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在證券市場,投資者常常受到的主要危害之一,就來自于高估值。而且,投資者越是喜歡跟風、喜歡追逐短期暴漲的股票,那麽這些暴漲股票的估值往往就随着其價格變得更高,投資者受到高估值的危害就更大。
曾經高估的 " 茅股票 " 帶來的危害
在 2020 年底到 2021 年初,内地資本市場對高估值股票的寵愛,曾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在當時,有不少投資者挂在嘴邊的,甚至是 " 怕高才是苦命人 "、" 越貴越買越便宜越賣 " 這樣荒謬的口号。
在投資中,當然是買的越便宜越好,怎麽可能買的貴反而更好?有鑒于當時市場情緒的極度不理性,我于 2021 年 1 月 9 日在《證券時報》撰寫了《資本市場沒有永動機》一文。在時報同仁的大力推廣下,這篇文章被當時不少投資者閱讀,爲大家清楚的指出了當時高估值股票可能帶來的巨大危害。
結果,兩年半過去,當時高估值的股票雖然不少企業資質不錯、甚至被投資者冠以 " 茅股票 " 的昵稱(意思就是像貴州茅台那樣好的股票),但是仍然沒給投資者帶來正回報。從 2021 年 1 月 9 日到 2023 年 7 月 6 日,Wind 資訊編制的 " 茅指數 "(代表了當時高估值、市場追捧的一類 " 茅股票 "),從 701,158 點下跌到 459,981,跌幅達到 34.4%。
盡管高估值往往帶來危害,但是不少投資者仍然對它趨之若鹜。原因很簡單:估值高的股票往往短期價格表現極好(否則估值也上不去這麽高)。何曾想,在 " 短期價格表現好 " 這層糖衣下,包裹的卻是高估值的毒藥。
芒格的前置條件
從上述宏觀的層面,我們其實不難理解高估值給投資帶來的危害。但是,在更加微觀的層面,高估值也會以 " 潤物細無聲 " 的方式,損害我們的股票組合在長期的價值增長。不過,許多投資者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伴随着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思想在國内的部分普及,不少投資者學會了 " 要買高 RoE 公司 "(RoE 意味淨資産回報率)的道理。主要的原因,在于芒格曾經說過 " 一家公司的長期股價增長會和它的 RoE 近似 "。于是,很多投資者就以爲,買高 RoE 公司就行,至于買入價格和估值?随它去吧。
殊不知,芒格在說 " 長期股價約等于 RoE" 時,并沒有考慮到中國市場會給高 RoE 公司持續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PB(市淨率)的情況。根據他的經驗,資本市場的定價往往是比較有效的。
也就是說,芒格所說的 " 長期股價增長會和 RoE 類似 ",是有 " 資本市場定價大多時候不離譜 " 這個前置條件的。缺了這個前置條件,如果股票的估值一直很高,那麽長期的股票價格增長,會遠遠低于 RoE。
這就好比我們說 " 飲食規律有益健康 ",其實還包含了一個前置條件 " 吃的東西也要健康 "。否則,一個人天天三頓飯按點吃,每頓飯都吃大魚大肉再來半斤白酒,怎麽也不會有益健康。其實,芒格也經常說估值的問題,隻是被人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而已。
一個模型說明高估值在微觀層面的危害
讓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說明高估值是如何在微觀層面危害投資回報的。也就是說,高估值是如何讓芒格所說的 " 長期股價變化約等于 RoE",變成 " 長期股價變化少于 RoE" 的。而這種危害的來源,就是分紅再投資。
假設一家公司,RoE 是 30%,那麽如果在不分紅的情況下,投資者購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的确會得到每年 30% 的淨資産增長。問題是,很少有公司不分紅。而對于高 RoE 公司來說,長期不分紅則往往又會導緻 RoE 的降低。
那麽,如果我們假設以上這家公司的分紅率是 50%,同時市場因爲喜歡這家公司,給出了 10 倍的高估值,那麽投資者得到的實際年度淨資産增長是多少呢?
