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太平洋科技
從 8 月底華爲 Mate 60 Pro 開售以來,關于華爲 5G 和芯片一直是時下熱門話題,而與之相關的最新話題,是一個略帶争議的 5.5G。
近日,在 2023 全球移動寬帶論壇期間,華爲發布了全球首個全系列 5.5G 産品解決方案。華爲稱,該解決方案将通過寬帶、多頻、多天線、智能、綠色等方面的創新,提供十倍網絡能力。
什麽是 5.5G?大部分人聽名字應該也能猜個大概,無非是 5G 的進階版,或者邁往 6G 時代的過渡階段。這也并非新鮮事,4G 時代也曾在 2015 年前後誕生 4.5G 概念。
5.5G(即 5G-Advanced)就是 5G 和 6G 之間的一個過渡期,由于移動通信技術叠代周期較長,通常在 10 年左右,且每一代通信技術性能差異較大,因此業内需要對中間技術也進行命名。
(圖源:華鑫證券)
當然,它也不隻是一個名字,而是具有切實提升的技術特性。
但是另一方面,5G 已經全面商用 4 年,曾經展望的 " 殺手锏 " 應用至今仍未出現,不少人對 5.5G 同樣持有保守态度。
5.5G 有什麽不同?
簡單來說,5.5G 相當于一款銷售周期很長的車型,做了一次中期改款——主要設計和産品特性都得到延續,但一些配置會有所升級,在用戶反映的問題較多的功能上做了一些優化,同時加入了時下熱門的配置。
因此,5.5G 主要是在 5G 基礎上做到了兩點:如虎添翼和查漏補缺,例如網速更快、延遲更低、連接數量更多等,以及爲後續的 6G 做一部分技術探索。
對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主要關注點可能集中在網速、延遲等方面。對此,華爲也有精确總結,稱 5.5G 相比目前的 5G 能力,将帶來 10 倍的網絡性能提升:
10 倍體驗:網速峰值從 1Gbps 提升到 10Gbps
10 倍連接:5.5G 引入 Passive IoT(無源物聯)技術,支撐千億物聯網連接
10 倍确定性:時延、定位、高可靠性能力 10 倍提升
10 倍能效:移動網絡每 Byte 數據傳輸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可減少 10 倍
10 倍智能:自動駕駛網絡從 L3 級别提升到 L4 級别,網絡運維效率提升 10 倍
簡單來說,5.5G 将實現下行萬兆(10Gbps)、上行千兆(1Gbps)的峰值速率,以及毫秒級時延、低成本的千億級物聯網。
如果細化到産品和體驗上,大概就是,3D 類應用将成爲主流,比如線上 3D 商城、4K VR 遊戲、裸眼 3D 等。沉浸式交互體驗将成爲重要的互聯網内容方向,例如蘋果明年初即将發售的 Apple Vision Pro。相比其他 VR/AR 産品,Apple Vision Pro 在内容上的一大升級是擁有極高清的畫面和極低的延遲,因此它們對網絡有着極高的帶寬要求,而 5.5G 便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之一。
根據行業預測,5.5G 時代沉浸交互業務的用戶數有望超過 10 億,較目前增長 100 倍。
5.5G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新特性是 " 感知能力 ",咋聽起來和網絡好像沒什麽關系,但事實上它可能成爲 5.5G 最重要的 " 殺手锏 "。
随着物聯網的發展,如今各種智能設備對高頻定位需求(尤其是室内場景)越來越大,且高頻,爲此 5.5G 将具備更強的終端感知能力,以及高精定位能力。這些能力意味着 5G 的能力邊緣已經不再僅限于連接技術,超越了狹義通信的範疇。
在這方面,無源物聯網将是體現 5.5G 感知能力和連接能力的代表,無源物聯網主要通過能量采集、反向散射通信、低功耗計算三方面技術來實現,适用于标識類連接,支持高精度定位、微型傳感類連接能力,同時可大幅降低 IoT 的成本。
在 OPPO 研究院發布的《零功耗通信白皮書》中,總結了無源物聯網的主要應用場景:工業傳感器網絡、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能倉儲、智慧農業、智慧城市、能源領域等,以及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以及醫療護理等方面的應用。目前,一些企業已經實現無源物聯網小範圍落地,包括物流倉儲管理、藥品追蹤等場景。
在今年 2 月的 MWC23 上,華爲也展示過 5.5G 時代的 5 大主要特征:10Gbps 體驗、全場景物聯、通信感知一體、L4 級别自動駕駛網絡、綠色 ICT。
總的來說,5.5G 雖然看上去隻是 5G 的升級版,但也加入了許多新特性,而它們将是後 5G 時代的重要支撐,或者成爲 6G 時代的基礎。
什麽時候能體驗到 5.5G?
和前幾年運營商對 5G 的熱捧一樣,5.5G 同樣不遑多讓。目前,包括中國、科威特、沙特、阿聯酋、西班牙、法國等全球各地 20 多家運營商,都對 5.5G 進行了關鍵技術的驗證。
據華爲相關人士透露,最早今年底,各大手機廠商旗艦手機将達到 5.5G 的網速标準,下行速率将達 5Gbps,上行速率将達 500Mbps,真正的 5.5G 手機可能要到明年上半年到來。
但是,5.5G 最大的問題,或者說不确定性就像大衆對現在的 5G 的評價:究竟有什麽是隻有 5G 能做到的呢?
如今社交媒體上用戶對 5G 的吐槽已經相當普遍,例如知乎上就有多個閱讀量超千萬的 5G 話題——無一例外,它們幾乎都抱有質疑。
更快的網速、更低的延遲這些都是前幾年 4G 升 5G 的浪潮中被反複宣傳的話語,然而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人用着 5G 套餐,卻開着 4G 的流量—— 5G 太耗電,4G 網速夠用。
正如有網友調侃:"5G 都沒玩明白,怎麽又來個 5.5G?" 不管是 5G 還是 5.5G,似乎都還差了一口氣。
如今,全球 5G 商用已經走過 4 個年頭,華爲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近期也表示,目前全球已經部署超過 260 張 5G 網絡,覆蓋了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在 5G to C 市場,全球 5G 用戶接近 15 億;而在 5G to B 市場,包括礦業、港口、制造業等行業均大規模部署了 5G 應用。
産業界對 5G 在行業中的典型應用已經達成共識,如遠程控制、視頻回傳、機器視覺、設備定位等,其價值不言而喻,但普通民衆就是很難感知到 5G 帶來的具體改變。
"5G 的能力和作用目前更多集中在行業領域,在消費應用側則未能充分體現。" 中國工程院院士邬賀铨在今年 6 月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表示,礦業、港口、電力等重點行業的 5G 應用解決方案廣泛,但是消費者對于 5G 感知并不深刻,而 5.5G 可能是破局關鍵。
因此,對大部分普通人而言,5.5G 的具體感知還得等。
參考資料
到底該如何看待 5.5G? 鮮棗課堂
從 " 入門 " 到 " 頭秃 ",一文搞懂 " 無源物聯網 " 物聯網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