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天給爸爸關上一扇門,這扇門由我來重新打開!"9 月 14 日,在安徽省立醫院,00 後小夥殷徐按照醫生指示,爲失聰 53 年的父親殷浩傳戴上了人工耳蝸。
父親戴上耳蝸後,殷徐對着他不停地喊着 " 爸爸 ~ 爸爸 ~"。父親認真聽着聲音,模仿兒子的口型,也發出了類似的音。這一刻,一家人不禁熱淚盈眶。
01
9 月 14 日一早,殷徐帶着父母從安徽蚌埠趕到合肥。半個多月前,殷徐的父親順利進行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現在他傷口痊愈,可以正式‘開機’了!"
在取了人工耳蝸外機後,殷徐和父母來到醫院耳蝸調機室門口等待。母親靠着殷徐坐下,期待之餘仍有些緊張。耳蝸調試之初,殷徐一直蹲在父親身邊,握着他的手不停撫摸安慰。
醫生通過鼓掌進行測試時,殷徐緊盯着父親的反應,當調試成功的一刻,父親豎起了大拇指," 他的意思是能聽見 ",殷徐和母親終于露出笑容。
随後,殷徐沖着父親大聲地喊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聲 " 爸爸 "," 因爲他聽不到,以前我從來沒喊過。" 重複喊幾次後,聽到父親嘴裏也跟着發出類似的音,殷徐和母親,以及視頻通話中的姐姐流下了眼淚。
這一天,父親等了 53 年,殷徐也終于圓夢。殷徐告訴總台記者,他從高中時便關注人工耳蝸的信息,直到大學畢業終于湊夠了費用。" 十幾萬元的總花費,醫保報銷後隻要四萬多元,再加上人工耳蝸廠家的補貼,最終花費不到三萬元。"
雖然醫生之前表示,這個年紀即使裝上人工耳蝸也很難再學會說話,但殷徐和父親都很堅持。" 爸爸能聽到聲音,大緻說出簡單的詞,我們已經很滿足了。"
02
3 歲時,殷浩傳因發高燒注射藥物導緻失聰。多年來,他和家人都是通過自創的 " 手語 " 進行交流。
雖然父親聽不見,但在殷徐眼中卻是個 " 超人 "。" 爸爸會好多東西,學習能力也強。他會擀好吃的面條,會用縫紉機補衣服,木工、瓦工、電工的活,他都能幹,拖拉機、摩托車也能修。"
殷徐介紹說,父母平時都在工地打零工。父親做泥瓦工,在工地上幹活時,一些工友離得遠,叫他的方式不是用手,而是用小石子砸他。" 他說想戴個‘耳機’,這樣别人喊他就能聽見。" 殷徐說,當父親用手比劃這件事時,他很是心疼。
大學期間,爲了減輕家裏負擔,殷徐做過各種兼職,當保安、送快遞、擺攤、端盤子 …… 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咬牙去幹,靠自己掙出了學費和生活費。畢業後,他回家做起自媒體,積攢下給父親治療的費用。
受到網友關注後,有好心人表示願意幫殷徐承擔父親的治療費用,但殷徐婉言謝絕了。" 我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給爸爸裝人工耳蝸可能是我這輩子最有成就感的事。"
03
現在,殷徐已經帶着父母回到老家。他告訴總台記者,父親剛聽到聲音時還比較緊張,現在慢慢在适應,有點好奇和興奮。" 他會敲桌子、敲門去聽聲音,還會把小鴨子拿到耳邊去聽叫聲。現在喊一聲‘爸爸’,他能聽到,我覺得這就夠了,努力沒有白費。"
殷徐表示,自己接下來會幫助父親做一段時間的康複訓練,讓他更加适應人工耳蝸。" 現在他聽到的聲音還比較雜亂,希望經過訓練後能聽得更清晰,從人群中分辨出不同的聲音。"
殷徐還在網上學習了不少 " 教失聰人士說話 " 的視頻資料,希望能教父親一些常用詞,如吃飯、睡覺、洗澡等。" 我們最期待的,是他能叫出家裏人的名字。"
等父親恢複好之後,殷徐下一步計劃帶父母出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爸爸最想去北京,去看天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