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vb 動脈網
如果要問這個春節期間最火的話題,賈玲與其新片《熱辣滾燙》無疑是其中之一。作爲家喻戶曉的國民笑星,賈玲的 " 富态 " 形象一度深入人心。但爲打造該片,賈玲在一年内成功将體重降低了 100 斤。這也引發了公衆的巨大好奇,營造出空前的話題感,加之本身不俗的影片質量,使得該片在上映 11 天後票房已突破 30 億,成爲中國影史第 20 部票房破 30 億的影片。
抛開電影本身不提,必須要承認能夠在一年内減重 100 斤的确殊爲不易,這也再次引爆了公衆的減重熱情。根據多方數據,各項與體重管理相關的業務自電影上映以來都呈現暴漲的趨勢。在這背後則是一個已有千億元規模,正向萬億元規模進軍的減重市場,市場規模之大,公衆熱情之高都令人咂舌。
減重賽道将助推新 " 藥王 " 登頂,但 " 躺減 " 并不現實
嚴格來說,肥胖實際上是一種對健康構成風險的脂肪異常或過度積累的慢性疾病。WHO 将 BMI(體重指數)≥ 25kg/㎡定義爲超重,BMI ≥ 30kg/㎡則爲肥胖。由肥胖引發的并發症不計其數,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代謝疾病,這些疾病恰恰也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
事實上,隻要能夠控制體重,現有的很多健康問題都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盡管如此,要實現長期的體重控制并不容易。絕大多數肥胖的本質原因在于人體攝入的能量大于人體消耗的能量,這就意味着,要控制體重要麽減少能量攝入,即 " 管住嘴 ";要麽增加人體消耗能力,即 " 邁開腿 "。然而," 管住嘴,邁開腿 "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确很難。
尋找可以輕松減肥的手段自然成了大衆最熱切的需求——幾十年前的減肥茶,後來的拔罐、針灸等無不如此。司美格魯肽等一幹 GLP-1 藥物則是聚光燈下的最新主角。
這種諾和諾德旗下的長效 GLP-1 受體激動劑其實已上市多年,最初主要用于糖尿病。這類藥物可以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從而促進葡萄糖代謝,降低血糖。有意思的是,研究發現,GLP-1 同時還有延緩胃排空的作用從而抑制食欲,使其可以達到極佳的減重效果。
在兩大慢病都顯示出明顯效果的司美格魯肽迅速向 " 藥王 " 發起沖擊。2022 年,司美格魯肽銷售額高達 108.82 億美元,到了 2023 年,其銷售額更是翻了一番多,達到約 212 億美元,距離藥王 "K 藥 " 的 250 億美元僅一步之遙。
這其中,Wegovy 自 2021 年在美國獲批用于肥胖适應症以來,銷售額呈現爆炸式增長,2023 年銷售額已達 45.48 億美元,較 2022 年同比上漲 407% 之多。諾和諾德也在國内申請了減肥适應症,并正開發用于減重的口服版司美格魯肽。
事實上,盡管司美格魯肽在國内尚未獲批減肥适應症,但不少人已将其用于減肥,甚至一度導緻糖尿病患者用藥困難。按照這一趨勢和增速,司美格魯肽在 2024 年晉升 " 藥王 " 當在情理之中。
其他藥企也在全力跟進,比如禮來。其 GLP-1 藥物替爾泊肽降糖版 Mounjaro 和減重版 Zepbound 分别在 2022 年和 2023 年獲得美國 FDA 批準上市,同樣增長迅速。尤其是減重版 Zepbound 具有比司美格魯肽更好的減肥療效臨床數據,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爲禮來貢獻了 1.76 億美元的收入,并被認爲在 2029 年銷售額預計達到 270 億美元。對于這些沖擊 " 藥王 " 的藥物,減肥在其中的推動力可見一斑。
盡管并未得到證實,但體重管理專家紛紛猜測賈玲的減重過程中也使用了 GLP-1 藥物," 賈玲減肥用的什麽藥 " 一夜之間成爲了一個熱門的搜索條目,微信群也頻頻轉發類似 " 賈玲使用的是某某公司的減肥藥物 " 的謠言,甚至拉動了相關企業股價上漲。場面之火爆,蔚爲壯觀。
表面上來看,司美格魯肽等 GLP-1 藥物的問世似乎終于讓人們找到了一條 " 躺平減肥 " 的捷徑,隻要打上幾針,吃上幾顆藥就可以輕松減重十來斤。但事實上,對于多數體重并未達到藥物治療标準的 " 減肥愛好者 " 而言,單純依靠藥物控制體重的副作用可能會大于其帶來的收益。
對于 GLP-1 藥物,FDA 通報的最常見胃腸道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等,更有甚者可能會出現腸梗阻、胃輕癱等更爲嚴重的疾病。
