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歲的歌手張咪近日通過社交媒體分享了她的抗癌經曆,透露第三次确診爲舌癌。此前她已與扁桃體癌和口咽癌抗争過兩次,而這次的診斷可能讓她無法再歌唱。張咪決定在即将切除半個舌頭的手術前,錄制幾首歌曲,留住自己的歌聲,作爲舞台記憶的一部分。盡管面對語言和演唱能力可能受限的未知挑戰,她依然以積極的态度迎接手術。
在深秋的北京,張咪感慨生活中的點滴奇迹:" 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全看你的心态。" 她渴望在陽光下的公園中漫步,感受自然的溫暖,用樂觀的精神爲自己的生命寫下新的篇章。這種堅韌與希望爲她的抗癌之路注入了更多的力量,也感染着無數關注她的人。
以下内容來自《時尚健康》此前對張咪的采訪:
2018~2019 年
2018 年,8 月,張咪在加拿大陪丈夫 Fred 競選溫哥華市長一職,出席活動,拉選票時,發現自己張口受限。到 9 月份的時候,已經無法進食,隻能吃流食,喝果汁,嘗試針灸、理療,耳部經常間斷性地作響,臉部越來越腫。
10 月 30 日,她返回北京,繼續針灸理療。到 2019 年 3 月,右臉已經腫得像半個西瓜,呼吸困難,幾乎不能講話,體重由 117 斤下降到 90 斤。大量服用止疼藥,深夜依然無法入眠,疼痛難忍。
2019 年,4 月 10 日,她終于挂了協和醫院口腔科周煉醫生的号,拍了增強核磁和 CT。兩小時的活檢手術被安排在 17 日下午 1 點。
早晨 8 點,她的弟弟、哥哥、經紀人楊波和女兒都來了。她強烈反對氣管插管,因爲那意味着她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不能說話。事後回憶自己爲什麽會如此堅決地選擇冒險,她說:" 可能那時的我已經感覺到自己的情況不太樂觀,也許時間不多了,不想再承受更多的痛苦!" 一星期後病理報告顯示——口咽癌晚期,而且屬于分化差的癌。
爲什麽是我?
日常生活中,張咪稱得上自律,把很多事都節制成爲一種習慣," 隻要一個人對自己有要求,就不難 "。她不吸煙,不飲酒,不熬夜,不吃辛辣和垃圾食品,身高 1 米 73,曾一度把體重常年保持在 110 斤上下,從來不沾葷腥。
這次,由于腫瘤侵蝕面積大,導緻她的聽力下降,耳朵每天間斷性地像堵住了一樣,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卻像被放大了 10 倍以上。
她也怨過老天," 爲何待我如此不公!"4 月 30 日,住進協和醫院腫瘤内科病房,真正開始治療前,她把家徹徹底底地收拾了一遍。和老公講了關于葬禮的想法,交代了用哪張照片,哪首歌作爲背景音樂,列出了一張自己想要告别的朋友名單。
Fred 問她," 假如有一天你昏迷了,需要我怎麽做?"" 請不要再給我做任何治療,不要給我插管子,讓我走…… " 她不要那樣毫無意義地活着,更不願意讓大家因爲自己而受折磨。
在化療用藥前,她打了一些腸胃保護的藥、止吐藥、增強免疫力的藥、防過敏的藥……以期讓身體損傷降到最低。根據其身體狀況,一次的藥量被分成了五次,五天打完,但兩個星期後,她還是出現了化療的副作用:掉發,手指甲、腳趾甲都變成了黑色,頭暈、嘔吐,聞着飯菜味道就想吐,無力,整天昏昏沉沉的,腳下就像踩了棉花。
值得欣慰的是,化療兩周後,臉漸漸消腫了。這給了她和家人堅持下去的動力。到三個多療程的化療結束,她基本恢複了語言能力。
等待她的是出院,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來醫院做放療。然而,對于口咽部的放療,這大約 5 分鍾的放療,遠比化療痛苦百倍。到第三周,她不停地流口水,到了晚上又無法安眠;嘴唇腫起,嘴巴裏全是潰瘍,喝水都疼,每次喝水之前都要先喝麻藥;臉和脖子越來越黑,像被太陽曬傷了一樣,長滿紅色的斑點。
患病期間,身體每天都會發生一些新的變化,而心情也會随之起伏。睫毛、鼻毛、汗毛都掉光了,8 個星期沒洗臉,眼睛以下到脖子脫了一層皮,三個月沒刷牙,40 多天未進食,她再一次失去了言語的能力。
堅持到第 25 次,她的血小闆持續下降到個位數,白細胞也低,治療計劃不得不暫停。深刻體會到古羅馬哲學家馬可 · 奧勒留《沉思錄》中的那句名言:" 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度過。"
不過,在經曆過化療、放療、靶向一系列治療後,她的腫瘤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當醫生通知她不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隻需定期到醫院複查後,她忍不住喜極而泣。" 我很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能繼續活着,真好!"
