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檔真是熱鬧非凡。
電影市場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沉寂後,終于爆發——
題材豐盛,有喜劇,有懸疑,有科幻,有動畫。
票房火爆,這是第一次大年初一有兩部電影的票房超過 4 億,
口碑過硬,兩部片開分過 8,檔期平均分過 7。
但春節檔,正在 " 變奏 "。
原本是歡樂喜慶的檔期,漸漸被一陣愈發刺耳的吵鬧掩蓋。
風暴中心依然是《流浪地球 2》和《滿江紅》這兩部大熱片,有流量參與的《無名》也漸漸卷入其中,豆瓣評論區被折疊。
電影回歸了。
卻發現這裡已經不再是電影的主場。
陰謀論、互黑、撕裂,成了輿論場的主旋律。
此時的電影。
可能正是我們經曆的荒誕的一個縮影。
01
電影,外延超越内涵
" 史上最強春節檔 "。
這是 Sir 看過片之後的評估,但後來輿論的發展,應該是沒有人能預料的。
兩部頭部大片,似乎陷入了 " 修昔底德陷阱 " ——
頭把交椅,無法平和交接。
大年初一,《流浪地球 2》和《滿江紅》口碑和宣傳火力都不相上下,前者的制作體量更大,加上前作的口碑加持,略勝一籌。
到了大年初二,《滿江紅》就完成了反超,并在上映第三天,正式出現分水嶺,尤其在三四線城市,突然逆跌,票房一路飙升,穩坐第一寶座。
△ 《滿江紅》票房逆跌,圖源:貓眼專業版
質疑聲便開始出現。
很多人不服的是——
為什麼《滿江紅》票房可以反超?
在有了這種傾向之後,圍繞着箭,網友開始畫靶,任何的聲音都可能被放大。
1 月 24 日,也就是大年初三,有網友反映,ta 購買的《流浪地球 2》的電影票被影院以 " 設備故障 " 為由退票退款,但在當天同一時間,影院又把該放映廳讓給了《滿江紅》。
這立刻激起了很多人的警覺。
更多攻擊和指控出現,稱《滿江紅》因為有資本撐腰 " 女婿排片 ",片方鎖場、幽靈場、出票改名、被惡意退票……甚至有人網暴影院經理。
△ 一些微博言論
于是,之前口碑頗為不錯的《滿江紅》,開始受到攻擊。
罵戰一旦開始,它的結束就不會再由發起方決定。
反過來,針對《流浪地球 2》的攻擊也開始在網絡上蔓延。
攻擊的點主要集中在電影時長上。
短視頻平台上充斥着 "3 小時上了十幾趟廁所 " 的言論,甚至還有人在所有帶有 " 流浪 " 關鍵詞的視頻下留言 " 不好看,電影院裡睡了 3 個小時 ",一看就是水軍所為。
△ 在流浪狗的視頻下也留下評論
喜歡一部電影,不是喜歡一部電影本身。
而變成了要诋毀另一部電影來實現。
而普通的觀衆,想要找一部春節檔去看的時候,發現這部電影能搜到大量差評,另一部電影也能搜到大量差評。
看哪部呢?
可能因為罵戰,幹脆不選了——
不看,立減 100% 失望的可能。
對電影來說,這是哪一方都不希望看到的。
春節檔的七部電影隻好聯名出了一份倡議書,希望大家不要再傳播各種不實和互相攻擊的言論。
這 " 團結 ",也算是春節檔第一次。
02
民族的,與集體的
必須要說,對于《流浪地球 2》和《滿江紅》兩部電影,Sir 都是喜歡的,也真誠地推薦給了身邊的人。
這篇文章不在于評價電影。
因為這些網友,在吵一種很新的架,你無法通過分析電影的質量,去理解他們為何而吵。
今年的春節檔票房已經過 100 億。
經濟搭的台,唱戲的卻是不同思潮的交鋒。
電影不再是主角,而被要求成為某種宏大主題下的仆從。
如果說過去的春節檔,第一剛需是喜慶。
那麼現在更多人要求的是——
強大。
電影工業的強大。
以及 " 我們 " 作為一個共同體的強大。
在這種意識下,《流浪地球 2》已經被某些觀衆看成理所應當的春節檔冠軍。
于是《滿江紅》的逆襲,近乎 " 篡位 "。
它原本的優點,也被看成 " 德不配位 " 的原因。
比如,好笑。
春節檔,喜劇本就是一大需求,但此時,好笑就被說成廉價、沒技術含量。
再比如,懸疑反轉。
這也是很多觀衆看完覺得過瘾的地方,但在特定地點的頻繁反轉,是不是 " 劇本殺 "?
