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堂 ,作者董曉蕊啊
摘文:
所有的炮塔都是雙聯裝 12.7mm 機槍,總計達到 14 挺,甚至還有 30 挺機槍的版本,備彈超過一萬發。美國陸航甚至想把 75mm 大炮搬上 B-17F,備彈 20 發,這顯然很不現實但最終被運用到了 B-25G 上。
1942 年美軍轟炸機部隊進駐英國,準備用炸彈癱瘓德國的工業系統和戰争能力。他們對自己的裝備很有信心,一是被譽爲 " 空中堡壘 " 的 B-17,載彈量大、航程遠、自衛火力強大,二是号稱能夠把炸彈投進泡菜桶裏的諾頓瞄準具,有這兩大法寶何愁大事不成。爲了追求投彈精準度,美軍一直堅持白晝轟炸。
可真到了戰場上,德國空軍狠狠地給他們上了一課。例如 1943 年 10 月 14 日轟炸施魏因富特軸承廠,有 291 架 B-17 升空,德機等護航隊返航後再截擊,B-17 被擊落 60 架,擊傷 138 架,飛機損失率之高爲空戰史上罕見,在文章《》堂主就講述了 B-17 自衛機槍手的戰鬥經過。
爲了安全采用夜間轟炸的英軍也好不到那裏去,1943 年 7 月 24 日至 8 月 3 日四次夜間轟炸漢堡,共出動 17021 架次轟炸機,被擊落 659 架,1123 架被擊傷,損失慘重。
圖 1:沒有戰鬥機的護航,B-17 轟炸機損失慘重。
由于戰鬥機航程不足,在最關鍵的兩個小時裏,轟炸機隻能硬扛德國空軍。盟軍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既然戰鬥機不能全程護航,那就研發護航轟炸機!這就是 X/YB-40 的誕生背景。
早在 B-17 從 E 型改進到 F 型時,美國陸航裝備司令部就通知維加公司(洛克希德的子公司)以 B-17F 爲基礎研發一款 " 護航轟炸機 "。裝備司令部認爲:"B-17F 是一個性能良好且穩定的平台,甚至超載也不會有大問題,因此可以考慮加裝額外的機槍、彈藥和裝甲,爲其他轟炸機護航。改裝要簡便快捷,成本不能太高。"
1942 年 5 月中旬,維加公司向裝備司令部提供了改裝方案,其中還包括了改裝成本和預計交付量等信息,并準備将生産線上的飛機送到相關機構改裝。改裝一架 B-17F 的費用爲 101659 美元,還需要 6099 美元的固定費用,項目編号是 V-139,改裝後的飛機被命名爲 XB-40。
圖 2:YB-40 各炮塔分布圖
圖 3:改裝中的 XB-40,注意無線電艙上方的炮塔位。
圖 4:最左邊一列是改裝中的 XB-40,中間一列是 B-25D,最右邊是 A-24B 飛機。
接下來的幾個月裏維加公司緊鑼鼓地進行着改裝工作,給 B-17F 加裝了下颚炮塔(G 型沿用),無線電艙頂部加裝了一個炮塔,腰部機槍改爲雙聯裝的,炸彈艙改放機槍子彈箱,每箱 150 發。飛機内部的管路、電路和一些設備也做了改動,同時還增加了裝甲。
所有的炮塔都是雙聯裝 12.7mm 機槍,總計達到 14 挺,甚至還有 30 挺機槍的版本,備彈超過一萬發。美國陸航甚至想把 75mm 大炮搬上 B-17F,備彈 20 發,這顯然很不現實但最終被運用到了 B-25G 上。堂主認爲 YB-40 的首要任務是護航版,75mm 大炮明顯無用武之地,但是爲後來的飛機改裝提供了重要思路。裝上 75mm 大炮的 B-25G 立刻化身爲日軍機場、運輸船甚至驅逐艦的噩夢。
具體的火力配置爲:本迪克斯下颚炮塔(雙聯裝)每挺機槍備彈 400 發,還有 4 個裝彈 200 發的彈藥箱;頂部炮塔(雙聯裝)每挺機槍備彈 400 發;無線電艙炮塔(雙聯裝)每挺機槍備彈 600 發;腰部機槍(雙聯裝)每挺機槍備彈 300 發;尾部炮塔(雙聯裝)每挺機槍備彈 550 發,另外有 150 發和 250 發彈藥箱各兩個。球形炮塔(雙聯裝)每挺機槍備彈 660 發。另外飛機彈藥艙儲存有 4 個 200 發彈藥箱和 20 個 150 發彈藥箱。飛機總攜彈量超過一萬發。
