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濃眉大眼 " 的金龍魚突然暴雷。
近日,總市值超 2000 億的 " 油茅 " 金龍魚披露了最新财報,其中顯示,2023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1187.14 億元,同比下降 0.64%;淨利潤僅有 9.66 億元,同比下降 51%,創上市以來同期新低;扣非淨利潤僅有 0.14 億元,同比暴跌 99%。
分季度來看,2023 年一季度金龍魚的淨利潤爲 8.54 億元;但到了二季度,其淨利潤卻僅爲 1.12 億元,爲上市以來單季最低,同比暴跌 94%、環比暴跌 87%;第二季度的扣非淨利潤更慘淡,虧損了 2.26 億元。
與此同時,金龍魚的毛利率、淨利率均持續下行,均跌至曆史低點,2023 年上半年,金龍魚的毛利率僅爲 4.15%、淨利率僅爲 0.67%。
這顯然是一份慘烈的财報,甚至是其上市以來交出的最差的一份中報。披露後,金龍魚便遭到資本市場瘋狂抛售,8 月 14 日盤中,金龍魚股價一度暴跌超 11%,截止當日收盤,跌幅仍高達 10.1%,目前最新總市值已跌破 2000 億元。
拉長周期來看,自 2020 年 10 月上市至今,在 2021 年 1 月創下 144.89 元的曆史最高價之後,金龍魚股價便一路走低,截止最新收盤,期間最大跌幅超 75%,總市值累計縮水接近 5900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 10 月,金龍魚還将有 48.79 億股、占比約 90% 的股份全部解禁;在股價持續走弱,業績暴雷的背景下,投資者擔憂巨量解禁對其後市進一步沖擊。
面對崩塌的股價,一度被稱爲 A 股 " 油茅 "(油中茅台)的金龍魚徹底跌落神壇。
作爲中國市場的糧油巨頭,金龍魚突然暴雷,無疑令市場大吃一驚。
金龍魚的核心業務闆塊主要有兩部分: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糧油的原材料是糧食,飼料的原材料也是糧食,并且糧食壓榨之後,剩下的渣渣正好可以用來做飼料,所以說,金龍魚的兩大核心業務非常契合。
金龍魚業績暴雷的原因主要是,這兩塊業務出現了問題。
據财報顯示,2023 年上半年,金龍魚的廚房食品的整體利潤同比下降,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産品的利潤同比降幅更大。
其中,金龍魚的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産品毛利爲 -1.415 億元,而去年同期爲 34 億元;同期,該闆塊業務收入增幅最大,達 4.7%,但成本增幅更大,達 14.22%,導緻毛利率大降 8.37%,是公司總體毛利率降幅的兩倍多。
另外,從金龍魚這兩大産品的銷量來看,2023 年上半年增幅達 12.79%,但公司營收卻微降 0.64%,意味着,金龍魚的核心産品價格呈下降趨勢。
對此,金龍魚在财報中解釋稱,油脂科技相關産品在行情下跌的影響下,利潤空間受到擠壓,使得利潤同比減少幅度較大;另外,上半年國内大豆和菜籽壓榨量同比有所增長,但是大豆成本較高,再加上豆油價格下跌,導緻壓榨虧損。
對于利潤下降的原因,金龍魚在财報中解釋稱,廚房食品業務整體利潤下降是因爲較低毛利率的餐飲渠道産品銷量在廚房食品中的占比提升,其中面粉業務的業績同比下降明顯,上半年小麥、面粉及副産品的價格整體下行,公司消耗前期的高價小麥庫存導緻業績下滑。
單純從經營層面來看,金龍魚與茅台相差甚遠。作爲 A 股食品行業營收規模最大的企業,金龍魚 2022 年的營收規模相當于 2 個貴州茅台,但貴州茅台的歸母淨利潤卻是金龍魚的 20 多倍。
究其原因是,金龍魚的毛利率隻有 11%-12%,但茅台的毛利率超過 90%,而金龍魚的淨利率是 3.5%-4%,茅台的淨利率則高達 52.68%。
對比之下,金龍魚做的是一門利潤微薄的 " 苦 " 生意。
金龍魚上市之初,被外界視爲 " 油茅 "。被業界稱爲 " 民間股神 " 的私募大佬林園曾強烈推崇金龍魚,其一系列操作也引發市場熱議。
複盤金龍魚的曆年财報發現,2020 年第四季度,林園大舉建倉買入金龍魚,投資旗下 2 隻私募基金(12 号、158 号)新進爲金龍魚第 7、第 8 大流通股東。
2021 年第一季度,林園繼續加倉金龍魚,旗下 158 号私募基金小幅加倉金龍魚,林園投資 166 号、24 号私募基金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私募投資 12 号私募基金退出。
2021 年第二季度,林園繼續買買買,旗下 166 号、158 号、24 号私募基金對金龍魚均有一定幅度的加倉。
2021 年第三季度,林園投資 158 号、24 号、166 号三隻私募基金持倉未變,林園投資 130 号私募基金是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
怎料,金龍魚股價持續走弱,2021 年第四季度,林園旗下 4 隻基金全線撤退,均從金龍魚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 " 消失 "。
有市場人士分析稱,林園可能在金龍魚股價 65 元左右時,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減倉處理,認輸退場。
但林園從未公開回應過抛售金龍魚的時間點與原因,因此,他究竟是被動退出,還是主動止損,或者其他什麽情況,一直都是個謎。
除了私募大佬以外,外資、機構股東也正在持續抛售金龍魚。
據最新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以來,外資(陸股通)持續減倉金龍魚,第一季度、二季度分别減持 308.05 萬股、64.9 萬股,合計減持達 372.95 萬股。而在 2022 年四季度,外資合計增持金龍魚 527.41 萬股,當季度金龍魚股價均價、最低價分别爲 42.57 元、37.55 元,對比來看,陸股通的這筆增持或沒有賺到錢。
與此同時,金龍魚的第二大、第五大流通股股東融澤投資有限責任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 均延續了一季度減持的動作,分别于二季度減持公司股份 721.46 萬股、363 萬股。
有人撤退,自然有人接盤。據财報數據顯示,由成曦、劉樹榮管理的易方達創業闆 ETF,在今年第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增持金龍魚 229.64 萬股、93.53 萬股,截至目前,這部分股票均已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