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 IC)
日前,孩子王發布公告顯示,其股東持股 5% 以上股東 HCM KW ( HK ) Holdings Limited 持股比例發生變動,由 9.22% 變動至 8.08%,股份變動數量 1274.74 萬股。
根據公開資料,HCM 是高瓴資本旗下公司,在上市前,其持股比例一度達到 12.49%。在高瓴資本減持前,上半年财報顯示,孩子王營收再度下滑 4.9%。
消費複蘇的态勢下,孩子王反而困境重重。
股東減持、股份回購,股價難救
2021 年,疫情沖擊下的孩子王逆勢登陸資本市場,但随後的表現卻并不盡如人意。
特别是 2022 年,其全年股價縮水 22%,到了今年,雖然已經進入複蘇周期,孩子王卻似乎依然沒能從疫情中走出。年初至今,其股價再度縮水 24%。
在股價承壓的情況下,孩子王在去年 10 月宣布拟以自有資金回購股份,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回購價格不超過 17 元 / 股(含),回購總金額在 5000 萬元到 1 億元之間。
然而,直到今年 7 月底,回購依然沒有實施。直到今年 9 月 12 日,孩子王才累計回購了公司股份約 264 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比例僅爲 0.2374%。
然而,回購如 " 抽絲 ",減持卻如 " 山倒 "。9 月 15 日,孩子王發布公告顯示,高瓴投資旗下 HCM 出具告知函,在今年 7 月 3 日至 9 月 1 日期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由 9.22% 變動至 8.08%,減持的股份數量達到 1274.74 萬股,變動比例爲 1.15%。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财報中,孩子王透露,HCM 公司已經進行了減持,報告期内減持數量達到了 1614.16 萬股。而從下半年的态勢來看,高瓴的減持依然在繼續。
回購股份的數量甚至不及高瓴資本減持的零頭,這種情況下,孩子王的股價自然難以有起色。到今年 8 月底,其股價一度觸及 9.42 元,創造了曆史新低。
然而,導緻孩子王股價持續低迷的,絕不隻是減持,更重要的則是其業績釋放的信号。
各區域門店坪效均下滑
在上半年的财報中,孩子王再度出現業績下滑。
根據财報,2023 年上半年,孩子王實現營收 41.59 億元,同比下降 4.9%,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上半年,孩子王的營收已經出現了小幅下滑。彼時其營收 43.74 億元,同比下滑 1.44%。
與此同時,孩子王的多項業績指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爲 2.48 億元,同比減少 36.91%,主要系公司本期支付采購貨款節奏影響。公司毛利率下滑至 28.11%,同比減少 4.66%。
爲了緩解業績下滑的壓力,上半年,孩子王有意識地縮減了開支。最明顯的當屬研發投入,從 4500.3 萬元降至 2735.1 萬元,同比縮減了 39.22%;銷售費用也相應進行了收縮,從 9.14 億元降至 8.09 億元,同比縮減了 11.46%。得益于此,上半年孩子王的歸屬淨利潤 6955.16 萬元,同比增長 3.9%。
但需要看到的是,收縮開支并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效率層面,孩子王出現了全線下滑的态勢。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孩子王共新增門店 4 家,關閉門店 4 家,期末門店總計 508 家,相當于沒有增加,可各地區的門店坪效和店均收入卻出現全面萎縮。
上半年,孩子王整體門店的坪效下降 4.98%,店均收入同比下滑 6.5%。其中,無論是華東、西南、華中還是其他地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别是門店數量最多的華東地區,坪效下滑幅度最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的下滑仍然是在去年全線低迷的前提下進一步出現的。去年全年,各地區門店坪效及店均收入同樣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這樣的态勢對于孩子王來說無疑壓力巨大。
不隻是線下,線上業務也并不盡如人意。根據财報,2023 年上半年,其母嬰商品線上銷售收入 15.27 億元,占母嬰商品銷售收入比重爲 42.49%。而在去年上半年,這一數字是 18.68 億元,占比 48.61%。無論是規模還是整體比重,都出現了下滑。
在線下恢複、經濟緩慢複蘇的狀态下,孩子王線上線下卻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這樣低迷的狀态顯然并不是積極的信号。
募資擴張,能否走出逆市行情?
從上市以來,孩子王始終在加快布局。
今年 6 月,孩子王發布公告稱,拟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受讓樂友香港持有的樂友國際 65% 股權,轉讓價格最終确定爲 10.4 億元。交易完成後,樂友國際将成爲孩子王的控股子公司。公告顯示,樂友國際是母嬰童行業大型連鎖零售龍頭企業之一。對于此舉,孩子王表示,可在市場布局方面,特别是北方地區形成較強的互補效應,同時對于孩子王進入北京、拓展北方市場奠定基礎。
7 月 24 日,孩子王向不特定對象發行了 1039 萬張可轉換公司債券,每張面值 100 元,發行總額 10.39 億元。拟全部用于零售終端建設項目、智能化物流中心建設項目。
可見孩子王仍然在逆勢持續擴張。然而,其所處的母嬰賽道,正在面臨不小的壓力。尼爾森 IQ 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度末的 12 個月裏,母嬰用品全渠道銷售額下滑了 9.5%,其中線上渠道銷售額增長了 1%,而線下渠道銷售額下降了 13.5%。行業下行壓力下,孩子王自然難以獨善其身,從财報透露的信息看,其主營的奶粉業務,收入同比下滑 6.15%。
在增量市場增長見頂的情況下,隻能向存量市場尋求機會。有分析認爲,大型母嬰連鎖品牌會擁有更大的品牌和規模優勢,可以通過定制、渠道開發等方式,進一步規劃和打造自有品牌産品,從而更好的緩解奶粉業務下滑的問題。券商浙商證券也曾提到,孩子王是母嬰零售領域龍頭企業,行業競争格局持續優化,疊加獨有大店模式穩定獲新,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業績下滑、股東減持的情況下,孩子王依然沒有走出陰霾,母嬰市場面臨的增長乏力,也進一步傳導到孩子王身上,最終造成股價創新低的狀态。在多重負面壓力下,孩子王依然在堅持逆勢布局,盡快把握住存量市場,争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毫無疑問,逆勢布局的路,必定充滿壓力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