除了藥物本身列出的一長串消化系統的副作用外," 司美格魯肽臉 " 則是另一項讓人憂心忡忡的副作用。一部分使用者因爲體内脂肪短時間的快速流失會導緻皮膚松垮,不再緊緻,反映到面部則是憔悴 " 顯老 " 的面容。雖然身材苗條了,但面部卻 " 老 " 了,這恐怕也并非使用藥物減肥的初衷。
此外,停藥即反彈的現象也同樣出現在 GLP-1 藥物上,一項臨床試驗顯示,在接受司美格魯肽治療的參與者停藥一年後,減輕的體重恢複了超過 50%。一方面,基于 " 是藥三分毒 " 的心理,大衆不太能接受長期持續使用減肥藥。
另一方面,這些藥物的價格仍然頗爲昂貴,經濟上也難以承受。粗略統計顯示,美國患者每月在 GLP-1 藥物上花費約 1300 美元,每年花費超過 15000 美元。即使僅僅隻是将貨币單位換算爲人民币,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顯然,即将登基新 " 藥王 " 的司美格魯肽等一衆 GLP-1 減肥藥,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十多年前,酷愛遊戲的 IT 編輯程政曾經是一位 230 多斤重的大胖子。當時,由于過于肥胖,30 來歲的程政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年紀輕輕就患上了重度脂肪肝。程政痛定思痛,開始了艱難的減肥曆程。
親朋好友最初并不看好他的減肥。但程政用科學的減肥方式和驚人的毅力堅持了下來,一年後再次驚豔亮相已成爲健碩的小夥。爲了幫助更多和他一樣的肥胖人群,程政開設了一家私教健身工作室,在當地也小有名氣。
" 我大概用了一年時間減了 100 斤,差不多勻速每月減 8-10 斤,從 230 多斤到最低時的 130 多斤。當然,中間有短暫的平台期。當年并沒有這些神藥,主要還是‘管住嘴,邁開腿’ ",程政向動脈網介紹道。
"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案例,司美格魯肽确實可以明顯降低體重,但它本質上還是控制能量攝入,跟節食減肥的原理本質上一樣。另外,當不再用藥物控制後,體重還是會反彈。以我多年的經驗來看,減肥唯一正确的方法隻有一個,就是改變自己那些發胖的不良生活習慣 ",他進一步補充道。
數字醫療切入減重機會多多,但關鍵難點仍待解決
雖然正确答案顯而易見,但實踐起來卻頗爲困難。程政坦承,減肥中最大的困難就是持續堅持:" 要運動或者健康飲食幾天誰都能做到,但想要減肥成功,至少要持續幾周、幾個月,甚至以年爲時間單位。" 相對運動,管住嘴是一件更困難的事。程政表示,多數減肥失敗往往是周一到周五健康飲食,周末兩頓大餐就打回原形。
在這種背景下,數字健康顯然可以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尤其對于社恐人群和 996 打工人,堅持每天前往健身房或許有一定難度,但每天抽出 15 分鍾居家訓練,能夠堅持下來的可能性或許就更大了一些。雖然仍然依賴于用戶自身的依從性,但數字健康 App 所提供的趣味化、社群化的監督方式的确也可以提升用戶依從性。
随着 AI 技術的成熟,一些數字健康 App 已經可以根據用戶情況生成個性化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案,也可以實時反饋用戶的訓練情況。比如,通過可穿戴傳感器或者 AI 視頻識别訓練姿勢是否正确,并向用戶反饋正确的動作等等。
這種居家的健身熱潮正在形成。Keep 運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李東安就向動脈網表示:" 春節期間,受到賈玲瘦身成功的帶動,大衆的健身積極性顯著提升,Keep 天貓旗艦店單車環比增長 219%,跳繩環比增長 487.82%,瑜伽墊環比增長 182.45%,壺鈴環比增長 325.74%。"
" 我也使用過數字健康 app,這種記錄減肥的過程确能激勵自己堅持下去。一方面,app 可以拍照了解攝入食物的熱量,記錄自身體重,做合理的規劃。另外一方面則是完成計劃的每天運動、站立和熱量消耗的目标。看到一個個圓環被拉滿還是蠻有成就感。另外,還可以看到自己在朋友中的排名。這些功能都能給用戶堅持下去的成就感,社群功能也會讓大家覺得在減肥這條路上并不孤單 ",程政表示數字健康技術的确可以在漫長的減重過程中發揮相應的作用。
利用數字健康進行體重管理正在開始成爲一個熱門的話題。Omada Health 和 Noom 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通過 11 輪融資累積融資額 5.285 億美元;後者更是通過 10 輪融資 6.589 億美元,尤其是 2021 年的 F 輪融資額高達 5.4 億美元,在整個數字醫療領域也是數得着的大額融資。
