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海芯華夏 ( 430706 ) 、吉峰科技 ( 300022 ) 、神州信息 ( 000555 ) 、天禾股份 ( 002999 ) 、隆平高科 ( 000998 ) 、新天科技 ( 300259 ) 、新洋豐 ( 000902 ) 等
本文核心數據:市場需求 ; 市場規模預測
1、智慧農業概念辨析
智慧農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決策、生産、流通交易等深度融合的新型農業生産模式與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對人、機、物等的全面連接,一方面對農業生産進行全流程跟蹤式監測、管理,以數據驅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實現更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農業産品的種、管、采收、儲存、加工等 ; 另一方面打通供需連接渠道,打造快速、高效、精準的農業産銷生态系統,重塑農業與消費者之間雙向互動關系,構建起覆蓋農業全産業鏈、全價值鏈的全新生産和服務體系。
智慧農業不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的簡單應用,它具有更爲豐富的内涵和外延,它既是農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具象化、系統化呈現,同時也是一種新業态、新産業,将重塑生産形态、供應鏈和産業鏈,在推動農業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等方面蘊含着巨大潛力。
2、智慧農業中種植精準化需求
5G、AI、大數據、雲計算、IoT 等數字技術讓農業作物監測成爲現實,農業不再 " 靠天 " 吃飯,我們正在進入智慧農業時代。早在 90 年代的美國農場就已經形成了現代化的農業生産系統,依靠自動化和智能化的農機設備确保了種植、噴藥、施肥、收割等工作的高效精準。如今,這類以規模化、機械化爲特征的精準農業方式,也已經在我國少數糧食主産區和大型國有農場實現,但并不适合那些更加多樣化、高附加值的瓜果蔬菜等精細種植類型。因此,精準農業的種類也在逐步豐富,比如走集約化、高産值的溫室種植路線,走精細化人工管理的生态種植園等 ; 同樣,精準農業的内涵也在豐富,随着新型傳感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精準農業正在向智慧農業邁進。
目前,我國主要在大田和大棚兩個場景中采用了智能技術。
3、智慧農業中養殖精細化需求
近年來,我國家禽養殖業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因 " 非瘟 " 造成存欄猛降、豬肉缺口、豬價長期高漲等 ; 另一方面,随着市場需求的增加,家禽養殖業産能的急劇擴增。于此,養豬企業必然也面臨着人員需求的增加,特别是養豬轉養雞的企業,人員需求難以滿足,生産管理不能及時跟上,導緻不少新晉養殖企業 ( 場 ) 在市場和疾病的雙重壓迫下,管理方式與動物健康和動物福利的矛盾日益突出,家禽養殖企業整體生産水平持續走低。
在此背景下,利用智能化技術實現智慧養殖大有可爲。通過物聯網實現環境數據、每隻家禽的生長指标檢測,及時防控疾病,實現智能化投喂,不僅能夠助力家禽養殖企業 ( 場 ) 實現精細化管理,還将推動家禽生态體系演變。
就目前而言,我國農業養殖過程中對智能技術的需求主要體現在環境監測、疾病監測和防控、生長指标監測,以及降低成本投入等方面。
4、智慧農業是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發展高效、安全的現代生态農業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目标,然而,随着人口快速增長、耕地面積不斷減小以及城鎮化加速推進,農業面臨的挑戰日趨嚴峻。應用智能期數打造智慧農業,可以提高勞動生産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産出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毫無疑問,農業智能化将成爲未來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智慧農業是解決我國人口與土地矛盾的重要路徑,當前,智慧農業多應用于農業生産環節,利用新技術實現農業生産的精細化和智能化。随着我國智慧農業的應用深入,未來我國智慧農業進一步朝着精細化、智能化、集約化、科學化方向發展,促進農産品提質增效。
2021 年我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約爲 685 億元。根據前瞻預測,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将會維持中高速發展,以複合年均增長率 10% 初步測算 2022 年我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爲 754 億元,預計 2027 年将會達到 1214 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産業研究院《中國智慧農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産業研究院還提供産業大數據、産業研究、産業規劃、園區規劃、産業招商、産業圖譜、産業鏈咨詢、技術咨詢、IPO 募投可研、IPO 業務與技術撰寫、IPO 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 APP】,還可以與 500+ 經濟學家 / 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