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郵保險官網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已于 2024 年 11 月 6 日簽署協議,計劃對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約 40 億元,本次爲公司首次對華能新能源投資,不存在關聯企業共同投資情況。
華能新能源是華能集團旗下子公司,主要業務爲國内外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的投資、建設與運營。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62.73 億元,淨利潤爲 49.93 億元。
華能新能源此前爲港股上市公司,2020 年 2 月,其選擇在香港聯交所選擇主動退市,按退市時的要約收購價計算,公司彼時的市值約 340 億港元。今年 8 月,華能新能源曾在北京産權交易所挂牌尋求增資,募集資金金額爲 " 擇優确定 ",募集資金對應持股比例 " 不超過 15%"。由此推算,中郵保險此次 40 億元的投資所占股份應在 10%-15% 之間。
2023 年,中郵保險雖然保費收入規模在 10 家銀行系險企中位居第一,但淨利潤表現并不理想,全年虧損超過百億成爲 " 虧損王 "。今年以來,在新會計準則下,中郵保險實現扭虧爲盈,同時也加快了投資領域的布局。
中郵保險簽署投資協議當日,公司同時發布了舉牌公告。10 月 22 日,中郵保險買入皖通高速 H 股股票 28.4 萬股觸發 H 股舉牌。舉牌後,中郵保險直接持有皖通高速 H 股股票 2482.8 萬股,占其 H 股股本比例爲 5.0360%。
保險業協會數據顯示,舉牌皖通高速 H 股也是中郵保險 2015 年後首次舉牌。中郵保險之所以在下半年連續出手,其中很大原因與其切換新會計準則有關。
未切入新會計準則前,中郵保險被動單邊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負債端仍執行舊準則,資産端完全暴露于資本市場,缺少有效可對沖工具,放大了資産負向波動影響,反映在财務報表就是利潤大幅波動。
2023 年,中郵保險保費收入邁入千億台階,實現保費收入 1098.66 億元。與此同時,中郵保險淨虧損卻達到 114.68 億元,僅一年的時間,中郵人壽虧損額超過了以往九年來的全部利潤。中郵人壽解釋稱,去年共有 112.1 億元因國債 750 曲線波動導緻公司大幅增提準備金造成。
在此背景下,中郵保險在今年率先切換至新會計準則,且進度領先非上市同業。除了更能準确反應負債端變化,新會計準則也将更直接地呈現資産端的業績波動,險企更需要能夠計入 FVOCI(其他綜合收益)的紅利資産來平滑業績。
皖通高速則完全滿足新會計準則下中郵保險的資産配置需求。皖通高速一直以來年度現金分紅比例、股息率均維持較好水平,分紅比例常年保持在 35% 以上。Wind 數據顯示,2021 年至今,皖通高速的分紅比例更是突破 60%,截至 11 月 18 日,其近 12 個月股息率爲 4.05%,在同行業處上遊。
中郵保險總精算師焦峰也曾表示,新會計準則下,公司将用好 alpha 策略、高股息分紅策略,發揮新準下權益投資 FVOCI 分類的策略運用,降低市場波動性對經營結果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中郵保險也順勢摘掉 " 虧損王 " 的帽子,實現保費收入 1054 億元,同比增長 20%;實現淨利潤 56.8 億元,在非上市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二位。
此外,受益于今年高股息闆塊二級市場的表現,中郵保險今年投資收益率大幅上漲。今年前三季度,中郵保險的綜合投資收益率達到 7.88%,而其近三年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 2.57%,去年同期則爲 4.02%。
2024 年以來,保險公司舉牌熱情高漲,中郵保險舉牌皖通高速 H 股後不久,新華保險也同時舉牌兩家上市公司。11 月 13 日,國藥股份、上海醫藥發布公告稱,新華保險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兩家公司股份,均觸發 " 舉牌 "。
新華保險原本就是目前 A 股市場中熱衷配置股票類資産的險企。截至 6 月末,新華保險的股票、基金投資占比分别爲 10%、8.1%,相較去年末分别提升 2.1 個百分點、1.8 個百分點,股票投資的增幅、占比均爲 A 股上市險企第一。
今年上半年,新華保險實現綜合投資收益達 426 億元,同比增長 51.8%;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 6.5%,同比上升 1.8 個百分點,創近三年最好水平。
得益于權益類市場的表現,今年保險公司再度掀起舉牌潮。年初至今,險企共舉牌 14 次,創下近 4 年新高,新華保險、中郵人壽、瑞衆人壽、長城人壽、中國太保和紫金财險均出現舉牌動作。其中,長城人壽今年舉牌次數最多,先後舉牌無錫銀行、城發環境、秦港股份、江南水務、贛粵高速、綠色動力環保。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半年險資舉牌的 8 家标的公司中,有 7 家爲港股上市公司。瑞中人壽舉牌龍源電力和中國中免,中國太保舉牌華能國際和華電國際,長城人壽舉牌綠色動力環保,中郵保險舉牌皖通高速,新華保險則在上海醫藥 A 股與 H 股均有所配置。
從目前的估值上看,港股相對 A 股估值更低,更有性價比。2023 年末,恒生指數、恒生綜合以及港股通高股息 PE 分别是 8.2 倍、9.0 倍和 4.7 倍,同期上證指數、滬深 300 則爲 12.5 倍和 10.9 倍。
截至 11 月 15 日,今年全年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達 6051.2 億元,已超過 2020 年全年,且創下 2014 年開通以來年度新高。從資金面上也可看出内資目前對港股的配置正逐漸提升。
但不可否認的是,随着權益類市場投資情緒的逐漸穩定,對于類似于新華保險等在股票市場配置過高的險企來說,後市仍有不小的回調風險。
中金公司在新華保險業績預告後發布研報稱,當前應謹慎追高保險闆塊個股,提防快速上漲後的潛在回調風險。中金公司還在研報中特别提到,市場對于新華保險披露的三季報淨利潤預計大增的樂觀情緒可能過于高漲。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大摩财經 "(ID:damofinance),作者:達摩财經,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