一些其他賽道的數字健康企業也正跑步進入體重管理賽道掘金,僅僅在 2023 年,Welldoc、LifeMD、Hims&Hers 等知名數字健康企業都宣布推出數字體重管理方案。不少針對慢病,尤其是糖尿病的數字療法主要通過改變生活方式的方式控制血糖,在客觀上的确也可以起到體重管理的作用。因此,預期未來會有更多的數字健康企業會進入這一賽道。
相比之下,國内數字化減重市場進程要更慢一些,正處于起步階段。一些入局較早的數字療法企業經過考慮,選擇從門檻相對較高的需要醫療幹預的細分賽道切入。比如,南大菲特就選擇與三甲醫院的肥胖門診合作,爲已經達到肥胖标準,需要醫學幹預的肥胖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據介紹,迄今爲止,南大菲特的解決方案已經幫助超過 3 萬名肥胖患者獲得了疾病的改善以及體重數據的下降。
2021 年 2 月,南大菲特遵循醫學指南自主研發的 CIMWM 模式在國内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 11 家中心共同開展的臨床幹預試驗研究報告在 Nutrition & Metabolism 在線發表,證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生活方式管理能更有效的提高肥胖症患者依從性從而達到生活方式重塑的效果。
另一家聚焦于康複治療的數字療法企業術康同樣在醫學減重領域獲得很好的成績。
通常肥胖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經過術康運動康複治療的大量慢病患者,最終在獲得相關指标穩定的同時常常伴随着體重下降。參與醫學減重的人群多伴随基礎疾病,所以他們的減重過程更需要關注安全性和穩定性。在術康的多個減重訓練營中,對成員的最終目标除了體重變化,其他健康相關指标也是關注重點。
術康開展的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疾病減重訓練營均取得了平均體重下降的好結果,其中一位成員經過半年嚴格執行 " 運動處方 + 營養處方 ",成功減重 44 斤,體脂率下降 15.4%,BMI 從超重降到正常成年人水平,同時血糖、血壓、血脂等相關指标降到正常範圍。
術康體重管理管線負責人向動脈網介紹," 營養處方 + 運動處方 " 雙管齊下,可實現患者成功減重且長期穩定的效果。患者隻需要利用術康數字療法産品算法,将拍照識别的 2D 平面照片轉換爲 3D 來估算食物重量,實時記錄營養攝入情況,同時執行術康 App 的運動處方。除了常規醫學減重,術康還爲減重手術圍手術期的患者提供數字化的康複治療方案,幫助他們安全度過術後康複階段過程,也讓他們的體重不反彈。
盡管減肥看上去對于數字療法企業是一大機遇,但面對普遍認知中醫療屬性偏弱的 " 減肥 " 這件事,如何體現醫療級體重管理方案的優勢就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 我覺得首先是切入口的問題,比如術康的醫學減重服務于更需要醫療手段幹預的人群,這樣定位更爲精準,當然我們也暫時放棄了大衆的減肥賽道。相對而言一些大衆的減肥賽道暫時就沒有辦法觸及。"
這是因爲嚴肅的數字醫療需要面對嚴厲得多的監管。以數字療法爲例,作爲一種軟件醫療器械,天然面臨相關法律的嚴格監管,在常規渠道進行推廣受到的制約更多," 雖然我們的産品也可以在 App Store 或者安卓應用市場中推廣,但比起普通的數字健康 app,需要更加注意言辭 "。
這與數字健康 app 的寬松監管形成了鮮明對比。動脈網也發現一些 C 端較爲流行的數字健康 app 會避免将自身與醫療關聯,以免違規。
不過,這也并非全然是壞事。相比 C 端,來自于醫療機構的背書的權威性是完全不一樣的。舉例來說,肥胖患者面對來自路邊廣告傳單的解決方案和醫療機構給出的解決方案,其信任度和重視程度顯然完全不一樣。
目前,數字療法并沒有官方的展示渠道,這就極大地限制了其推廣,完全沒有發揮出軟件的優勢。動脈網認爲,德國和比利時的經驗或許值得借鑒,前者爲通過審批的數字療法建立了官方網站和列表,可以方便包括患者在内的參與各方了解這些醫療級産品的信息;後者囊括的範圍則更大,還将不少具有醫療屬性的數字健康 app 都涵蓋其中。
" 其次,相對普通的數字健身,數字醫療的結果導向是不太一樣的。前者可能更爲表面,偏重外觀上的改變,比如健身後的體形又好看了一點。數字醫療的結果會更偏重内涵,更爲偏重醫療導向,比如你的脂肪肝指數又下降了一點。" 該負責人向動脈網表示。
毋庸置疑的是,雖然整個市場仍處于前期探索,但數字醫療,尤其是數字療法在體重管理領域的機會和潛力是巨大的。其所依賴的通過改變生活方式的理念恰好也是減重最爲核心的手段;而在另外一方面,數字療法與減重藥物以及減重手術等手段的結合也爲其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2024 年,會成爲減重數字療法起飛的開始嗎?就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