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鍾靈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2023 年,華爲再出王炸
2023 年底,有兩個值得關注的事,正好都和華爲有關。
一個是在華爲花粉年會,餘承東透露了重大訊号:
" 華爲明年将會推出鴻蒙原生應用與原生體驗的産品,那将會是整個中國終端類操作系統的真正的王者。
到時候你可以看到,我們怎麽樣能夠改寫這個行業的曆史,當我們被制裁之後我們就沒有供應,我們這個市場還是非常沉寂的,但我們回來了。"
想象空間很大,明年也許是國産底層操作系統的新拐點。
另一個是華爲發布問界 M9。餘承東稱這款新車—— 1000 萬内最好的 SUV,也是陸地上最強悍的 SUV。
被評價爲 " 含華量 " 最高的問界 M9,一經發布就火了。
用餘承東的話講,華爲重回賽場。"4 年多以前,我們遇到了多輪制裁,去年業務跌到谷底,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挺過來了,熬過了最困難的寒冬。"
除了新車,在問界 M9 及華爲冬季全場景發布會上,餘承東還宣布了 nova12 新機、FreeClip 耳夾耳機、智慧屏等新品。
一部手機一台車能攪動全網甚至整個中國市場,恐怕隻有華爲。在這次年底發布會上,一支全新的品牌視頻,講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爲什麽這麽多人關心華爲,支持華爲。
視頻開篇" 以行踐言 "四個字,就是答案。
2013 年,巴塞羅那移動世界大會正式開幕前夕,華爲終端首次發布了全新品牌理念:Make it Possible,也就是以行踐言。
同樣在十年前,華爲發布了首款 Mate 手機,甚至一開始反響平平。
2023 年," 以行踐言 " 的華爲,和賽力斯合作推出問界 M9,售價最高能達 56.98 萬元,這麽高端的車型,預定已超過 5.4 萬台。
也是十年後,華爲曆經圍追堵截,拿出了争氣機 Mate60,沒有任何預熱,直接上市銷售,讓華爲手機銷量份額漲到了目前的 19.4%,位居國内市場第一。
Counterpoint 統計數據顯示,整個 10 月份華爲手機的增長率超過了 90%。
爲什麽這些數據讓人激動?因爲我們看到了什麽叫做真正的 " 以行踐言 ",看到了中國高端制造業長達四年的合力突圍,看到中國汽車産業高端化破局,還有國家戰略性産業新一輪技術變革的增長潛力。
那個能打的華爲,一直都在。
餘承東罕見流淚:" 在一起就可以 "
華爲被打壓,已經 1690 天。在華爲軍團動員大會上,任正非說過這樣一段話:
" 我們要用艱苦奮鬥、英勇犧牲,打出一個未來 30 年的和平環境 …… 讓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負我們。"
生存戰到今天已經四年之久,身爲華爲頭号猛将,餘承東每次露面都是刀槍不入的樣子,一出場滿嘴豪言壯語。
之前的發布會上,餘承東說了好幾次遙遙領先,被全網調侃。有些不理解華爲的人,甚至專門拿這個詞,譏諷嘲笑餘承東。
而在花粉年會上,因爲這四個字,餘承東罕見地流淚了。
當他透露完明年華爲的進展,在沒有人組織的情況下,底下觀衆真誠地齊聲大喊 " 遙遙領先 ",一陣接一陣。
餘承東站在台上先是咧嘴笑了,忽然用手背迅速抹了抹眼角,鎮定完神色才開口:
" 其實遙遙領先非常不容易,每一個領先背後,都是我們研發創新、技術投入和不斷努力的結果,非常非常不容易。我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繼續在遙遙領先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會上,餘承東三次鞠躬感謝用戶。
" 要麽發展下去,要麽從地球上消失,華爲終端業務沒有退路。" 壓力最大的時候,餘承東就一個人在街上走,也不知道要去哪,就是一直走到天亮。
" 以當時華爲的處境來說,我必須要做出一台很強的手機,等下去就是送死,但是大家告訴我,如果做不成我也一樣會完蛋;那段時間我經常半夜睡不着覺,自己在馬路上走,走啊走啊一直走到天亮,我也會害怕,我害怕做不成,害怕華爲的手機業務會因此告别曆史舞台。"
但後來餘承東走出了一條路子,原話就是" 在一起就可以 "。
這也是餘承東極爲少見的煽情。那是 2020 年,華爲遭受前所未有大挑戰時,華爲終端 BG CEO 餘承東曾做出的承諾,也是華爲的承諾。
要做到這句話有多不容易,要知道,從 2019 年華爲受到制裁開始,每年少了 2000 億人民币以上的營業收入。
隻要在一起,能打的國産就一直在
什麽叫和合作夥伴在一起?
