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夢雲)2 月 15 日上午 10 點多,王皝正在大棚裡翻土,他準備把這塊地整出來,按照網友的想法種植,給網友帶來沉浸式參與感。因為一條在網上求助專家種菇的視頻,這個宜昌 95 後小夥突然火了,因為專家真的上門指導了,網友稱他的創業為 " 打聽式 " 創業。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小菇冒頭,心終于定下來了,專家後面還會繼續來指導。
△ 王皝在大棚内摘菇
雲求助
網友牽線聯系專家,打孔透氣後成功出菇
" 有沒有菌子方面的專家,幫我們分析一下,我們種的大球蓋菇效果都不是很好,下面菌絲都長得很好,濕度也夠,但是就是不出菇。"2 月 8 日,王皝發了一條視頻在網上求助,在這條視頻下面有不少網友支招," 留個号碼,我讓農科院的專家去看一下。"" 棚太大了,溫差小了,白天關門噴井水升溫,晚上通風加大溫差。"" 哥,你等我幾天,下學期我就開始學了。" 甚至還有網友幫他求助了最近大火的 ChatGPT,分析出了 5 個可能原因。
王皝的這次嘗試性求助火了,視頻獲贊 1.9 萬,通過這條視頻,他真的請教到專家了。2 月 12 日,他更新了求助進展視頻," 當地農科院的專家真的來了。" 視頻中,專家指出最大的問題就是捂了膜,濕度太大了,需要打孔通風。在打孔三天後,菇終于長出來了。
△ 宜昌農科院專家現場指導
采訪中,王皝說很感謝網友 " 菇小二文化 ",是他評論可以幫忙聯系專家," 在他的幫助下,宜昌農科院的劉老師真的上門來指導了。" 現在他們加了微信,他告訴記者,網友 " 菇小二文化 " 也是種植菌菇的,他現在在福建,之前因為一次培訓認識了劉老師。
△ 宜昌農科院專家現場指導
網上求助真的請來專家指導,王皝現在還像做夢一樣。" 發視頻之前完全沒有想到,隻是一種嘗試。" 他介紹,按照大球蓋菇的正常生長周期,50 天左右就應該出菇了,他的菌菇是去年 10 月 20 日種植的,一直隻有零星的菇子冒出來,他很着急,如果再這樣下去今年就要虧損了。于是他每天跑進大棚五六次,看菇子的情況,自己一開始推測是溫度低的原因,做了一些調整,沒有實際效果,無奈才想到在網上求助。
目前,大棚裡的姑子已經正常出菇了,專家後續還會跟進指導。王皝打算有機會當面感謝一下幫助他牽線的熱心網友。
新創業
" 打聽式 " 創業小夥,大學開始接觸大球蓋菇
王皝的新身份是 " 打聽式 " 創業小夥,他的求助被網友這樣調侃,他還挺喜歡這個稱呼,決定好好做下去。
他的老家在内蒙古,畢業于三峽大學,畢業後當了兩年兵。去年 9 月份退伍後,重新回到宜昌,正式開啟了創業之旅。
為何會想到種植大球蓋菇呢?這還要從王皝大學時期說起,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讀的專業是制藥工程,在學校期間參與了一個課題研究大球蓋菇。經過對比發現這種菇經濟效益挺高,不像其他作物那麼火爆,再加上在學校積累了這方面的資源和人脈,就選擇了這個方向創業。
△ 大球蓋菇
在宜昌,王皝投資了 5 萬元,承包了 3000 多平方米的土地,整修大棚後,就開始種植大球蓋菇,主要在玉米稭稈、玉米芯、樹枝這些廢棄的渣料上進行種植培育。
△ 大球蓋菇
王皝介紹,大球蓋菇按照正常收成,畝産可以達到四五千斤,他預估今年畝産隻有一千斤左右了,他說:" 第一次創業就遇到這麼大的問題,如果這次不及時解決可能要虧本。經過專家指導,菌菇正在冒頭,現在心情放下來了很多。"
他現在每天 7 點起床,9 點打開菇棚透氣,觀察菇的生長和棚内的溫度,保證棚内溫度 20 度以下。接下來他的主要目标就是種好菌菇。
銷路方面他不太擔心,目前主要銷路是超市和食堂,他也在和社區團購進行溝通,達成合作後供應菌菇。
抓機會
準備用好這次機遇,開啟創業線上 " 副本 "
這次突然爆火,讓王皝在短短幾天内就收獲了 3 萬多粉絲,視頻最高獲贊 35.7 萬,他現在的賬号簡介是:" 打聽式 " 創業、" 邊問邊幹 " 雲種植,我是一顆普普通通的菜。
2 月 15 日上午接受采訪時,他正在大棚内翻地,這塊地就是為網友準備的。" 計劃按照網友的意願來種植,他們說種什麼就種什麼,怎麼種就怎麼種,讓網友深度參與。"
開啟創業線上 " 副本 ",線上線下兩手抓。目前他更新了 15 個作品,作為新農人,他一開始就想到線上發展。他說:" 之前我發的視頻比較随意,就是一種單純的記錄,不溫不火,希望能夠抓住這次機遇,好好更新視頻。"
收完菌菇,土地需要輪作,他決定種植西瓜,但是他也沒有種植西瓜的經驗,正在和别人學習,繼續 " 打聽式 " 創業的計劃。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