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24 日訊(記者 王碧微)近日,三度沖擊資本市場的周六福回複了深交所對其本次 IPO 的首輪問詢。距首次 IPO 已有五年,曾被深交所重點問詢的商标、加盟商、存貨等問題依然遭到重點關注,周六福的回應能否打消監管疑問,仍待觀察。
對賭壓身 周六福三闖 IPO
過去的五年間,周六福曾兩度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均以失敗告終。
2019 年,周六福因所聘會計師事務所正中珠江作爲康美藥業長期審計機構,在康美财務造假東窗事發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IPO 之路随之中止,并在同年 12 月最終遭發審委否決。2020 年 9 月,周六福再度向證監會遞交上市申請材料,但因經營存疑,被證監會第十八屆發審委第 154 次會議二次否決。今年 2 月 28 日,周六福正式啓動第三次 IPO,目前剛剛結束第一輪問詢。
周六福爲何如此執着于資本市場,屢敗屢戰?這或與其身上與資本的協議有關。
2018 年 8 月至 2018 年 11 月,永誠貳号、金玉福源、架橋合利、徐波、道陽君瑞等投資方分别與周六福實際控制人李偉柱及周六福公司簽署對賭協議。
協議規定,若公司未能在 2020 年 6 月 30 日前向中國證監會申報 IPO 材料并取得正式受理,或者公司未能在 2021 年 12 月 31 日前實現在上海或深圳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或以投資方同意的估值被上市公司并購,投資方有權向李偉柱回售所持公司全部或部分股份。
有資本市場人士告訴記者,因爲在 A 股是同股同權,即老股東需與中小股東享受同等權利,原則上發行人需要清理含有特權的對賭協議。
因此,2019 年 8 月,在周六福遞交招股書前夕,周六福及其實際控制人李偉柱與上述投資方重新約定此前的業績承諾以及股權回購等特殊權益條款終止。
在 2020 年周六福二度上市失敗後,或爲保障投資人權益,2021 年 12 月,永誠貳号、金玉福源、架橋合利、徐波、華拓至遠、明陽投資等投資方分别與實際控制人李偉柱重新簽訂補充協議。
規定若公司未能在 2022 年 6 月 30 日前向中國證監會或滬深交易所申報 IPO 材料并取得正式受理,或者公司未能在 2024 年 6 月 30 日前實現在上海或深圳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或以投資方同意的估值被上市公司并購,投資方有權要求李偉柱回購投資方所持公司全部或部分股份。
協議還規定,如本次 IPO 失敗,回購條款自動恢複履行,且如李偉柱逾期支付股份回購款的,每逾期一天,應向投資方支付應付款項萬分之五的違約金。
目前,外部股東合計股權比例爲 3.91%。可見,于周六福而言,沖擊資本市場已是必選項,如不成功或将支付巨額回購款,對實控人現金流造成極大影響。
商标官司 400 餘起
回到周六福公司本身,作爲上市心情迫切的知名珠寶品牌,爲何在資本市場屢戰屢敗?公司商标問題或是重要原因。
在國内的珠寶市場," 周氏 " 家族占據了半壁江山。不同于發家香港、創始人都姓周的周大福、周生生,周六福起源于深圳水貝,創始人是來自潮汕的李姓兄弟。2004 年,周六福品牌誕生,但此前周大福等 " 周氏 " 品牌以及六福珠寶均已是知名珠寶品牌,周六福的名字本身也常被消費者認爲有 "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 的意味。
模仿與被模仿在業内已是司空見慣,周六福自己也受到 " 被模仿 " 的困擾,深陷商标糾紛。從 2019 年首次 IPO 到此番上市,周六福與香港周六福珠寶金行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香港珠寶金行 ")的商标糾紛一直是證監會關注的重點。
根據問詢回複,過去三年内,周六福與香港珠寶金行及其相關方的民事訴訟(商标侵權糾紛 / 不正當競争糾紛)案件數量高達 401 件,其中已結案的爲 299 件。已結案案件中,法院認定周六福的行爲構成侵權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的案件爲 273 件。
爲何周六福作爲馳名商标,仍會有 20 餘起案件未勝訴?北京清律律師事務所知識産權律師高孟宇告訴記者,據公開可查詢的判決顯示,大部分法院認定金行方侵權;在不認定侵權的法院中,有的認爲被訴侵權行爲屬于在第 35 類 " 特許經營 " 服務而非第 14 類 " 珠寶 " 商品上的使用,有的則認定是對企業名稱的規範使用。