打仗在一起,2021 年,華爲跟賽力斯合作,一年多做了三款車,餘承東後來說," 我們白天、夜裏、周末、節假日都在工作,幾班倒,并行戰鬥 ";
拉夥伴一把,華爲作爲企業,在 2022 年曾率先給内部服務類商戶免租 6 個月 + 減租 9 個月,甚至連已經進到兜裏的預收租金,也如數退還。
分錢不眨眼,2023 年,華爲在政企業務上投入超過 50 億元夥伴激勵,同比增長 35%。
什麽叫和研發人員在一起?就是保住高精尖人才,保住研發投入。
華爲在全球有 21 家研發機構、36 個聯合創新中心。截至 2022 年底,華爲全球研發員工超過 11.4 萬名,占員工總數的 55.4%,一半都是研發。
2022 年,華爲研發經費投入超過 1600 億元人民币,在全球排名第一,相當于每天燒掉 4.38 億元去搞研發。把這個緯度拉長到十年,華爲已經累計研發投入近 1 萬億元。
什麽叫和開發者在一起?餘承東說:" 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每一位開發者,都是華爲要彙聚的星星之火 "。
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如今,華爲雲全球開發者數量已超過 500 萬人,合作夥伴 42000 多家,雲商店 SaaS 應用已達 10000 多個,與全國 110 多所高校合作培養數萬名專業人才。
鴻蒙生态的設備數量已超過 7 億,已有 220 萬 HarmonyOS 開發者投入到鴻蒙世界的開發中來。
什麽叫和消費者在一起?答案不言而喻。拼盡全力給用戶提供最好的産品,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比如 Mate60 Pro 誕生在夾縫裏,卻硬生生幹成全球首款能衛星通話的智能手機。
餘承東也曾公開對購買 Mate50 和 P60 系列的華爲用戶表示感謝:
" 在華爲最難的時候,真金白銀的支持了華爲,在這個 5G 時代沒有嫌棄華爲的 4G 手機,更沒有嫌棄沒有麒麟芯片的華爲,這兩部系列的銷量爲華爲提供了非常強大的資金支持,讓華爲能夠繼續堅持下去!"
最後千言萬語隻剩餘承東的一句:" 我們又活過來了 "。
正如 12 月 26 号發布的品牌視頻所呈現的,每個行業每個角落,都有在一起的故事。
C919,是我國第一架具有完全知識産權的國産大飛機。完成商業首飛的那天,從機上走下一群身穿橘色工作服的人。
他們就是國産大飛機 C919 的試飛員,也出現在了華爲發布會的視頻中。
試飛員和飛行員,一字之差,截然不同。飛行員需要飛得穩飛得準,試飛員專往危險地帶沖。比如失速試飛。
要知道,失速情況下,操控不當,飛機機體會産生裂紋、斷裂,甚至解體。而試飛員,得讓大飛機極速下墜,在十幾秒之内,高度驟降最多上千米,然後拉杆操作,挑戰飛機性能極限。
很多人不了解,駕駛艙内,試飛員座椅邊上,有個應急離機出口。" 當飛機發生問題的時候,這裏有一個小小的炸藥包,會把這個門炸開。"
這就是和中國航空事業在一起的試飛員們,以身試險,通力配合,才飛出國産大飛機的安全 " 紅線 "。
越到艱難處,越要在一起。
救援重慶山火的 " 摩托騎士 ",兩個輪胎一身泥,把物資手手相傳至救援前線。
來自 " 村 BA" 的少年球王和他的隊友,從縣城水泥地一直打到全國賽場,奪下 MVP。
13 歲的張鎮浩,和師兄師弟從小練習舞獅,拳腿功夫配合無見,讓前童的 " 古鎮舞獅 " 火遍全球 ……
在一起,家鄉就在。在一起,理想就在。在一起,傳承就在。
對于中國企業來講,競争和分歧沒什麽可怕。因爲隻要在一起,那個能打國産就一直在。風暴和打壓又有何懼?
