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說:
我知道讓孩子願意主動讀書,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很重要,平常也很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但效果并不好,孩子在閱讀上,還是沒有表現出很大的熱情。這是爲什麽呢?
要想轉變孩子對閱讀的态度,從 " 逼着讀 " 到 " 主動讀 ",很重要的一點——喚醒孩子的内驅力。
這篇文章,小編想從内驅力的底層邏輯講起,幫大家理清思路。
内驅力是孩子的本能,重點是如何持續激發。
内驅力,簡單來說,就是推動個體實現需要的内部動力。比如說,好奇心會讓我們産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自信心讓我們相信自己能夠做成某件事。
其實,内驅力是一種本能,每個孩子天生都是具備的,就是靠着這種本能,孩子才能學會走路、說話。每個孩子都具備成長得更好,想變好的本能。
但爲什麽在閱讀這件事上,有的孩子表現得内驅力更強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咱聊聊作爲家長做些啥能喚醒并持續激發孩子的閱讀内驅力。
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就足夠了!
大家結合自己家的實際情況去實踐,不隻是閱讀,寫作、語文學習等很多事情都能觸類旁通。
1. 持續、及時地給孩子正反饋
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長、老師的要求下才去閱讀,對他們來說,閱讀是不快樂的,甚至是一種痛苦。
要改變這樣的局面,我們可以通過 " 誇誇誇 ",持續、及時地給孩子正向反饋,幫助孩子建立起對閱讀的掌控感、勝任感。
少對孩子說 " 你該看書了 / 你應該讀這本書 ",多問孩子" 你喜歡讀什麽書 / 你想讀哪本書 "。
少給孩子規定閱讀計劃,而是協助孩子制定他的閱讀計劃。不斷把 " 父母要我讀 ",轉化爲" 孩子自己想要讀 ",孩子自然會更積極。
少對孩子說 " 如果……就…… "。比如," 如果你讀完這本書,我就允許你看電視。"" 如果你讀完書之後能寫一寫讀書筆記,我們周末就去……。"
更建議的表達是:" 如果……也許你就…… "。比如," 如果你讀了這本書,也許你就會明白爲什麽‘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膠水’。"
少在意結果,多關注過程。要讓孩子知道,他努力的過程是會被看到的,而不是 " 爸爸媽媽隻看結果 "。
孩子讀完一本書之後,有些家長想知道孩子吸收了多少,于是一直問孩子問題,尤其是一些細節問題,孩子答不上來就認爲 " 書白讀了 "。長此以往,隻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多誇誇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比如孩子平時不怎麽讀書,主動捧起一本書,這時候就要 " 狠狠地誇了 "。再比如,孩子某天閱讀的時候很認真,也值得誇一誇。還可以給一些儀式感的 " 誇贊 ",比如孩子在堅持閱讀一段時間後,買個小蛋糕一家人一起慶祝一下。
總而言之,與其你推着趕着逼孩子去趕超 " 别人家孩子 ",不如讓孩子看到,保持努力,保持成長,哪怕一開始慢,但是他有越來越厲害的能力。
2. 讓好書成爲孩子閱讀的助推器
閱讀這件事,跟其他事還是有不同的。
自行車的好與差,并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孩子學騎車。但如果孩子讀到的内容不夠好,那很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興趣、動力和能力。
好書能成爲孩子閱讀的助推器。反之,則是絆腳石。
那什麽樣的書算是好書呢?
好書沒有唯一的标準,但如果一本或一套書做到以下三點,絕對不會差:
◆真正從兒童出發的,真正貼近兒童生活的;
◆能保護、激發孩子閱讀、探究興趣的;
◆适當地給孩子一些指引,一些支架的。
《明亮的文學課》就是這樣一套好書。
這是親近母語爲 1-6 年級孩子編創的一套文學教育讀物,目前已經上市了 1-3 年級。推薦給想提升孩子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家長朋友。
下單即贈送對應年級上冊圖書配套的學習單!
以《明亮的文學課》爲例,我們來看看怎麽給孩子選出激活内驅力的好書。
Q
什麽是真正從兒童出發的好書?
