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6 日,小米澎湃 OS、小米 14 新機終于面世,一并發布的還有 Xiaomi Watch S3、小米電視 S Pro 85 等 6 款 AIoT 新品。發布會現場,小米不斷将新品與蘋果對标,而其自研的澎湃 OS,成爲其新品底氣的重要來源。随着澎湃 OS" 千呼萬喚始出來 ",自研系統似乎已成爲國産手機廠商的标準動作,在業内觀點看來,一場新的洗牌之戰已拉開帷幕。
" 超級對标 "
10 月 26 日,小米澎湃 OS 暨小米 14 系列新品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宣布集團戰略正式升級爲 " 人車家全生态 ",并發布了小米澎湃 OS 操作系統、數字高端旗艦小米 14 系列,以及 Xiaomi Watch S3、小米電視 S Pro 85 等 6 款 AIoT 新品。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小米 14 似乎和蘋果 " 較上勁 ",小米方面表示," 小米 14 Pro 體現了比 iPhone 15 Pro Max 更強的創新活力,它在多個核心領域持續突破 ",并稱改款新品 " 引領高端旗艦智能手機體驗的全面跨越 "。
在業内觀點看來,如今包括蘋果在内的各品牌手機在性能、操作體驗上愈發相似,這也讓更多廠商将 " 火力 " 對準蘋果,用雷軍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 超級對标 "。
也正因性能趨同,讓國産廠商在性價比上看到了對蘋果 " 彎道超車 " 的機會,不出市場意料,本次發布的小米 14 瘋狂地堆疊性能,從芯片方面看,小米 14 搭載三代骁龍 8 移動平台,相比上一代 CPU 性能提升 32%,功耗降低 34%,GPU 性能提升 34%,功耗降低 38%。采用環形冷泵散熱系統,散熱能力提升 3 倍。
在影像方面,小米 14 首次應用徕卡 Summilux 大光圈高速鏡頭,搭配小米首顆影像傳感器 " 光影獵人 "900,讓小米 14 的進光量相較小米 13 提升 180%,也是 iPhone 15 Pro 的 1.2 倍,在暗光、大光比等特殊場景下,依然能夠精準、穩定地還原光學影調。在日常體驗方面,小米 14 屏幕采用 C8 發光材料,帶來高達 3000nit 峰值亮度,陽光下也能清晰顯示;同時小米自研澎湃雙芯電力系統,搭配高能量密度電池,DOU 續航測試結果可達到 1.43 天。
當然相比蘋果,小米最有力的 " 法寶 " 還是價格,其中小米 14 系列售價 3999 元起,高端版小米 14 Pro 售價 4999 元起。
産業觀察家丁少将認爲,長期以來小米一直留意影像方面的提升,并将其打造爲賣點之一,不出意外,新品将繼續擴大這一優勢,在骁龍的加持下,芯片等内部環節也不存在短闆,向來以使用順暢絲滑著稱的蘋果,其優勢也逐漸被抹平,包括小米在内的國産廠商,以其高性價比将持續威脅蘋果的 " 龍頭寶座 "。
澎湃 OS 成爲焦點
相比諸多硬件,本次發布會的焦點無疑集中在了澎湃 OS 操作系統,即 Hyper OS,雷軍在現場激動地表示,小米澎湃 OS 是一款以人爲中心、打造 " 人車家全生态 " 的操作系統,該款系統經過超 5000 人的研發團隊的持續打磨,融合 200+ 品類,可連接 8.2 億設備,全球首創的 " 人車家全生态 " 由此大幕開啓。
據悉,小米澎湃 OS 國内版将于 2023 年 12 月開始分批推送,包括手機、平闆、電視、攝像機等六大品類。
從小米自身的産品發展史來看,澎湃 OS 的問世可謂 " 水到渠成 ",近幾年來,小米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平闆、PC 等領域多路進軍,在造車上也未曾停步,而針對以上領域,小米開發出不同的軟件平台,如今的澎湃 OS 更像是對自家多個系統的整合。
具體來說,早在 2019 年,小米便開始并行研發純自研通用系統 Mina OS;2020 年,小米推出了物聯網軟件平台小米 Vela,被認爲對标鴻蒙 OS 的意圖明顯,不過小米 Vela 的定位是主要運行在智能家居和可穿戴等算力受限的設備上,手機、電視、PC、路由器并不是小米 Vela 的目标應用。
2021 年,小米正式宣布進軍造車,在智能汽車的競争中,車機 OS 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例如華爲主導的問界新 M7 系列搭載 HUAWEI ADS 2.0 和鴻蒙智能座艙 3.0,支持鴻蒙手機終端應用無縫上車、實現多屏、多設備聯動等,擴展了車機端應用生态,可視作一成功案例,同業競争的壓力下,自研車機 OS 對于小米來說是必選項。