" 在乎我們的人和我們在乎的人一起向前,就沒有害怕二字。尋找方向的人和尋找方向的人一起向前,本身就是方向。"
終于,華爲等到了同飲慶功酒那一天
" 我們在爲自己,也在爲國家。爲國舍命,日月同光,鳳凰涅槃,人天共仰。曆史會記住你們的,等我們同飲慶功酒那一天,于無聲處聽驚雷。"
任正非這段話,在網上廣爲流傳。
在 1660 天中,根據華爲高級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春波統計,華爲已經組建了 20 多支軍團,打過 9 次重大 " 會戰 "。
2019 年 " 松山湖會戰 ",華爲集結 2000 多名全球工程師,對全球通信受限緊急補缺," 這是華爲有史以來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最具挑戰性的技術攻堅。"
2020 年 " 三丫坡會戰 ",實現去美國化的硬件、操作系統等自研。
2020 年 " 錦城會戰 ",主要解決存儲 ALL IP 高可靠性、低時延問題。
2021 年的 " 太平洋會戰 ",解決存儲領域的受制于人的問題。
2021 年的 " 錢江會戰 ",打造鲲鵬和昇騰的競争力。
2021 年的 " 珠峰會戰 ",提升數通領域競争能力。
2021 年的 " 阿波羅會戰 ",主要解決數字能源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2022 年的 " 雲山會戰 ",主要解決财經服務的 IT 連續性問題。
2023 年 12 月 , 将成立 " 算力平台先遣隊 ",5000 人編制,搶灘 "AI 諾曼底 "。
整整四年硬戰,終于到了華爲同飲慶功酒的時候。百年聞所未聞的打擊下華爲交出戰績:
13000+ 顆替代元器件開發
4000+ 電路的反複換版開發
1.1 億行代碼自維護可演進
500+ 個硬件技術瓶頸突破
280+ 軟件根技術攻克
7000+ 任務令開發
3.3 億台華爲設備搭載鴻蒙
12 萬件全球專利(截至 2022 年)
過去," 活下來 " 是華爲的最低綱領。" 有質量地活下來 ",成爲現在華爲 20 多萬人的最高綱領。
怎麽站着把錢掙了,餘承東曾放話:
" 華爲擁有最優秀的團隊、最優秀的人才。如果說今天都活不下去了,哪怕出去做鞋子做襪子,華爲都能打造世界級品牌。"
" 但是說你爲啥不去做鞋子、做襪子呢?因爲技術含量太低了,連做家電我都不願意做,因爲我們這個由奢入儉難,我們做技術含量太低的東西,浪費我們的人才。"
越到難時,越做難事。這就是有尊嚴地活下去。華爲一如既往,上演了向上捅破天,向下紮下根的故事。
(1)手機領域:" 巨大突破,連馬斯克的星鏈都沒有實現 "
華爲拿出全球首款搭載雙衛星通信的手機 Mate60。這是繼 Mate7 之後,華爲再一次爲國産手機發展帶來一個偉大時刻,引領國産手機技術自主可控。
用中國郵電大學的呂延傑教授的話講:" 我們通常說的普通手機進行直連衛星語音通話都是要用很大天線很笨重的專用手機,由此可見,華爲必然在耗能和天線上做了巨大突破,這是連馬斯克的星鏈都沒有實現的。"
這背後離不開華爲研發團。他們掃網測試全網 100+ 城市,解決 1000+ 技術 bug,優化 30+ 無掃網城市的衛星信号,最終保障全網信号覆蓋度 100%。這項技術,足以推動了整個衛星通話産業的發展。
同時,物理可變光圈、昆侖玻璃、玄武鋼化等引領行業的創新持續湧現,成爲華爲常态。
(2)操作系統領域:入選 2023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榜單
前段時間,鴻蒙入選由中科院發布的 2023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榜單。
