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頭看,2023 年 AI 技術的發展展現出了蓬勃的生機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從提升生活質量到推動經濟發展,AI 技術的作用都不可小觑。2024 年,AI 又會對人類生活産生哪些影響?
作者 | 高滔滔
題圖 | unsplash
人類從未如此強烈地感受過 AI 對生活所産生的影響。
2023 年,以 ChatGPT 爲代表的高級語言模型展現出了顯著的進步,這些模型在處理複雜的數據分析、深入的語言理解與生成,以及多模态交互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現,被廣泛應用于多種工作、生活場景之中。
(圖 /《無法成爲野獸的我們》)
這一年,能在短時間内完成編程任務的 AI,使 "AI 取代程序員 " 成爲了社交網絡上的熱門話題。AI 創作的科幻小說《機憶之地》在科幻文學比賽上獲得二等獎的消息,讓人們又一次探讨起 AI 的文學性。
同時,AI 在提升人類生活質量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醫療領域,AI 輔助的診斷工具現已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高級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這些工具能夠迅速、準确地診斷出一系列疾病,提高了醫療效率。
(圖 /《機器人與弗蘭克》)
在教育領域,AI 技術也被用于開發個性化學習平台,這些平台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提供定制化學習計劃,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車企之間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競争,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此外,AI 技術也在金融行業發揮着重要作用,如 AI 量化交易系統能夠分析大量曆史數據,預測市場走勢,爲投資者提供決策支持。
然而,AI 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數據隐私和安全是其中最爲突出的問題之一。随着 AI 應用的普及,大量個人信息被收集和分析,如何保護這些數據不被濫用成爲了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展望未來,AI 技術的發展潛力巨大,但同時也需要對技術發展進行合理的規範和引導。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标準,以确保 AI 技術的健康發展;同時,也需要加強對 AI 人才的培養,爲 AI 技術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圖 /unsplash)
回過頭看,2023 年 AI 技術的發展展現出了蓬勃的生機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從提升生活質量到推動經濟發展,AI 技術的作用都不可小觑。2024 年,AI 又會對人類生活産生哪些影響?
爲此,我們專訪了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元宇宙文化實驗室主任沈陽。
《新周刊》:2023 年,AI 帶給你最大的震撼是什麽?你在 AI 領域取得了哪些讓自己比較滿意的新突破?2024 年的工作重心會放在哪個方向?
沈陽 :2023 年,AI 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它可以幫我幹活,讓我覺得特别有收獲。
主要的突破就是,我們構建了我們的服裝大模型、" 先問 " 大模型,構建、開發了我們的多學科 AI 醫學會診系統。同時,我們也在大模型的自動化評測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使用 AI 自動化撰寫小說、自動化撰寫論文方面,有了兩個比較有意思的樣例。
2024 年,我會把精力放在聚生智能和智能分身、智能體上,包括智能代理、智能預測,這幾個方向是我比較感興趣的。
《新周刊》:你之前提到了 AI 教育的颠覆性,可以展開講講目前可以預見的 AI 教育的應用場景嗎?你認爲它是最快能實現各地區教育公平的渠道嗎?它是否适合大面積地應用于教學領域,老師會被 AI 取代嗎?
沈陽 :AI 教育的應用場景,我個人覺得第一是個性化教師;第二是在做作業當中、在學習過程當中,學生會大量地使用 AI,特别是高校的學生,這會在教學上帶來一個重大改變。我們原來的教學是過程性的體驗和提升,但是現在 AI 直接就會給出結果,也就是 AI 變成了一種即查即用、即用即學的知識獲取渠道,這和以往有本質上的區别。
毫無疑問,現在是誰先使用 AI 誰占優勢,當最終這個社會人人都在使用 AI 時,社會的生産效率一定是提升的,當然,人類可能會變得更 " 内卷 "。
(圖 /《機器人與弗蘭克》)
我個人覺得 AI 在高校的一些專業當中可以大規模地使用,但是現階段有些專業,AI 還不能處理得太好。目前來看,老師完全被 AI 替代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現在老師也應該快速熟練地掌握 AI。因爲 AI 剛興起,所以老師和學生其實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新周刊》:看到你有分享自己用 AI 設計的服裝,這是你的工作室自主研發的服裝模型嗎?它會和 AI 繪畫一樣引發較大的版權争議嗎?預計什麽時候可以投入使用?你還有研發其他和日常生活關系比較密切的 AI 模型嗎?
沈陽 :我們發布了内測的服裝大模型,它叫 " 元裳 ",發布之後獲得了行業的積極響應,很多服裝大廠都在使用,并且有一些服裝大廠商都已經買單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個産品的開局還算是不錯的。
AI 繪制的形象存在版權争議,這是一個問題,但這應該不是一個特别嚴重的問題,隻是說在 AI 的發展過程當中,有這樣一個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對于 AI 來說,更大的問題可能是,假定有些人使用 AI 來設計生物病毒,這對整個人類的命運會有影響。最近有互聯網法院判定,在人類精妙提示詞的幫助下繪制的 AI 作品享有版權,我覺得這個例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圖 /unsplash)
我們目前正在做會自動生成内容的大模型、多學科會診的大模型、建築修繕的大模型,還有文旅的大模型,我們做了一些行業應用。
《新周刊》:你認爲 AI 将首先在哪個領域讓人們的生活發生質的改變?
