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 1 月重返白宮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抱怨稱,美國在援助烏克蘭方面提供的軍事和經濟支持比歐洲慷慨得多。2 月 12 日,他聲稱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了 3500 億美元的援助,而歐洲國家僅提供了 1000 億美元——而且是以貸款而非捐贈的形式。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2 月 18 日駁斥說," 無論在财政上還是軍事上,歐洲(對烏克蘭)的貢獻都超過了任何其他國家。我們還會加大力度。" 那麽,美國和歐洲究竟哪方援助烏克蘭更多?英國《經濟學人》日前刊文讨論了這一問題。
文章說,在援烏事務上,德國智庫基爾研究所(Kiel Institute)定期彙總的數據最具權威性。該研究所 2 月 14 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合計各國政府單獨提供的援助以及歐盟機構的集體貢獻,歐洲對烏克蘭的援助總額比美國更多。
數據顯示,世界各國總計向烏克蘭提供了 2670 億歐元援助,即每年 800 多億歐元。美國仍是最重要的單一捐助國,累計提供金額約 1140 億歐元,但歐洲的援助爲 1320 億歐元。

合計歐洲各國政府單獨提供的援助以及歐盟機構的集體貢獻,歐洲對烏克蘭的援助總額比美國更多。 本文配圖均來自《經濟學人》
另一方面,歐盟機構近 90% 的财政援助都是以貸款形式提供的,盡管條件非常優厚。美國約 60% 的财政援助屬于捐贈。
從援助曲線來看,歐洲對烏援助自 2022 年以來一直相對穩定,而美國的援助水平則波動較大。2023 年和 2024 年,由于國會黨派之争,美國的援助有所放緩,但随着相關法案的通過,以及拜登政府末期加速撥款,援助力度有所恢複。

美國援烏力度在 2023 年至 2024 年明顯放緩。
歐洲内部最大的捐助國是德國,提供了約 170 億歐元;英國位居次席,金額爲 150 億歐元。文章稱,德國、英國和美國的年度援助承諾僅占其國内生産總值(GDP)的 0.2%,也難怪基爾研究所報告感慨道:" 對烏克蘭的援助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次要的政治寵物項目,而不是一項重大的财政努力。"

美國仍是對烏克蘭最重要的單一捐助國,但援助金額占 GDP 的比重遠遠不及愛沙尼亞等國。
文章指出,相比于應對俄烏沖突這場 " 歐洲家門口的戰争 ",1990 年德國用于支持科威特的資金占其 GDP 的比重反而要更高。同樣,美國在朝鮮戰争、越南戰争和伊拉克戰争期間,每年投入的資金也遠比援助烏克蘭要多得多。
此外,文章注意到,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首都越靠近俄羅斯,其對烏克蘭的援助占 GDP 的比重就越高,例如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當然也有例外,日本與莫斯科的距離顯然比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三國與莫斯科的距離更遠,但日本卻提供了更多的對烏援助。

援烏國家中,大部分國家首都距莫斯科越近,援助資金占 GDP 比重(縱坐标)越大。然而,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三國的援助力度反而不如日本。
美媒的最新報道顯示,美國政府正暫停當前對烏克蘭的所有軍事援助。《經濟學人》在前述文章的最後強調說,在援助烏克蘭方面,歐洲國家已經做得比美國更多。如果美國進一步削減援助資金,那麽歐洲國家需要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