與之并列的是,ChatGPT、中國空間站、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白鶴灘水電站、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RTS,S/AS01 瘧疾疫苗、Spot & Atlas 機器人、锂離子動力電池、無人駕駛航空器。
" 國之重器 " 無需多言。鴻蒙迅速生長爲第三級,成爲發展最快的操作系統。如今,鴻蒙已有超過 1 億行代碼,超 2 萬個 API,超 7 億鴻蒙生态設備,每秒鍾就有 8 人升級系統。
位居榜單之上,鴻蒙二字身後,站滿了研發人員、合作夥伴、220 萬 HarmonyOS 開發者,以及 5000 萬用戶。
這一刻,足以證明華爲已不是非科技突破的孤膽英雄。無數企業和華爲戰在一起,中國産業鏈和華爲戰在一起。
(3)AI 領域:盤古大模型登上《Nature》,震撼學術圈
除了應用在自動駕駛、生産制造等領域,今年盤古大模型還震撼了學術圈。
因爲解決了中期氣象預報精度不足的世界級難題,華爲盤古氣象大模型進行氣象預報的論文,登上《Nature》。
這是中國公司首次單獨發表文章在該雜志文章,而且沒有任何國外科研機構參加。
而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畢恺峰,16 歲拿到 2015 年全國中學物理競賽金牌,2016 年就讀于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2019 年到華爲實習,畢業後加入華爲雲成爲一名工程師。
僅僅 3 年後,他的名字和華爲一起,出現在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學雜志之一《Nature》上。
任正非一度很痛苦國内人才流失。他說:" 我們中國的雞不要總是跑到别人的窩裏去下蛋,我們斥巨資買來國外的設備與技術,結果發現竟然就是從中國下的蛋,我們還要花高價錢從國外買回來。一直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要讓我們中國的雞回到自己的窩裏下蛋。"
于是 2019 年華爲提出了天才少年計劃。
今天,這種信念有了回響。
結語
念念不忘 , 必有回響。這句大家都聽過太多遍了,其實是出自李叔同《晚晴集》。
原文是這樣說的:
世界是個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你大聲喊唱,山谷雷鳴,音傳千裏,一疊一疊,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1994 年,華爲規模做到一個億的時候,任正非正在給員工做飯加餐,忽然拿着鏟,沖出廚房大喊,未來通信市場 " 三分天下有其一 "。
2023 年,遭遇四年打壓,市場份額上華爲在通信領域仍然位居第一,年營上今年收重回 7000 億 ,技術上華爲 " 将開啓不受限制的技術研發之路 "。
這四年來,老将餘承東也有很多心聲。
2020 年,他說,在一起就可以;
2021 年,他說,走最難的路,見最美的景;
2022 年,他說,跨越山海,終見曙光;
2023 年,他說,輕舟已過萬重山。
寫在今年的最後幾天,我們再次聽到了屬于華爲來自時代激蕩的回響:" 遙遙領先 ",一聲接一聲,振奮很多人。
也在這裏祝福步履不停的各位 ,心中有念,回響将至,2024 年,遙遙領先。
參考資料:
[ 1 ] . 華爲 4 年啓示:如何提升在逆境中的生存和創新能力,華夏基石 e 洞察 [ 2 ] .
[ 2 ] . 過去這四年,華爲突破了什麽,甯南山
[ 3 ] . 成就華爲的五種力量,藍血研究
排版 | 星辰
編輯 | 星辰 輪值主編 | 孫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