至于爲什麽會得病呢?她至今想不明白," 可能是因爲性格内向,很多事情放在心裏不去訴說 "。14 歲那年,她帶着外婆給的 25 元錢離開故鄉,一個人闖世界,養成了遇事隻和自己對話的習慣。和好友在一起時,她更屬于傾聽者," 我很會開導人,朋友遇到家庭、情感問題,哭哭啼啼來,都是高高興興走 "。個人的煩惱,她總是自己消化。
癌症病人的情緒管理很重要,不管病因是否來自于壓力,張咪都想做出一些改變,不再糾纏于問爲什麽。" 最難的還是剛開始拿到診斷報告,對每個人來講都挺崩潰的,你就是要學着去接受。" 現在回想,沒有什麽熬不過去的,她求生的欲望非常強烈,後來就隻想着自己怎麽能活下來。
因爲癌
住院的時候,張咪每天打掃房間,馬桶墊、洗手間的地面都擦得光可鑒人。沙發的靠背和枕套也換上喜歡的顔色,點上香薰和蠟燭,讓每一天的生活都很有質量。護士說,她們從未想過病房可以如此漂亮和溫馨,張咪相信,環境會影響人的心情,要創造一個幹淨舒适的房間給自己。
隻要點上蠟燭,她内心就十分平靜,它有火光、溫暖和味道,讓周圍充滿美好。她喜歡檀香,點燃後是佛堂裏的氣息,喜歡香草,有冰激淩的甜香。她的這些小情趣源自常年做歌手,活動空間隻有飛機場、酒店、電視台、舞台," 很單純,也挺孤單 ",所以需要創造生活中的小美好。
十幾歲時,她就在家收拾屋子,娴熟得仿佛天生。伊春的冬天很冷,周邊都是林場,盛産紅松,許多人以伐木爲生。家裏有三個孩子,哥哥和弟弟幹的都是體力活兒,她就幹女孩子的活兒,掃地、擦拭家具,每天晚上削土豆皮。油豆角炖土豆,加一些山野菜,是東北人的典型記憶。
兄妹三人從小離家,各自闖蕩,長大後沒有一起過過春節。這次她生病,哥哥、弟弟趕來北京,都住在她家,一家人重又聚到一起。弟妹是家裏的廚師,炒菜、包餃子非常好吃,弟弟哪兒都不去,就在家刷碗、擦桌子。晚上一起回憶家鄉,講起小時候,很多事她都不記得了,要聽哥哥說那些調皮的過往。
出院回家以來,她給自己制定了時間表,生怕浪費一分鍾。每天刷抖音 App,和老公一起學做飯,他做西餐,她隻能吃流食,就把養生粥熬出花樣。堅持在鋼琴前練聲半小時到一小時,吐字、呼吸氣口,每一個細節,中間不停地喝水。瑜伽運動兩小時,陽光好的時候,下樓走上幾千米。寫作四小時,看外孫女跑上跑下,聽她哼着《藍藍的夜,藍藍的夢》,教姥爺說中文。
一起生活的幾個月裏,她找回了久違的中國式家族的溫暖熨帖,對癌症患者來說,這點尤爲重要。最近她收到很多提問,有父親患癌症的,有兄弟得白血病的,他們都想知道自己能做什麽。" 陪着他,鼓勵他,讓他在危難的時候感到還有親人在,就沒那麽恐懼了。不需要特意弄什麽花樣,病人在那一刻,隻想讓親人陪着自己。"
早在放化療期間,經紀人楊波就和她談過工作的話題,諸如錄一首歌,在抖音分享抗癌經曆,寫一本書。當時沒有人相信她會治愈,包括楊波自己,所謂的談工作,不過是想多給她一些希望。但張咪不同,聽到工作構想就讓她興奮," 我相信了,我就是相信自己還能做到。"
Q&A:
TH:之前,怎麽會開始吃素?
張咪:算源自一場偶然吧。有一天,我在棚裏錄歌,和我一起錄的歌手遲到了,等待的時間裏,朋友給我看了一張碟——《爲什麽不能吃它們》。這是一個系列訪談,探讨了人類不該吃野生動物的全部理由,那些抓捕、屠殺、買賣野生動物的行爲,讓我深深地感覺不适,從此再不吃肉了。
TH:談談寫作對于你的幫助?
張咪:寫書的初衷,是朋友送了我一個特别大的紅色筆記本,還有好看的筆,讓我寫日記。結果,我寫了幾天,就寫不下去了,内容每天都是一樣,輸液、打針、放療、化療……于是擱筆。
再度提筆是春節期間一個朋友的探望。在好友眼中,癌症晚期患者應該形容枯槁,我卻狀态很好,似乎隻是頭發短了。" 你一定要寫這本書," 朋友勸我," 不是爲了你自己,而是爲所有癌症患者和家屬。" 這句話打動了我,讓我忽然有了使命感,之後便寫得飛快,文字像從腦海中傾瀉而出。
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樣幸運," 我們遇到死亡還能如此堅強,我也很意外。從小一個人闖蕩,但生命就是反反複複的練習 "。《逆境重生》出版後,病房的護士長給我發信息,說這本書太好了,他們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做病人思想工作都未必有用,把這本書給他們看,很多人受到激勵鼓舞。" 如果不是生病,我不會停下腳步思考很多,關于健康,關于生命的意義。重獲新生後,我珍惜每一天。"
TH:能否聊一下新書中提到的葬禮背景音樂?
張咪:其實,我唯一害怕的是萬一哪天稀裏糊塗地走了,什麽也沒準備,漂亮衣服也沒穿上,這反而會讓人有點兒慌張。我選了一首自己的歌,名叫《歌者》,是一首與歌迷交流的歌。" 音樂響起來,聽見你爲我喝彩,有你在身邊,我不再害怕孤單。歌聲是我的語言,我是歌手,歌唱愛。" 因爲我自己就是那個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