沈陽 :AI 在 C 端的廣泛使用。我們可以看到 ChatGPT 的周活用戶在 2023 年 10 月已經達到了 1 億人左右,這可以看出,在全球範圍内,AI 的使用已經比較普遍了,這已經不是一個小衆的應用了。AI 的 C 端應用進入我們的生活當中,會明顯地對我們的生活産生重大影響。如果 C 端的應用能夠非常流暢,推理成本能夠進一步下降,那麽帶有語音和影像形象的 AI,就會迅速變成我們的伴侶、助手和同事,這會立刻改變我們的社會結構。
我們在和任何人交流的時候,AI 将會充當一個 " 第三人 " 的角色,使我們的整個社會被 AI 所中介化。同時,這也會帶來生産效率的大幅提升和大量的認知外包,使人類在某種程度上更加 " 内卷 "。此外,這也會引發從軟件到硬件的重大變化,我們的智能制造和硬件體系将會真正地智能化。這個過程,包括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還有各類智能傳感器、物聯網,等等,将會發生一個生态化的湧現,非常值得期待。
《新周刊》:短期内,AI 會給就業帶來哪些改變?
沈陽 :AI 對就業的影響大緻會有三方面。第一,AI 的替代範圍會對就業率有明顯的打擊。目前來看,AI 在翻譯、美工、中低端編程、文秘等工作中,相較于人工都能比較明顯地提升工作效率,所以它顯然會導緻這些行業就業人口的進一步萎縮。
第二,AI 對就業人口的替代會呈現 " 先軟件,後硬件 " 的趨勢。随着機器人的發展,相當一部分職業将會出現新一輪的替代現象。自動駕駛将替代網約車司機,物流車和無人機将會替代一部分快遞員,AI 網紅将會替代一部分網紅博主。所以說将會出現從軟件到硬件的這樣一個替代過程,靈活就業在未來 5 — 10 年内也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圖 /unsplash)
第三,在 AI 替代就業的過程中,會發生一個明顯的現象,我們把它叫 " 基層厭智症 ",就是基層員工會出現讨厭人工智能的症狀。爲什麽呢?因爲他們擔心引入 AI 會降低他們的工作機會、增加他們的工作壓力、增強他們的學習難度。也因此,很多基層員工會對 AI 産生抵觸情緒。
但因爲 AI 本身是一種技術現象,它具有非常強的自然擴散效應,所以 AI 本身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不可避免會加劇的。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有三個建議。第一,未來随着 AI 對各個職業工種的替代性增強,我們需要引入人工智能低保,覆蓋因爲 AI 而失業的人群。第二,要加強培訓,讓更多人能夠掌握 AI,從而進一步提升人類的生産效率。第三,當我們的生産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後,我們可以适當地降低工作時間。
《新周刊》:目前,大家都沉浸在 AI 浪潮洶湧的感受裏,AI 的發展面臨着哪些現實困境或技術難題?
沈陽 :如今,AI 碰到了四個大的問題。第一個是到目前爲止,全世界還沒有出現超過 ChatGPT 4.0 的其他大模型,也就是說,ChatGPT 4.0 給大家立了一個很大的門檻。大部分大廠做的大模型可以接近 3.5,但是達不到 4.0,也就是說,從 3.5 到 4.0 的跳躍,是目前其他廠商都還沒達到的,這是一個重大的技術挑戰。
(圖 /unsplash)
第二個重大的困境是 AI 幻覺。因爲 AI 是一種概率模型,所以它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幻覺。這種幻覺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就是它代表了 AI 具有想象力和融合性,有組合式創新和增量式創新的能力,但壞事就是它裏面有很多錯誤的信息。所以說 AI 幻覺既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也是一個不小的機遇。
第三個重大問題是,現在的 AI 更多是從人類已有的語境來進行學習的,這種學習過程是從數據到數據的,它不考慮真實世界到底是什麽情況,所以我們急需能夠從真實世界學習知識的大模型,這一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四個問題是,現在的大模型是不可解釋的,我們人類很難搞得清楚它是怎麽想的、怎麽達到最後一步的,所以我們希望技術發展能夠把這個問題理得更加清楚。但是從微觀到宏觀的這種躍升和湧現,可能在本質上就是很難解釋清楚的。這一點也能理解,比如人類基因的變化所導緻的宏觀體征的變化,這個解釋的過程就是比較複雜的,這個問題還需要時間來解決。
《新周刊》:2023 年,已經有一些人在讨論 AI 詐騙的問題了,一些網紅也被指出是 AI 合成的 " 假人 ",你對此有什麽看法?面對 AI 的快速發展,有部分人出現了恐懼心理,甚至認爲 AI 會在未來引發一定的社會混亂,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沈陽 :随着時間的推移,AI 詐騙将會成爲一個全球範圍内極其嚴重的社會問題。AI 能夠模拟人的聲音、音質以及影像,這些都會導緻人跟人之間的虛拟連接産生誤導性,這個社會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加強對 AI 詐騙的打擊刻不容緩。我在 2023 年 10 月就碰到過兩起詐騙未遂的事件,我個人覺得 AI 詐騙确實已經成爲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了,如果要在國際上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多個國家之間的協同。
(圖 /《我,機器人》)
《新周刊》:目前在世界領域,中國的 AI 處于什麽發展水平?
沈陽 :進一步促進中國 AI 發展,就要進一步增強中國科技創新的氛圍。隻有創新氛圍活力提升,才能促進社會活力的提升,最終促進經濟活力的提升。
《新周刊》:根據你的預測,2024 年世界範圍内 AI 領域的新興課題會是什麽?
沈陽 :2024 年有幾個重要的可能性。一是聚生智能大發展;二是智能體、智能代理的大發展;三是新的軟硬件結合所湧現出來的一些新的技術産品;四是 AI 在科學領域、研究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五是 AI 本身有沒有可能在 ChatGPT 之外找到一條新的世界模型道路;六是 ChatGPT 本身的持續升級,2024 年 ChatGPT 5.0 會有什麽樣的新能力,這是大家很關心的;七是 AI 和元宇宙的結合、AI 和人形機器人的結合。
運營:嘻嘻,排版: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