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酒管财經
爲了加碼大中華區市場和發展自己的獨立品牌,凱悅酒店集團選擇了 " 抱大腿 " 策略。
前兩天,凱悅酒店集團和華潤置地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和管理華潤置地旗下木棉花品牌酒店品牌。這些酒店都将加入凱悅臻選或凱悅尚選品牌系列。
凱悅臻選或凱悅尚選都是該集團的獨立品牌,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 軟品牌 "。在過去一段時間内,凱悅爲了這些獨立品牌,在中國市場找到了多個 " 靠山 ",嘗試更快布局其全球第二大市場。
而結合國際酒店巨頭在華的市場布局," 軟品牌 " 已經成爲它們加速門店擴張、增加市場占有率的重要抓手。但是," 軟品牌 " 被翻牌或摘牌的例子同樣存在。畢竟,酒店品牌方和業主的訴求并不完全一緻。
對于業主來說,還是要擦亮眼睛,認真做出決策。
爲了 " 軟品牌 ",凱悅找了新靠山
凱悅與華潤此次成立的新公司名字叫 " 潤凱控股有限公司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這個公司早在 2023 年底就已經注冊。
這個注冊時間,與今年初業内傳出 "6 家木棉花酒店登陸凱悅集團官網 " 的消息非常接近。隻是,彼時,華潤與凱悅都沒有官宣。
根據此次雙方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内容,新公司将開發和管理位于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和日照的 6 家現有木棉花品牌酒店,以及位于紹興和上海的兩家全新木棉花酒店,這些酒店都将加入凱悅臻選或凱悅尚選品牌系列。另外,合資酒店的初期目标爲新開 50 家酒店。
根據凱悅酒店官網顯示,它們擁有三個獨立品牌系列——凱悅臻選、凱悅優選、凱悅尚選。此次與華潤合作涉及到 2 個獨立品牌。
圖片來源 | 凱悅天地
該說不說,這次合作爲凱悅酒店獨立品牌發展的業績 KPI,帶來了極大的幫助。要知道,這些品牌在華發展很多年之後,目前開業的數量也就在 10 家左右。
獨立品牌,其實就是大家常說的 " 軟品牌 "。它們既有國際酒店集團的服務、标準和管理,又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特性。并且,業主有自己的獨立發揮空間。
在此之前,凱悅酒店還曾與其他本土企業簽過類似的戰略合作。
比如,去年凱悅與明宇商旅達成一緻,要聚焦凱悅臻選酒店和凱悅尚選酒店。
今年初,凱悅與黃龍酒店管理集團合作,後者獲得凱悅獨立品牌酒店與精選服務品牌酒店的特許經營授權。
不難看出,上述兩次合作,更多是與 " 同行 " 合作。它們在各自區域都是較爲強勢的酒管集團。
而此次與華潤的合作略有不同。盡管華潤旗下也有自有品牌,但是它們的優勢更多還是物業資源。
現在的世道已經變了,原本是物業多,業主都是找國際酒店品牌。現在則是好物業稀缺,國際酒店品牌開始找物業。
而物業恰恰是華潤的長闆。目前華潤置地在經營性不動産方面有超過 4000 億元的資産規模。
大家如果留神此次雙方合作,就會關注到除了這個合資品牌之外,凱悅與華潤還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以帶來更多凱悅品牌酒店,并簽約包括西安柏悅酒店和東莞安達仕酒店在内的重點項目。
也就是說,對于凱悅而言,一次合作,不僅大大加速了 " 軟品牌 " 業績 KPI 考核,還爲其他品牌的簽約提供很大的幫助,可謂 " 一石二鳥 "。
其實,在此之前,凱悅與華潤的合作就比較密切,這次屬于 " 再續前緣 "。
2009 年,雙方首次合作建設了深圳君悅酒店。截至目前,雙方合作的項目包括深圳君悅酒店、大連君悅酒店、沈陽君悅酒店、杭州柏悅酒店、合肥君悅酒店、廈門安達仕酒店以及深圳灣安達仕酒店等。
爲啥大家都在搞 " 軟品牌 "?
