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開年就有兩大爆點:在《哪吒 2》熱映的同時,DeepSeek 成了互聯網上最熱門的話題,這匹來自中國的 AI 黑馬,迅速攪動了以 ChatGPT 爲首的 AI 圈。
從華爲、OPPO、聯想 moto 這類消費電子領域的廠商,到海信、長虹等家電巨頭,再到九号、極氪、比亞迪等出行玩家,紛紛宣布接入 DeepSeek,甚至連支付寶這類常用的生活應用中,也迎來了它的身影。
2 月 15 日晚上,微信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圖源:雷科技自制)
2 月 15 日,微信灰測接入 DeepSeek R1 模型,對外提供 AI 搜索功能。對此,騰訊相關人士表示,微信搜一搜在調用混元大模型豐富 AI 搜索的同時,近日正式灰度測試(抽取部分用戶體驗新功能)接入 DeepSeek,擁有灰度測試資格的用戶現在就可免費體驗 DeepSeek-R1 模型加持的搜索功能了。
而此時,距離 1 月 20 日 DeepSeek 正式發布并開源 R1,還不到一個月時間,這是微信在面對重大技術時,動作最快的一次。
随時随地,AI 搜索
想體驗微信版 DeepSeek,其實并不難。
對于獲得測試資格的用戶,隻需要點擊微信聊天界面頂部的搜索欄,就能在搜索記錄下方看到一個 "AI 搜索 " 的按鈕,然後點擊進去,就能看到這個功能提供的兩個回答模式選項了。

(圖源:雷科技)
第一項爲" 快速回答 ",其實就是微信在 2024 年下半年推出的 AI 問答功能,除了提供常規的搜索結果外,還會在搜索結果頁的頂部顯示由騰訊混元大模型 AI 生成(AIGC)之後的答案。
這個功能咱們雷科技去年就體驗過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翻一下往期的文章。

(圖源:雷科技自制,結果爲微信老版的 AI 問答)
第二項爲" 深度思考 ",是由開源的 DeepSeek-R1 模型經過長思考後提供的更全面的回答,在使用過程中,該模式會展示詳細思考推理的流程,和獨立的 DeepSeek App 并無二緻。
至于是不是 DeepSeek-R1 滿血版,我隻能說從開源聲明上看不出來。

(圖源:雷科技自制)
至于實際體驗嘛 ...
從測試來看,整個體驗流程隻能說很 DeepSeek,微信 AI 搜索會對你提出的問題進行數十秒的反複思考,然後結合聯網搜索到的信息輸出最終結果,特别是這個<think/>格式,部署過本地 DeepSeek-R1 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

(圖源:雷科技自制)
問題來了,它知道雷科技嗎?

(圖源:雷科技自制)
答案是認識,還回答得有闆有眼的,不過信息有些過時,雷科技公衆号粉絲已突破 185 萬,雷科技 MCN 矩陣的公衆号粉絲超過 300 萬,全平台真實粉絲早已超千萬。
不難看出,除了不用下載應用之外,微信 AI 搜索最大的特點其實是" 内容生态的整合 ",有消息稱該功能深度綁定了微信内容池,可以調用超 3000 萬篇曆史公衆号文章,索引 2.6 億條視頻号内容标簽,并做到實時抓取小程序服務接口。
從實測的表現來看,微信 AI 搜索的回答引用消息源,既包括了曆史公衆号推文,也包括即時的網頁信息,并且在頁面最下方還支持繼續提問,内容還可以分享給朋友或者發到朋友圈。
那我追問一下,雷科技有哪些知名的自媒體人?

