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功率半導體封測再添 " 利器 "
27 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中科院高能所 ) 獲悉,由該所濟南研究部 ( 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 ) 自主研發、可爲功率半導體做 "CT" ( 計算機斷層掃描 ) 的功率半導體封測新添 " 利器 " —— " 全自動絕緣栅雙極晶體管 ( IGBT ) 缺陷 X 射線三維檢測設備 ",近日在湖南株洲舉行的功率半導體行業聯盟第八屆國際學術論壇上亮相推出,備受業界關注。
像科幻電影裏一樣!武漢懸挂式空軌列車試跑
2023 年 4 月 26 日,武漢光谷空軌旅遊線項目首列 " 光谷光子号 " 空軌列車在武漢市東湖高新區試跑,預計今年内開通營運。光谷空軌旅遊線項目位于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内,是生态大走廊旅遊配套基礎設施之一。其規劃總長 26.7 公裏,先行建設的一期工程長約 10.5 公裏,設車站 6 座。
紮克伯格:生成式 AI 将觸及 Meta 所有産品
社交媒體巨頭 Meta 公司當地時間 4 月 26 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财報,顯示其銷售額在近一年内首次增長。Meta 首席執行官馬克 · 紮克伯格告訴投資者,該公司看到了 " 将人工智能代理以有用和有意義的方式帶給數十億人的機會 ",但并沒有放棄元宇宙。克伯格 26 日說," 我們在建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方面不再落後 ",并表示将在未來幾個月内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他說,生成式人工智能 " 實際上将觸及我們的每一個産品 "。
國内首輛高溫超導電動懸浮車來了
近日,由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中車長客)研制的國内首套高溫超導電動懸浮全要素試驗系統完成首次懸浮運行。本次懸浮運行試驗的成功,标志着我國在高溫超導電動懸浮領域實現重要技術突破,爲推動超導電動磁浮交通系統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金之儉教授領銜的應用高溫超導研究團隊深度參與該懸浮試驗系統的研發。
第四屆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即将在深圳舉辦
4 月 27 日至 28 日,第四屆工程生物創新大會、第二屆中國合成生物學學術年會、首屆亞洲合成生物創新大會(以下簡稱 " 大會 ")将在廣東省深圳光明科學城舉行。大會彙聚國内外政、産、學、研、資各方嘉賓,以及來自韓國、新加坡的亞洲合成生物學代表,他們将聚焦合成生物技術創新、産業轉化、資本應用等熱點話題,并展開學術探讨。
西安交大研發全國首輛鎂合金輕量化挂車
2023 年 4 月 23 日,西安交通大學與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隆重舉辦 " 全國首輛鎂合金輕量化挂車交付發布會 "。聯合研發中心經過 6 個省份 15 家單位的大力協作,曆時 500 餘天最終成功研制了我國首輛鎂合金輕量化挂車。單車鎂合金用量超過 800 公斤,最大單體鎂合金制件尺寸 13 米,相比原鋼制方案綜合減重近 1 噸,可顯著提升公路貨運經濟效能,有望培育千億級輕量化專用車市場。
瑞典研究型火箭發射時出故障 意外墜入挪威境内
瑞典航天公司 24 日發射一枚研究型火箭後,火箭發生故障偏離既定軌道墜入領國挪威境内。據報道,瑞典航天公司 ( SSC ) 發聲明說,火箭從 Esrange 航天中心發射後,曾在 250 公裏高的空中進行零重力實驗,随後因發生故障,墜入挪威境内 15 公裏處。
安徽合肥将規劃建設 " 深空科學城 "
25 日從 2023 年 " 中國航天日 " 主場活動上獲悉,安徽省合肥市将規劃建設一座 1.3 平方公裏的 " 深空科學城 "。未來,深空科學城可以至少滿足 8000 名科學家的工作生活需要。據了解," 深空科學城 " 規劃位于合肥 " 未來大科學城 " 核心區,彰顯 " 科技、安全、生态、國際化 " 理念,以 " 深空探測 " 爲主題,營造交互共融的科技 " 綠洲 ",集科研 " 聖地 "、田園耕地、旅遊勝地于一體。
超冷帶電原子組成同類最大二維晶體
奧地利科學家将 105 個帶電鈣原子冷卻到極低溫度,使其排列成二維晶體,得到了迄今最大的同類二維晶體,這一新晶體可用于研究量子材料或構建量子計算機。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PRX 量子》雜志。
加快 100 萬倍,金屬電子釋放實現阿秒範圍測控