凱悅屬于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早的國際酒店集團。但是至今,其在華門店的數量和客房規模,排名并不靠前。通過發力 " 軟品牌 ",降低國内業主參與的門檻,或許可以加速規模上的擴張。
但是,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大部分國際酒店集團在華都在執行這一策略。甚至,軟品牌正在成爲國際酒店集團在華開啓新一輪增長的重要抓手。
前段時間,與德胧牽手的品牌——臻品之選,就是萬豪旗下的軟品牌之一(另外兩個軟品牌是豪華精選、傲途格精選酒店)。
圖片來源 | 酒店資源
洲際旗下的洲至奢選、voco、金普頓酒店及餐廳,希爾頓旗下的希爾頓格芮精選酒店、希爾頓啓缤精選酒店、LXR 酒店及度假村,雅高旗下的美憬閣酒店、Tribe 酒店等,都是各大酒店集團的軟品牌。
坦言之,國際酒店集團在華發展軟品牌,憑借自己的開發力量,整體開拓節奏都不算快。在這兩年,他們大多選擇與本土企業合作。對象要麽是同行,要麽是大的業主。前者大多在某一地域或領域具有優勢,後者則更容易帶來生意。
爲啥大家都熱衷于搞 " 軟品牌 "?
從需求端,消費者畫像更加複雜,他們的訴求更加多元。相對來講,軟品牌自帶的個性化基因,一方面擁有國際酒店集團的标準化服務,還自帶獨特性和差異化,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比如凱悅臻選系列的獨特設計,凱悅尚選的鄰裏主題,洲至奢選的個性化奢華體驗,美憬閣酒店的在地文化内核的奢華旅居體驗等。
從業主層面來看,酒店業主對于軟品牌的控制權和管理介入程度,會更多一些。另外,很多酒店物業處于升級改造階段,市場處于存量轉換的窗口期。相對來講,軟品牌對于部分硬件的标準更加包容,很多業主更容易接受。
而從品牌方來講,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加酒店點位密度,仍是國際酒店集團在華的重要考核指标。對于傳統目的地城市和一二線城市來講,很多國際品牌均已實現布局。通過發力軟品牌可以跳出原本大家默認的區域保護等條條框框,既爲消費者帶來多元化體驗,還能增加其市場占有率。
投資人得理性看待
品牌方、投資人、消費者對于 " 軟品牌 " 的訴求不盡相同。在這個生态鏈中,投資人尤其需要冷靜、理性看待 " 軟品牌 "。
一方面," 軟品牌 " 追求個性化,并追求将文化融入酒店體驗中,這是酒店産品尋求差異化的表現。
但是,如果因爲這種個性化而在服務等方面的标準不能得到保障,可能就會影響後續的經營效率。另外,對于屬地文化、在地文化的理解程度,可能也會影響到用戶的最終體驗。也就是說," 軟品牌 " 的個性化,極有可能帶來驚喜,但也會帶來很多不确定性。
這并非危言聳聽。在具體的落地項目中,上述情況已經出現,并最終影響酒店經營。
另一方面,業主方得具備一定的酒店運營管理能力。如果業主方不能對市場做出正确判斷,軟品牌并不能有效賦能具體項目。
第三,軟品牌不是靈丹妙藥,被摘牌或翻牌的案例同樣很多。
業内習慣舉的例子就是萬豪旗下軟品牌——豪華精選。該品牌的多家酒店在前些年遭遇摘牌。業内普遍認知爲,豪華精選與萬豪酒店集團在 logo 露出上沒有強關聯,辨識度不夠,影響最終的經營情況。
而回歸到最原始的經營層面,我國酒店行業早已進入存量市場競争的局面,市場需要的是長期主義者,投資人隻有耐心打磨産品,精心做好服務,在體驗上推出更加合理和适配的産品,這樣才有望在内卷狀态下覓得一絲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