(圖源:雷科技自制)
答案是我們老闆,而且這信息掌握得夠全面的(不過,信息依然不夠及時)。
讓它給我推薦幾款值得期待的旗艦手機,也是沒有任何問題,就是不知道這尚未發布的旗艦手機的定價,它是咋給整出來的。

(圖源:雷科技自制)
看到這裏,是不是感興趣了?那就到該潑冷水的時候了。
颠覆式功能,但仍在早期
首先,目前的微信 AI 搜索體驗非常輕量級。不僅不支持連續對話,也不支持上傳各種文件内容輔助提問與搜索,甚至在你退出聊天界面後,當前的對話記憶内容也會被直接銷毀,不支持保留。
其次,本次更新爲隻有部分用戶收到的灰度更新,僅有部分堪比天選之人的用戶能夠獲得測試資格。
假如你沒有這個功能,别着急,我們雷科技裏也沒幾個人能體驗上。
那麽,其他想要體驗的用戶該怎麽辦呢?
我隻能說,目前接入騰訊生态信息源的 DeepSeek-R1,除了微信測試的搜索版,還有騰訊元寶剛上線的版本。
體驗方式十分簡單,用戶隻需下載客戶端或打開網頁端,然後在模型選擇欄界面即可輕松切換 DeepSeek-R1 新模型。
我随便問了個雷科技相關的小問題,這回答也挺到位,哪怕是作爲老員工的我都不清楚雷科技有過這樣的發展史。

(圖源:雷科技自制)
想查看公衆号文章信息源,自然也是沒問題的。

(圖源:雷科技自制)
如果你沒有灰度測試資格,來玩玩免費的騰訊元寶肯定是不虧的。
微信生态的新入口
從社交媒體上的反應來看,作爲國民應用的微信,在 DeepSeek-R1 正式發布并開源的不到一個月時間内,就在應用内整合了入口,确實算是這段時間的一大爆點了。
之所以大夥都挺興奮,是因爲微信在做的事,有很多廠商想做,但隻有少數廠商能做到。
舉個例子,馬斯克一直都想把聚合社交媒體平台 X 做成一個要涵蓋使用者的 " 整個生活 " 的 " 萬事通應用 "(Everything App),而包括 ChatGPT、Claude 在内的很多 AI 應用,則是在想盡方法成爲默認語音助理,希望能成爲用戶接觸社交、内容和應用的首要入口。
而微信,在國内天然就是這樣一個入口。

(圖源:雷科技自制)
在中國,上至百歲老人、下至剛剛學會用智能手機的孩童,都已經對微信有了最基礎的使用概念,從最底層的在線社交、電子支付,到生活向的各種小程序,再到由公衆号文章和視頻号短視頻構成的龐大中文内容生态,微信早已成爲每個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些用戶可能不知道 "AI" 是什麽,不知道 "AI" 有什麽用,但是他們至少知道不懂的東西可以去搜索,然後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接觸到深度思考搜索給出來的答案,感受到不必自己篩選結果的便利性,然後逐漸地接觸科技進步帶來的樂趣。
爲微信加入 AI 搜索,可能會是目前最接近「讓 AI 普惠」的一件事情。
此外,在此之前,包括公衆号 / 視頻号在内的微信内容生态一直是相對封閉的,算是一種獨立于各大搜索引擎的存在,其他的聯網大模型自然也無法調用這些内容,而這個問題在微信 AI 搜索出來之後得到了部分解決,能做好這件事的,确實隻有微信團隊自己。
最後,在我看來," 全流程閉環 "也是微信 AI 搜索的一大價值。
用戶無需跳出微信," 提問 - 獲取圖文答案 - 一鍵轉發至朋友圈 / 群聊 ",特别适合旅行攻略整理、工作資料查詢後即時分享;而且輸入 " 如何用微信預約故宮門票 " 這類生活問題,系統不僅整合了小程序入口、公衆号攻略,還附帶了視頻号教學片段,而常規搜索可能需要跳轉第三方網站才能實現。
在我看來,這種 " 搜索即服務 " 的模式,正在模糊工具與平台的邊界;而微信過去幾年一直希望扶起來的 UGC 内容(主要還是視頻号),确實有可能被微信 AI 搜索導流實現二次激活,最終形成" 内容 - 流量 - 變現 "的新閉環。
而這,正是微信團隊翹首以盼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