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稻葵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
來源:New Economist
(ID:jingjixuejiazhiku)
本文由新經濟學家智庫根據 9 月 4 日 " 百年變局下的中國經濟金融形勢與未來 " 研讨會暨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人民大學智庫聯合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李稻葵發言整理,略有删改,未經本人确認。
尊敬的紀行長、王校長、宋院長、王文院長,各位嘉賓:
大家下午好!今天領銜的報告《百年變局下中國金融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極富高見,我相信有關部門已經高度重視,正在轉換爲各種各樣的政策,相關的觀點我都高度贊同,尤其是我同意他們報告裏講出來的,現在一定要抓緊時機進行調整。下面我講一些簡單的觀點進行補充。
第一,中國的經濟和金融當務之急還是在國内,因爲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尤其經濟的體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刨除服務業、咨詢、金融服務等,中國經濟體量已經遠遠比美國大了。按購買力平均價來算,經濟規模早就超過美國了。所以,辦好中國經濟自己的事情就是穩定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工作,這點和當年日本的經濟情況是不一樣的。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我們中國的金融與美國、世界而言相對而言還是有防火牆,是隔離的,這就更加挑明了,我們重點之重點,要穩定經濟,穩定金融,重點在國内,不能把我們的困難過多地推給或者放在國際經濟形勢不好這個因素上。這是簡單的觀點,也許不對,供大家批評指正。
第二,如果要說國内的經濟和金融怎麽辦呢?我的觀點是,要分輕重緩急,急病馬上就要治,着急的病一定要治标,刻不容緩;緩病要治本。
什麽是急症,什麽是緩症?急症是說,中國由于房地産銷售放緩,它帶來的是開發商的資金鏈極其緊張。在資金鏈緊張的情況下,它出現了一個連鎖反應:地方政府加緊了對開發商的資金管控,說你手裏預售的錢隻能用來在本地完成本地的項目,不許還債,再有債也不許還。
同時各大商業銀行看到開發商資金鏈變緊了,之前我承諾的給你融資也不到位了,不給你融資了,我授信都不到位了。這樣一搞就出現什麽問題呢?我們開發商在各級政府以及社會輿論壓力之下,我們重點是 " 保交樓 " 而不是 " 還債 "。
這麽一搞,開發商金融的問題就會傳遞到金融業,多大呢?我算了一筆賬,小 10 萬億,接近 10 萬億。這 10 萬億的資金鏈緊張,它的違約,所謂的暴雷又會帶來我們 80 多萬億股市資金的緊張,以及基本是同量的 80 萬億以上的債券市場的恐慌。
所以,這一點一定要牢記在心,進行解決,完全有辦法,四兩撥千斤,隻要從現在開始重視它就不會發(生)出來。
怎麽四兩撥千斤?要求重點開發商企業必須和全國性大的商業銀行合作或者重點放在商業銀行這邊,必須事先承諾的信用貸款到位,不要按照傳統的做法一個個項目去談,在總部這個層面,銀行總部和開發商集團就要開始集體授信,隻要一點點錢,我的計算是幾百億授信能解決 10 萬億潛在的金融債務違約,能避免影響上百億金融資産恐慌。
什麽是緩症?緩症很多,主要是三個方面:
1. 地方債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地方債不解決,地方政府捉襟見肘,他現在很多日常的運營都滿足不了,怎麽能夠積極地搞招商引資,開發項目呢?中國經濟沒有地方政府積極運作,經濟的活力就沒了。
怎麽解決?方向很簡單,必須由中央政府發國債,建立資産重組公司,一個個地,或者選幾個案例和地方政府重組。
2. 民營經濟投資積極性必須要保護。
今天剛剛報出一個新聞,發改委下面要成立一個 " 民營經濟發展局 ",非常之好!我和同行們一直在呼籲,對民營經濟一定要發展,那邊有國資委對國有經濟發展,光有工商聯是不夠的,工商聯和國資委在政府中的層級是不夠的,所以,現在發改委下面成立這個局,希望發改委下面至少副主任兼任這個局長,這樣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才相對平衡一點。
需要民資委,現在民資委分爲兩部分,一是工商聯,二是發改委下面的這個發展局。金融層面,還得由央行牽頭搞民營經濟貸款委員會,專門要增加對民營經濟,尤其是成熟的、較大規模的民營經濟的貸款規模。
3. 必須要找到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基建過去是增長點,房地産是增長點,這兩件事兒不能說熄火了,我堅定地相信,這一輪經濟調整恢複之後,房地産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産業,畢竟我們 35% 的百姓長期住在農村,65% 出城市的中間很多居民還沒有自己的房子,他們是我們的保潔阿姨、快遞小哥,他們還要買房子,所以,房地産還是一個重要的産業,隻不過它不像以前那樣風風火火,成爲第一大産業了。
基建也仍然重要,隻不過它相對拉動能力在下降,因爲中國傳統基建規模已經非常好了,水平非常高了。
除此之外怎麽辦?一定要有新增長點,看得見摸得着的增長點,我堅定地認爲是能源轉型,就是要把過去我們大量地依賴進口原油這件事兒加以解決。怎麽解決?
今天沒時間展開,我們研究院做了很多基礎性的,結合清華,各個工程學院的院士們一起讨論,現在非常成熟的,馬上可行的就是綠色甲醇,光伏、光能,光伏和風能結合起來,電解水,波動的光和風、電解水産生甲醇,甲醇直接燒,直接就代替柴油,這個技術我們花了十年功夫,要感謝山東濰柴動力的譚旭光董事長和吉利集團的李書福董事長,十年難得一見,這個技術已經解決了,完全用内燃機燃燒 100% 的甲醇,産生排出來的廢氣是柴油的 1/20,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經常說國十、國十二技術都達到了,不是國六了。
用甲醇技術唾手可得,未來 10 年之内能形成 5 萬億以上的投資規模,每年産值 1-2 萬億,我們 120 多億的 GDP 中間,這是不得了的一個增長點。
總之,這份報告非常及時,非常重要,一定能發揮積極的國内國際的重要作用,我隻是拾遺補缺,提一點個人的觀點,不當之處請各位同行,各位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各位。
排版 | 沈望望
編輯 | 米禾 輪值主編 | 夏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