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芯流智庫獨家獲悉,英偉達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重要合作夥伴、智能駕駛 Tier1 頭部廠商德賽西威正在推進智駕芯片研發。
知情人士認爲,在芯片制程上,德賽西威極有可能選擇 5nm。
就國内市場而言,方案商、主機廠都意識到了芯片閉環的重要性,Momenta、蔚來等廠商已經搶先進行布局,其它廠商也會先後有所行動。
芯流智庫在調研中發現,就國際形勢而言,5nm 制程在較長一段時間将是智駕芯片廠商所能觸達的天花闆節點。既然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都是該檔位的競争,新玩家們普遍會選擇一步到位,打出競争力,德賽西威應該也不例外。
關于德賽西威閉環芯片的動機,有相關人士指出,其背後可能有主機廠支持,德賽西威已有方案商基礎,主機廠希望間接支持其完成全棧自研,然後實現垂直整合。
面對新一輪的競争态勢,國産智駕廠商正在着眼于出海。
據悉,在歐洲市場,主機廠選擇智駕廠商的原則是擁有成熟的能力和特色,不願意像中國市場一樣中途培養,也沒有國内車廠的耐心。基于此,對于智駕能力相對成熟的廠商來說,海外市場也許是一片新的藍海。
無論是着眼于出海還是布局軟硬件協同,智能駕駛行業已經逐漸觸及現有硬件能力的瓶頸,迫切需要産品創新帶來新的動力。
在這一背景下,未來的汽車智駕市場需要新生代,更需要新産品。搜索添加作者微信 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汽車智駕行業進展。
更多深入文章,請參閱:《保住吉利項目!黑芝麻上市的三角迷局》。
以下爲正文:
芯流智庫獨家獲悉,知名智駕 Tier 1 廠商德賽西威即将進軍智駕芯片。
此前,德賽西威是英偉達在中國支持的第一家自動駕駛 Tier 1 廠商。
一位業内人士認爲,在芯片制程上,德賽西威極有可能選擇 5nm。
就國内市場而言,方案商、主機廠都意識到了芯片閉環的重要性,Momenta、蔚來等廠商已經搶先進行布局,其它廠商也會先後有所行動。
就國際形勢而言,5nm 制程在較長一段時間将是智駕芯片廠商所能觸達的天花闆節點。
美國希望對國内芯片算力進行限制,在算力不高的情況下,5nm 足夠使用,突破 5nm 則意味着背後有較高的算力需要承載。因此,一旦國内芯片制程向 3nm、4nm 制程突破,美國極有可能采取強硬措施。
因此,5nm 剛好卡在了一條敏感線上,既然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都是該檔位的競争,新玩家們普遍會選擇一步到位,打出競争力,德賽西威應該也不例外。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企業輕資産運營選擇将芯片産業鏈部分環節外包。例如特斯拉、Mobileye 等都曾外包芯片設計、服務、運營等環節。
值得注意的是,德賽西威目前座艙、智駕兩條腿走路,在兩個領域均表現亮眼。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2 年德賽西威乘用車智能座艙(高通平台)域控制器前裝市場份額達到 24.2%,在國内廠商中排名第一,從全球來看,僅次于偉世通。2023 年上半年,德賽西威智能座艙産品市場占有率、裝機量繼續排名第一。
業内人士普遍認爲,随着座艙産品的逐漸成熟,研發能力和工程落地能力對德賽西威同樣重要。
智駕方面,據公開消息,德賽西威旗下的 IPU03、IPU04 兩款産品都屬于 L3 級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其中 IPU04 面向 L4 級别,是目前全球算力最高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強軟硬一體化能力是德賽西威的新方向。
不僅如此,智駕中低階算力芯片産品定義逐步成型,市場普及已成趨勢。
BEV+Transformer 的端到端算法框架正在快速普及,其能夠減少感知任務中識别、感知和預測的誤差,通過神經網絡做到端到端優化,推動感知模型通過自學習的方式快速叠代。
這意味着,2024 年中低算力平台将持續普及,高階智能駕駛裝車率會持續提升,站在這一節點,業内人士評價德賽西威算法功力不錯,和主機廠關系也很好,此時下場做芯片有相對優勢。
關于德賽西威閉環芯片的動機,也有相關人士指出,其背後可能有主機廠支持,德賽西威已有方案商基礎,主機廠希望間接支持其完成全棧自研,然後實現垂直整合。
業内人士告訴芯流智庫,戰略打法上,大部分 Tier1 廠商受此前國内某廠商成功案例啓發和刺激,希望趕在其新一代芯片發布或量産之前完成布局,打出競争力。
因此,大批熟悉 L3、L4 級别算法的 Tier1 廠商試圖通過閉環硬件能力實現對标甚至反超。因此,這批閉環芯片的 Tier1 廠商大概率會沖刺最高的配置。
生态關系上,德賽西威與國内多家芯片廠商都有合作關系。值得一提的是,德賽西威與一汽集團、富奧汽車共同成立富賽汽車,參投黑芝麻智能。随着德賽西威閉環芯片,未來兩者可能會形成競争關系。
可見,德賽西威對智駕芯片作壁上觀已久,與黑芝麻等國内廠商也磨合多時,或許早已充分洞悉芯片層面的卡點和産品定義的關鍵,此時下場,對于曾緊密合作的黑芝麻等智駕芯片廠商,預計将帶來沖擊。
有關黑芝麻智駕芯片的曲折進展,請參考《保住吉利項目!黑芝麻上市的三角迷局》。
面對新一輪的競争态勢,相關人士表示,國産智駕廠商正在着眼于出海。
據悉,在歐洲市場,主機廠選擇智駕廠商的原則是擁有成熟的能力和特色,不願意像中國市場一樣中途培養,也沒有國内的耐心。基于此,對于智駕能力相對成熟的廠商來說,海外市場也許是一片藍海。
除此之外,一個近在眼前的問題是,華爲産能正逐漸複蘇。
某業内人士告訴芯流智庫,華爲相對于其它廠商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實現 " 全國産化 ",這個标簽在市場上的殺傷力巨大,當美國禁令把算力和性能天花闆封住,華爲全方位掌握國産供應鏈上下遊的時候,其他廠商接下來要怎麽突破?
這一背景下,如果墨守成規,極有可能陷入新一輪的價格戰中,自研 IP 或者尋找差異化也許還有一線生機,提前着眼于出海也不失爲權衡的策略。
據公開消息,德賽西威在出海上較爲積極,2022 年于歐洲、日本、墨西哥建立工廠及辦公室,并與保時捷、捷豹路虎、SUZUKI、SEAT 等海外頭部客戶達成合作,未來或将持續開辟海外市場獲取新的增長動力。
一位業内人士感慨道," 智駕芯片如今戰局激烈,原來做手機芯片、安防芯片的,都在跑步進入這個賽道,需要防止過熱,盡量避免低價競争 "。
當然,雖然人人都不希望價格戰,但僅以深圳某車廠爲例,采購就是看價格,低價往往比公司背景更有競争力。國内車市都是卷卷不休,智駕芯片想要置身事外,幾無可能。
實際上,無論是着眼于出海還是布局軟硬件協同,汽車智駕行業已經逐漸觸及現有硬件能力的瓶頸,迫切需要産品創新帶來新的動力。未來的汽車智駕市場需要新生代,更需要新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