首先,30% 的 RoE 隻有 15% 留存在公司,這部分帶來的淨資産增長是 15%。其次,剩下 15% 的分紅,如果再投資則隻能以 10 倍 PB 買入,那麽得到的淨資産增加是 1.5%。兩項相乘,我們會發現當一個 30%RoE 的公司,以 50% 的分紅率運行,那麽投資者得到的淨資産增速隻有區區 16.7%(1.015x1.15-1)。
很明顯,對于高估值公司來說,分紅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企業如果沒法把每年賺到的現金留下來、繼續獲得高 RoE,那麽當投資者拿到現金、再買回股票時,投資者所持有全部股票對應的淨資産增速,會遠遠小于企業的 RoE。
而由于長期股票價格增速近似于淨資産增速,在以上這個例子中,在分紅和高估值的雙重作用下,投資者的長期回報率也就會遠小于 RoE。
低估值的饋贈
反過來,當股票估值極低時,分紅帶來的複利再投資,則會讓投資者獲得的基本面增速,遠高于企業的 RoE。如果說高估值帶來的是危害,那麽這種現象我們則可以稱爲 " 低估值的饋贈 "。
還是以上面的簡單模型爲例,如果一家公司,RoE 隻有 10%,分紅率也是 50%,PB 則隻有 0.5 倍,那麽投資者獲得的基本面增速,則會遠遠高于 RoE 所帶來的 10%。
讓我們拆開來看:當企業盈利了 10% 以後,留存 5%,這部分帶來的淨資産增速是 5%;分紅的 5%,則被投資者以 0.5 倍 PB 繼續買入股票,帶來的淨資産增速是 10%;兩項相乘,得到的數字是 15.5%,和上述例子中 30%RoE 的股票帶來的 16.7% 的增速,幾乎沒有差别。
由此可見,當估值過高的時候,高 RoE 公司給投資者帶來的長期基本面增長也會減慢。反之,當估值過低的時候,即使是一般般的公司,也會帶來優秀的資本回報。在以上的模型中,RoE 爲 30% 的公司和 RoE 爲 10% 的公司,帶來的基本面增速竟然幾乎相同。
那麽,芒格爲什麽說 " 企業的 RoE 長期近似于基本面的增長 " 呢?看看他和巴菲特買入喜施糖果時候給出的報價,我們就知道了。
喜施糖果公司是巴菲特和芒格的經典交易之一,這家公司的 RoE 非常高。那麽,巴菲特當時是以多少估值買入的呢?在 1972 年,巴菲特花費 2,500 萬美元買入喜施糖果公司,當時公司的 RoE 大約是 25%。巴菲特付出的價格,PE(市盈率)是 12 倍,PB 大約是 3 倍。
可見,當芒格說出 " 企業的長期 RoE 約等于基本面增長 " 的時候,他是萬萬沒有想到,後代居然有人抱着這句話不放,用 10 倍 PB、甚至二三十倍、三四十倍 PB 買入 RoE 在 20% 到 30% 的好公司、還以爲自己抄對了股神的作業:這真是 "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高估值的糖衣
那麽,爲什麽高估值有這麽多宏觀和微觀上的危害,很多投資者還特别喜歡高估值的公司呢?其實,投資者們喜歡的并不是高估值本身,而是高估值股票身上的那層糖衣:這層糖衣就是最近暴漲的價格。
一般來說,高估值的股票隻有兩種出現方式:要麽企業自己實在太差,年年虧損、年年折損淨資産,要麽最近一兩年股價漲的太好。一般來說,資本市場喜歡的都是後一種。
有意思的是,當股價表現特别好的時候,上漲的股價不光會影響投資者的情緒,也會影響市場上對這隻股票的評價。人們一邊按下買入的按鈕,一邊也會不自覺的宣傳企業的利好消息:畢竟有誰會一邊說我買的股票其實不行、一邊買入呢?
于是,在鋪天蓋地的利好消息、和日日飛漲的股票價格互相支持下,高估值股票就成了資本市場的香饽饽。人們懷抱美好的預期,以遠高于合理水平的價格買入,不知不覺之中,高估值的危害就由此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