不同年段孩子的精神成長需求不同,适合閱讀的内容也就不一樣。真正從兒童出發,是要把适合的文字帶給不同年段的孩子。
《明亮的文學課》裏爲孩子選的 500 多篇文章,都遵循這個原則。每一篇都是從兒童性、經典性和教育性出發,優中選優。
大家可以讀讀下面的文章,感受一下好的文本是怎樣 " 潤物細無聲 ",是怎麽貼近兒童的。甚至可以拿這幾張圖讓你家孩子讀一下,可以鼓勵孩子讀出聲,相信孩子讀了之後一定會愛讀,想讀更多。
《明亮的文學課》一年級上選文
《丁一小寫字》
《明亮的文學課》二年級上選文
《誰勇敢》
能保護、激發孩子閱讀、探究興趣的書是什麽樣的?
《明亮的文學課》裏的這些篇章,根據孩子的精神成長路徑,以一個個和孩子生活貼近的主題排布在各冊之中。單看每個主題,就足夠有趣,足夠吸引孩子。
每課最前面設置了簡練精要的導語。導語的語言清淺、有趣,自然而然地引領孩子進入閱讀之旅,激發閱讀興趣。
比如一年級 " 我上學了 " 這一課的導語,幾個輕巧的問題,有趣又好玩,自然而然地就把孩子帶到閱讀情境中去了。
每篇文章之後還設置了 2~3 個閱讀交流話題。這些話題,一方面,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把握文本;另一方面,會從文本拓展開,聯結生活,引導孩子更加開放地去思考、思辨。
比如,《交換妹妹》這篇文章之後的閱讀交流話題,前兩個話題,緊扣文本,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體會人物情感,第三個問題則是聯結到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想開去。
說到這裏,順便說一個小建議:
孩子在閱讀任何一本書的過程中,都不要讓孩子像做 " 閱讀理解題 " 一樣追求所謂的标準答案。
閱讀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一些思考方向的引導,甚至更好的是,用一些問題去激發孩子提出更多的問題。
什麽樣的指引、支架是适當的?
好的、經典的文章、内容,在一些點撥之後,能讓孩子更好地去理解、感受,這樣的指引、支架就是起到四兩撥千斤作用的。
爲了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閱讀的方法,實現從讀到寫的遷移,《明亮的文學課》請了20 多位一線語文明師在書中爲孩子設計、編寫了四大助讀模塊——單元導語、閱讀交流話題、文學聚焦、讀寫建議。
毫不誇張地說,孩子讀這套書,相當于你幫孩子把這二十多位明師請回家給孩子上 " 文學私教課 ",孩子的讀寫能力自然能提升。
單元導語和閱讀交流話題前面已經展示了,就不再贅述。
每課之後的 " 文學聚焦 ",或聚焦于文體特征,或聚焦于寫作手法,或聚焦于作者與創作背景,或聚焦于作品的謀篇布局……這是明師給孩子的一把把鑰匙,引導孩子對文本、文體等進行思考、探究,讓孩子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學欣賞經驗。
比如,一年級下冊的 " 孩子們自己的話 ",聚焦在文章的語言特色,故事裏好玩的對話。
又如,三年級上冊的 " 我的第一次 " 的文學聚焦,讨論了文章中 " 情節發展 + 心情變化 " 雙線并進的行文結構;等等。
讀好的文本,能保證有源頭活水來,但要讓輸入轉變爲輸出,中間還隔着一條河呢。所以,要幫孩子架起一座橋。
《明亮的文學課》這套書裏就有這座橋。
順承每一課的文學聚焦,書裏設計了具有實操性的讀寫建議。
一方面,在本課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孩子進行深讀,包括對比閱讀、拓展閱讀等;另一方面就是寫作輸出,結合本課文章,爲孩子創設寫作的情境,教孩子寫作的手法,給孩子寫作的支架,幫助孩子完成從讀到寫的遷移。
部分單元的讀寫遷移還涉及拓展探究,引導孩子進行思辨性閱讀、跨學科探究。
在讀寫建議部分,也有不少讀寫話題呼應了教材裏的習作話題。
不隻是閱讀,寫作需要激發孩子的内驅力。任何事情,孩子隻有自發地想去做、去做好,而不是外界推着他前進,才能真的做好。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