據《自然》雜志 26 日報道,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羅斯托克大學和康斯坦茨大學的物理學家證明:通過疊加兩個不同強度和頻率的激光場,可以測量金屬的電子釋放并将其精确控制到幾阿秒(1 阿秒爲 10^-18 秒)。這些發現可能會帶來新的量子力學見解,并使電子電路的運行速度比現在的快 100 萬倍。
複合水凝膠敷料粘力超強,有益傷口愈合
4 月 25 日,從江南大學獲悉,該校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鄧炳耀教授團隊在海洋贻貝超強黏附性的啓發下,通過将季铵鹽殼聚糖、多巴胺、槲皮素等成分有機結合在一起,構建了一種兼具黏附性、自愈合、抗菌、抗氧化等多種優異功能的複合水凝膠敷料,并驗證了其作爲傷口敷料的應用潛力。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環保人造蛛絲産量提高八倍
蜘蛛絲比鋼更堅固,但又非常輕和靈活,這樣的非凡特性吸引了很多科學家。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學院能源、環境和化學工程研究團隊在人造蜘蛛絲的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爲可持續服裝生産鋪平了道路。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 · 通訊》雜志上。
新型凝膠可完全治愈侵襲性腦腫瘤
美國約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科學家将抗癌藥物和抗體結合在溶液中自組裝成凝膠,以填充手術切除腦腫瘤後留下的微小凹槽。目前的藥物難以到達并抑制腫瘤生長,而新型凝膠可到達手術可能錯過的區域,且提供的藥物 100% 治愈了患有侵襲性腦癌的小鼠,這一驚人的結果爲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帶來了新希望。研究結果 25 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攝入型 " 電療膠囊 " 能控制食欲
紐約大學阿布紮比分校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聯合開發了一種可攝入 " 電療膠囊 "FLASH,可調控腸腦軸、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之間的信号通路。這種非侵入性的、精确的方法,可用于調節饑餓水平并治療代謝和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科學 · 機器人》雜志上。
中國學者領銜首次拍到黑洞全景!
最近,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員路如森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換了個頻道看 M87 黑洞,首次拍到了 M87 的黑洞全景。照片裏,不僅有 " 甜甜圈 ",還能看到從 " 甜甜圈 " 向遠處延展的 " 尾巴 ",即黑洞的噴流。作爲 EHT 照片的拓展,新照片首次展現出了黑洞和它周圍環境的關系。4 月 26 日,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
科學家發現新型人類圓環病毒
圓環病毒是迄今發現的最小動物病毒之一,人們較熟悉的是可導緻豬感染死亡的豬圓環病毒,在人類較爲罕見。記者 26 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期該所鄭永唐研究員與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張馳宇研究員團隊合作,首次在靜脈注射吸毒者血漿樣品中發現了一種新型人類圓環病毒,命名爲 HuCV2。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新發傳染病》上。
科研人員發現 4.4 億年前的 " 維納斯花籃 "
4 月 26 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外科研人員對浙江安吉晚奧陶世 ( 距今約 4.4 億年 ) 安吉生物群中的六射海綿進行系統研究,發現了迄今爲止最早的現代六射海綿類型,屬于偕老同穴科。因其外觀形似花瓶,又被稱爲 " 維納斯花籃 "。
江西新增 4 所高校
4 月 26 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 4 則批複,同意設立江西樟樹中醫藥職業學院、上饒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江西未來職業技術學院、吉安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