經有好幾個女演員私下來找團長,想演陶陶,和松楊搭對手戲。
其中不乏 " 上面有人 " 的走後門專業戶。
團長是一個頭兩個大,我也克制不住自己旺盛的吐槽欲。但别急,《春日暖陽》像個熟知觀衆心理的老娛記,拍了拍素材小本說,更勁爆的料也還有哦。
" 那流量是什麽鬼啊 "
劇裏的流量亂象,時常逼真到我懷疑是編劇就地取材改了名字直接用。
除了擅用水軍打投、喜歡搶番的流量一号松楊,劇裏還有和他對應的一位流量花蘇小糖,這位姐演戲從不背詞,就現場随機發揮。
" 赢了說啊啊,輸了說啪啪 ",有比一二三四五好點嗎?
這數字小姐一般的操作,吃瓜 er 們熟悉吧
雖然業務拉,但人脾氣大啊,和這位流量花一個劇組的,還有一位過氣影後姜葉,屬于年紀有點大了人也不紅但戲好的老戲骨。
姜葉呢,看不慣流量花片場唱兒歌,又東摸摸西拖延讓她候場白等好幾個小時,直接正面開撕,讓她多花點時間在專業上。
蘇小糖直接表示,姐咖位這麽大要理你個過氣咖,甩手走人不拍了。
姜葉倒是一時嘴炮爽,替不少工作人員說出了心裏話,結果反而被劇組五倍速寫死角色,速速領了便當。
蘇小糖呢,這邊罵完過氣老前輩,那邊卻趕到松楊的場子上趕着和他炒 cp。
衆所周知,流量和流量之間也是有差别的,很明顯,劇裏的設定松楊比蘇小糖更紅一點。于是這位貫徹踩高拜低那一套,主動貼貼,安排工作人員偷拍放圖,第二天的熱搜頭條這不就有了。
你下你的水軍,我搞我的偷拍,這對真是把搞流量那套整明白了。
而且,編劇不隻是拿了内娛素材當噱頭用,純想拍個娛樂圈照妖鏡,反而寫出了人是如何不自覺被流量裹挾的。
松楊已經算流量演員裏最好的那一種,雖然業務能力差,但卻有自救心态,不想在虛幻的人氣泡沫上躺平,也沒有完全被經紀公司綁架,在面對決策時,有能力去發表自己的看法。
他不想把自己消耗在真人秀裏,也羞愧雖然拿了獎卻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于是羅團長帶着《父與子》找上門來時,他是真心想要好好演一次,來證明自己。
所以他才會态度堅決地和經紀人鬧脾氣,提前去劇院準備,完成自己當初不敢的跳下練習,讓丁可芒看到自己的決心和毅力。
可即使這樣,在經紀人的一番勸解下,他還是不自覺被同化了:覺得自己作爲人氣這麽高的演員,去給别人作配不合适,劇團也是要借他的流量,憑什麽他不能演最多的戲份?
況且,他已經提前背完了所有台詞,這麽努力的準備,演個占比五分之四的一番大男主不過分吧。
這一段讓我很有感觸,人一旦在一個隻能聽到贊美的環境裏待久了,是會失去對事物的正确看法和自知之明的。
爲什麽那麽多流量火了之後就變成高高在上的天龍人,因爲他們的世界裏都是花團錦簇曲意逢迎,長久地飄在雲端之上,自然看不見真實落地的生活。
幸好松楊有恩師丁可芒,在他飄飄然的時候,找上門去現場讓他一起演一段,一針見血的、中肯的指出他的不足,讓他發現自己是真不行,打碎他的流量光環。
不破不立,不隻是松楊要面對的現狀,也是不少流量需要面對的真實。
良币很難,但良币還在
有一說一,能讓我全程忍住血壓不升高,離不開我們過氣影後姜師母的十級嘴炮。
嘴流量花,她刀刀見血言辭犀利;怼經紀人,她幹脆利落引用現實;罵松楊,也是陰陽怪氣火力加滿,一個掃射,直接罵遍所有流量小花小生—— " 都 TM 是什麽鬼 ",看着就很爽很刺激。
還記得前兩年寫流量亂象時,大家都愛用一個形容叫 " 劣币驅逐良币 ",是的,在劇裏又一次論證了這點。
爲了蘇小糖,演技甩她十條街的姜葉要被迫下線;要保證松楊出演,好好的劇本要從頭改寫變成四不像的《子與父》,要是沒有丁可芒對劇本的堅持和師母的一番搗亂,合同都已經簽了。
這些明明不正常,卻都快成我們習以爲常的行業潛規則。
這是一個良币很難,但依然還在努力的時代。
丁可芒不是個不懂人情世故的清高藝術家,可他咬死了兩個月的排練時間不讓步,就是純粹的想爲作品負責,不然他大可以退一步,反正時間不夠演砸了挨罵的也不是他。
後面的男主之争,他惱怒生氣,也不是覺得自己被從前的學生 " 搶番 " 了,而是生氣這種罔顧劇本邏輯隻講戲份的奇葩要求,生氣松楊怎麽從個有天分的好孩子飄成這樣。
姜葉是全劇的火力輸出,而她的易燃易爆炸,正是因爲心裏自有一杆對作品要求的秤。
她看不慣有人做演員連台詞都不背,也看不上松楊經紀人那些争番位要戲份的手段。甯願自己湊錢掏腰包,特地去求過去認識的投資方(她被劇組擺了一道都沒想着求人),也不希望劇本被随意更改。
他們都是境遇不佳的 " 良币 ",可從沒有想過要放棄自己的堅持。
劇裏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松楊并不是一個無藥可救的人,他被丁可芒真的教做人之後,并不是覺得被掃了面子,像蘇小糖一樣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把他趕出劇組。
而是愧疚自己的自滿,也真的反思自己的不足。
其實,不隻是戲裏的良币們在努力,這部劇的出現,也是戲外這個行業從業者的一次努力。
把那些已經成爲行業潛規則的亂象放到明面上來嘲諷指責,那些應該被刻在恥辱柱上的數字小姐和争番大戲,在劇裏清晰地呈現,再被痛罵,何嘗不是良币們對市場糟糕風氣的一次肅清呢?
E 姐結語
我并不是反對流量演員去演話劇,相反,我非常支持那些想要沉澱自己業務能力,磨練自己基本功的演員到話劇圈紮紮實實地跟着前輩們學習。把本就不多,還被流水線劇消磨的聲台形表好好捯饬一下。
我反感的,是那些打着轉型名頭,卻隻想利用話劇小衆逼格來營銷自己如何高大上的投機者。
他們對内容沒有敬畏之心,輕則像松楊一開始那樣,壓縮排練時間,随便糊弄一下就過去;重則就是把流量的糟糕風氣帶到話劇圈,像之前某位投身音樂劇卻現場放配音的演員一樣,以自己的無知無畏去傾軋小衆藝術。
話劇之所以一直能處在表演鄙視鏈的頂端,正是因爲那是半點做不得假的東西,一台現場,一次機會,演錯了沒有重來鍵,觀衆也不會給面子。這樣一個仿佛試金石一樣的地方,卻因爲它的名氣和地位成爲别有用心者吹噓的籌碼,那該多可悲?
所以,話劇鍍金,并不是一勞永逸的新魔法,有人翻身,自然也有人鍍金不成,反而自曝自己隻是塊金都鍍不上的破塑料。
- 今天頭條の主筆 -
你的小仙女 E 姐,愛看劇的甜辣醬
值日生:油梨、小椒 美術:樹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