如果放在其他時候,《滿江紅》會是一部能夠娛樂大衆的電影。
但它出現在春節檔,站在《流浪地球 2》之前,就成了不合時宜。
網絡上開始出現諸如"《流浪地球 2》的票房将親手關上中國科幻的大門 "、" 不希望《滿江紅》鎖死中國科幻的大門 "之類的言論。
耐人尋味的是,《滿江紅》本身就是一部民族情結濃厚的電影。
嶽飛的《滿江紅》全軍複誦,小人物的慷慨悲歌,對漢奸的恨之入骨。
難道這些還成不了免于非議的不破金身?
在這裡,民族主義就顯現出了它内在的優先級——
科技的,優先于傳統的。
科幻片一直是國産片中的短闆,而科幻片又代表着當今電影工業的皇冠。
好萊塢電影從《終結者》,到《阿凡達》,以及超級英雄宇宙,無不沖擊着國内觀衆的眼界。
過去幾年中," 卡脖子 "、芯片、技術壟斷愈發成為痛點……
在這重重語境下,科幻片幾乎有了第一正當性。
國産科幻必須崛起,不符合這種願望的都是絆腳石。
一個插曲是,《流浪地球 2》上映後,《紐約時報》給《流浪地球 2》打 30 分(滿分 100 分),網友的反應是:
它急了,它急了。
好萊塢開始擔心它地位不穩了。
順帶,把《阿凡達 2》也拉下水。
在習慣性的集體主義思維下,想當然地覺得《紐約時報》就等于美國,再等于好萊塢,也等于《阿凡達》。
他們意識不到獨立與差異性的存在,認為一切都必須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而《滿江紅》,雖然也強調集體和民族情結。
但它是古裝的、懸疑的、搞笑的——每一個類型,都具有可替代性。
甚至是落後的、過時的。
張藝謀的古裝軍體操。
在《英雄》中不就出現過麼?
某種程度上說,《滿江紅》在口碑上陷于被動,也意味着武俠片沒落的必然。
一方面,大家為武俠的消亡而惋惜。
但另一方面,即使武俠片回到 8、90 年代的水準,還會獲得同樣的轟動效應嗎?
被忽略的是,時代已經不同了。
武俠片内核不是招數,甚至也不是俠義。
而是給人一種變強大的信念感。
正如《功夫》中阿星買來秘笈,就是為了讓一窮二白的自己不再被欺負。
但這種變強大的願望,如今已經難以從武功和冷兵器中得到滿足了。
吳京用他的成功轉型證明了——
拳腳刀槍是沒有前途的,這條路已經越走越窄。
△ 電影《殺破狼》
必須升級成熱兵器戰争的現代式武俠片。
哪怕耍功夫,也必須在坦克裡耍。
一方面,我們總用傳統來代表民族。
但某些時候,傳統又成為民族的反面。
正如京劇有的時候是國粹,到了迫切的社會氛圍中,它就是進步與科學障礙,于是才有了像《霸王别姬》中的那樣——
眼瞅就要當亡國奴了 你們知道嗎
這妖裡妖氣的 你們唱什麼戲
沒家沒國的 你們有沒有中國人的良心
說回今年的春節檔。
本來,喜歡《流浪地球 2》的人可以去看《流浪地球 2》。
喜歡《滿江紅》的人可以去看《滿江紅》。
影片當然存在競争——從來都是——但觀衆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你喜歡一部電影,不會因為另一部電影票房更高,自己得到的觀影體驗就減弱。
現在呢。
電影不再隻關于喜歡,而是首先成了一種價值判斷。
03
計劃的,或者市場的
在今年的春節檔,争論之下是層出不窮的陰謀論。
幾乎所有的陰謀論都關于兩點——
世界是可以被某個秘密的、核心的力量掌握的;
我們全部的人,都是被動被操控的。
陰謀論難以消除就因為,你可以糾正謬誤,卻無法消除恐懼。
而恐懼,又生産新的陰謀。
你說看一部電影的感受是什麼,這已經不是最多人的話題。
到如今,大衆最大的感受已經變成了——
生活被操控。
以及,懼怕被進一步操控。
這種思維方式投射到電影上,很多人開始在控訴自己不了解的概念。
比如," 幽靈場 "。
觀衆發現深夜場次竟然滿座,無法買票,這是不是在刷票房?