如此一來,小米内部也面臨着多個操作系統的協同問題。手機上的 MIUI,面向物聯網設備的小米 Vela,面向汽車的車機 OS,還有通用系統 Mina OS 總不能各自爲戰,最終小米決定将内部的多個系統融合。
雷軍表示,小米澎湃 OS 基于深度進化的 Android 以及自研的 Vela 系統融合,重寫底層架構,爲未來百億設備、百億連接做好了萬物互聯的公有底座。
值得注意的是,澎湃 OS 并未像鴻蒙系統一樣盡量剔除安卓的元素,建立完全獨家的生态,實際上,澎湃 OS 是将自研的 Vela 與深度修改的 Linux 系統内核進行融合,對外部開放也是澎湃 OS 的重要原則,據了解,小米自研的物聯網嵌入式軟件平台 Vela 系統将全面開源,Hyper Connect 的能力、AIoT 平台 200 多個品類也向應用開發者全面開放。
丁少将指出,小米的這一抉擇既是構築 " 護城河 " 的舉措,但同時也希望最大程度上兼容市面上成熟産品,這一方面減少了與現存開發群體相割裂的風險,同時也保有拓展用戶群體的潛力。
搶占系統 " 高地 "
時至今日,自研系統已經成了各手機廠商不約而同的選擇,在将于 11 月 1 日舉辦的 vivo 開發者大會上,vivo 除了将發布自研 AI 大模型和原系統 OriginOS 4 外,也将發布自研操作系統;而 OPPO 此前已發布了首個智慧跨端系統 " 潘塔納爾 ",拓展了 ColorOS 作爲操作系統的智慧跨端能力;榮耀 CEO 趙明在接受采訪時則表示,操作系統是未來公司業務發展的全新戰略支點,單一的設備對消費者的服務空間有限,多設備的組合和融合,通過完整的解決方案組合在一起服務消費者,一定會成爲未來的剛需和必需。
在資深産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看來,各個手機廠商 " 攻堅 " 自研系統,首先是爲了增加自主性,以華爲受到制裁爲标志性事件,加快了各廠商自主研發的步伐。
2019 年 5 月,美國商務部将華爲及其子公司列入 " 實體清單 ",谷歌也暫停與華爲部分業務往來,停止對華爲在安卓系統和谷歌服務上的技術支持,華爲則在當年的開發者大會上正式推出了鴻蒙 OS 1.0。
梁振鵬談到,依賴于第三方操作系統,會讓手機廠商受制于他人的政策,自研操作系統可獲得更大的控制權和自主性,在更廣闊的範圍内,自行決定系統的功能、界面設計、更新周期等,不用和安卓的步調相協調。
另有專家指出,手機廠商自研系統,更是爲新的科技周期奠基。
丁少将表示,縱觀智能硬件系統發展史,在重大節點上,産品的外觀、性能、底層邏輯架構均會發生重大改變,在 " 長江後浪推前浪 " 的過程中,一批企業迅速崛起,另一批退出曆史舞台,如今由人工智能、萬物互聯引爆的新浪潮洶湧澎湃,傳統意義上的智能手機黯然失色,手機廠商加碼自研系統,瞄準的是包括汽車、智能家居乃至工業領域的一系列賽道。
市場現狀也佐證了專家的觀點,不光是手機品牌,通信廠商、家電企業也熱切地投身于系統研發中,例如中國移動子公司 " 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 " 近期推出了自研物聯網操作系統的叠代産品 One OS 3.0,并與寶鋼、海爾、大華等企業開展合作;而在去年 11 月召開的國際數字科技展上,中國電信也正式發布了天翼物聯 CTWing IoT OS。
在家電領域内,海爾智家的成套智能家電目前也搭載了自研的智家大腦系統;老闆電器的智能廚電則使用自研 ROKI 系統;創維集團的智能家電則坐擁 Swaoit 系統。
需要指出的是,自研系統并非總是一帆風順,折戟的企業也有不少,稱霸 PC 操作系統的微軟推出 Windows Phone 手機系統遭遇慘敗;互聯網巨頭阿裏也曾推出了針對手機的 YunOS,在生态不足和谷歌的打壓之下,在 2017 年更名爲 AliOS,将重點轉向了 IoT。
梁振鵬稱,造系統容易造生态難,想要吸引開發者,除自研系統外,還要有健全的生态系統,提供豐富的應用和開發工具,讓平台與開發者數量之間形成良性循環,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僅是技術上的問題,更是對商業推廣能力的挑戰,在這期間,企業的成本壓力不容小視。
不過專家認爲,無論如何,在各家企業紛紛沖向自研系統這塊高地時,哪個品牌也不希望慢人一步,讓自身的産業架構存在短闆," 洗牌 " 的時刻又一次到來,它發生在手機領域内,但蔓延到手機領域外。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