圖 5:标準型的 B-17F 沒有下颚炮塔,前向火力不足,德軍針對性地采用對頭攻擊。因此美軍改裝之一就是加上了下颚炮塔,這個設計 B-17G 沿用,以應對正面攻擊的德機。
圖 6:XB-40 的球形炮塔,全機最刺激也是最擠的位置,沒有之一。
圖 7:全副武裝的腰部機槍手。
圖 8:腰部雙聯裝機槍外部近照
9 月 9 日,美國陸航裝備司令部的肯尼思 · 沃爾夫上校和裏恩中尉駕駛 XB-40 從維加公司的伯班克工廠飛到了陸航試驗司令部所在的埃格林機場,從 1 日到 17 日将在這裏測試下颚炮塔和尾部炮塔等設備,一同測試的還有進行了類似改裝的 B-24D(XB-41)。後來 XB-40 被改稱 YB-40,繼續進行測試,工程師們根據軍方給出的意見進行修改。經過了大量的測試和改進後,YB-40 最終确定于 1943 年 2 月 21 日交付,并于同年末得到了一個 13 架的訂單,又于次年 1 月拿到了 12 架訂單。
理論上 YB-40 保留了轟炸功能,但是飛機總重量不能超過 27215kg(60000 磅),攜彈量不能超過 3 噸,每挺機槍備彈 575 發,燃油量爲 1700 加侖,航程約爲 2500 千米。如果不裝炸彈,起飛重量爲 26308kg,每挺機槍備彈 800 發,航程約爲 4000 千米,機組成員 11 人,新增了一名彈藥手。
圖 9:正在接受測試的 YB-40,從前到後分别是:下颚炮塔、頂部炮塔、無線電艙炮塔、機腹球形炮塔、腰部機槍和尾部炮塔,裝備雙聯裝 12.7mm 機槍。
圖 10:新型的尾炮塔,與标準版的 B-17F 不一樣。
圖 11:著名的照片,4 個機槍位 8 挺機槍同時朝一個方向展示威力。
一些 YB-40 被送到了美國陸航應用戰術學院進行飛行測試,保羅 · 蒂貝茨中校(就是投下 " 小男孩 " 原子彈的那位)對其進行了評估。他在 4 月 20 日的報告中指出,可以将 YB-40 運用到未來的護航中,雖然有些缺陷例如制動問題,空勤人員也需要重新訓練,但是這一理念不應該被抛棄。報告還列出了一線的 YB-40 首次執行任務前的準備工作。
第 9 轟炸機大隊的 3 個中隊也試飛了 YB-40,這個大隊培訓了 44 個轟炸機大隊的成員,機型包括 B-17、B-24 和 B-26,飛行經驗十分豐富。他們給出了如下建議:1、跑道最好不短于 2150 米;2、進入轟炸航線之前可由 YB-40 領隊;3、由于高空結冰,需要将下颚炮塔中的拉鎖結構換爲金屬滑塊結構;4、制動系統需要改進。
一共有 22 架 YB-40 完成了改裝,其中 13 架被送往劍橋郡阿爾康伯裏的第 92 轟炸機大隊第 327 中隊。1943 年 3 月,準備就緒的 YB-40 被交付給陸航,這些飛機将經由普雷斯克島、緬因州、拉布拉多和冰島飛到英國。5 月 7 日第一批 7 架啓程,又有 4 架離開,還有兩架留在緬因州進行維修和調整,分别于 5 月 15 日和 18 日離開。在路程中 42-5732 号機由于北大西洋惡劣的天氣,燃油耗盡最後迫降在蘇格蘭布倫尼斯村附近的沼澤裏,因此完整接收的是 12 架 YB-40。這些護航轟炸機很快就投入到了作戰中,所有人都期待新飛機能完成護航任務。
圖 12:飛行測試中的 YB-40,旁邊是 4 架 P-63。沒準他們在進行模拟攻擊演練,摸索對抗戰鬥機的戰術。
圖 13:1943 年 5 月抵達阿爾康伯裏的 YB-40,每架飛機都塗上了 "UX" 的标記,意味着隸屬于第 327 中隊。
經過一年的改裝,YB-40 終于裝備了一線戰鬥部隊,它的戰鬥情況如何,能否勝任護航重任,在作戰中會出現什麽意料之外的問題,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