周六福方面向财聯社記者表示,"(未勝訴案件)主要是由于對方工商信息發生變更,法院要求重新起訴以及在法院引導下進行和解等原因而作爲結案統計。并且,即便是我方未勝訴,也不意味着香港珠寶金行有權使用争議商标,因爲商标的使用須由商标局做出裁定。部分案件由于不同地區法院審理時效的不同而尚未作出判決。"
不過,一位 Pre-IPO 企業法務主管也告訴記者,即使法律上周六福勝算更大,但此次商标之争對于周六福品牌的傷害仍然不可忽視,周六福後續進行維權、打官司等仍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記者翻閱大部分案例了解到,周六福前述幾次維權失利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2013 年 6 月,周六福關聯企業香港周六福曾與香港珠寶金行的實控人張建斌簽訂《和解協議》,約定香港周六福同意張建斌及其親友開設總量不超過十家的店面使用 " 周六福 " 系列關聯商标以及香港周六福企業字号。小部分法院認爲相關的被告商家符合協議内容。
此外,香港珠寶金行确實爲寫着 " 香港周六福珠寶金行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 字樣的注冊商标的商标權人。據天眼查,目前金行旗下仍有 26 個注冊商标,多數寫着上述字樣,其中 4 個商标狀态爲已注冊,3 個是等待實質審查,已被判決無效的僅 7 個。
高孟宇律師告訴記者,雖然我國是商标注冊取得制國家,但商标的成功注冊并不是一勞永逸,商标即便取得注冊仍要經過無效等程序的檢驗,仍要通過善意的使用去積累商譽。在申請注冊具有惡意的情況下取得的商标注冊證書,雖然具有權利外觀,但不應當受到我國《商标法》的保護。
不過,在仍有部分商标合法的情況下,金行仍在持續使用含有 " 周六福 " 字樣的商标。點開香港珠寶金行的官網,仍赫然寫着 " 香港周六福珠寶金行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 的字樣,香港珠寶金行在内地的 400 餘家加盟商或直營店裏亦有不少仍挂着上述字樣的招牌。對于周六福而言,維權之路或仍漫長。
加盟成最大收入源 鑽石存貨或有跌價風險
除去商标官司,周六福還曾因依賴經銷模式、存貨大幅增長且占比居高不下等原因遭深交所質疑,本次 IPO,上述問題仍是監管的關注重點。
據招股書,截至 2022 年末,周六福擁有加盟店 3974 家,自營店卻僅有 78 家。2020-2022 年,周六福加盟模式營收占總營收比例分别爲 66.77%、57.45%、50.81%。盡管呈逐年下滑趨勢,依然是公司最大營收來源。
" 公司一直重視加盟模式和自營模式的均衡發展,上述經營模式均爲珠寶首飾行業的常見銷售模式,各有優缺點,在運作良好的情況下,均對品牌發展有積極的助益。" 周六福方面向記者表示道。
但高加盟比例帶來的最大弊端或是周六福對加盟商掌控較弱,品控無法統一。根據公開資料,過去幾年中曾有多起因加盟商未明碼标價、計量違法等行爲造成的處罰。
從 2015 年至 2023 年初,周六福在招股書中披露遭到 450 多起投訴。其中,來自市監部門出具證明或确認函的有 344 起,來自消委會出具證明或确認函的有 107 起。
周六福方面向記者表示," 考慮到公司擁有 4000 多家門店以及線上排名靠前的銷售規模,450 多起投訴隻是少數偶發情形,公司絕大多數渠道的商品和服務能夠令消費者滿意,否則如果真的内控不嚴、品牌受損,公司也不可能在近些年取得快速發展。"
不過,據黑貓投訴數據,周六福近 30 天的投訴量爲 120 起,周大福爲 52 起、周生生爲 11 起、六福珠寶 18 起,周六福在該平台的投訴量遠高于同行。
此外,鑽石存貨的跌價也是周六福必須面對的問題。根據國際鑽石交易所 IDEX 的價格指數,從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7 月,鑽石價格指數已從峰值 158.39 下跌至 116.5,跌幅高達 26.45%。
根據招股書信息,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周六福登記鑽石原料 1.12 億元,庫存鑽石鑲嵌産品 4.72 億元。庫存鑽石商品已連續兩年上升。在鑽石可能進入 " 高買低賣 " 的情況下,周六福存貨減值壓力不小。
對比從前,周六福在經營上存在的問題或多或少仍然存在。在此情況下,周六福的 IPO 之路能否順暢走下去,财聯社記者将持續關注。
(編輯 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