其實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大多數情況下是影院為了完成一定百分比排片的合約。
簡單來說,就是院線停止營業後的場次湊數。
其結果不會給片方帶來票房,反而還會帶來損失——因為它的實際排片減少了。
再一個問題," 偷票房 "。
字面意思上,容易理解成一部電影偷了另一部電影的票房。
但其實,這種情況發生在電影院偷了片方的票房。
即賣出了一張電影票,但這張電影票卻沒有計入票房,片方就得不到分成,收入全部歸影院所有。
具體操作是假裝機器故障售賣手寫票,或用天價爆米花和電影票打包售賣等等。
事實上,影院偷票房的風險極大,不僅可能面臨巨額罰款,得罪了某個出品方後,可能很多電影的密鑰都不會再給到這家影院。
這對電影院來說,是得不償失的違法行為。
但。
也正是這兩個讓人望文生義的業内概念,讓網友腦補出了一場場 " 資本的陰謀 "。
今年春節檔不僅紛亂,烈度也在升級。
雖然 " 幽靈場 " 和 " 偷票房 " 的質疑聲時常出現,但這一次《滿江紅》拿出了更強硬的态度——
起訴四名大 V。
被起訴方也都表示,欣然應訴。
Sir 理解片方希望通過法律進行自我澄清。
但也擔心這樣的做法會适得其反,因為這容易落入當下一種群情激憤的叙事中——
" 對決資本"。
即無權的草根團結起來,投入到一場共同的戰争中,來獲得自我實現以及宣洩。
最後以至于這樣的對決為何而起,又是孰錯孰對,都已經不重要了。
互聯網氛圍早已經轉向。
一個代表是,小鮮肉從香饽饽,變成人人喊打的對象。
一部電影啟用了小鮮肉,不見得能帶來多少正面效果,反而可能成為最大黑點——都是資本的強行灌輸。
比如春節檔 Sir 頗為喜歡的《無名》,這部電影最多的互撕,是王一博該不該出現在電影裡。
資本總在讨論中被當成首要的症結。
然而對于資本的理解,又充滿了矛盾和分裂。
有人斷言,《滿江紅》投資充其量隻有 1000 萬,票房不配比《流浪地球 2》高。
但如果《流浪地球 2》投資更高,那是否是更大的資本?
這時候,你對 " 資本 " 又該何以處之?
再然後。
決定一部電影收益的,應該是投資本身,還是觀衆的選擇?
如果是前者,那麼投資更高的《阿凡達 2》内地票房隻有 14 億是否不合理?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不信任市場,甚至敵視市場,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心态。
也在這一屆春節檔中,以電影口碑的方式集體爆發。
似乎,電影的成果,應該按照計劃去分配——
誰更有意義、誰更配。
但我們是否還記得,其實每一個影迷最初進入電影之門。
隻關于選擇。
隻關于自己歡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哆啦 K 夢
還不過瘾?試試它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