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885 年德國工程師卡爾 · 苯茨制成第一輛燃油車至今 , 已過去 130 多年。在這段跨越一個世紀的汽車工業史中 , 歐美汽車一直牢牢把控着内燃機、機械底盤等尖端技術 , 亦代表着汽車産業的先進生産力量。而中國汽車雖然一直在不斷努力 , 市場優勢不斷擴大 , 但在品牌硬實力上依然有所欠缺。
随着新能源時代的到來 , 汽車産業格局正式迎來洗牌。數據顯示 ,2022 年 , 我國汽車出口達到 340 萬輛 , 同比增長 55%, 首次超過德國成爲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 112 萬輛 , 同比增長 190%, 占汽車出口總量的 33%。在新能源汽車這條全新的賽道上 , 國産品牌在品質、産品力等方面都對國外品牌實現了超越 , 赢得海内外廣泛好評。而最近在汽車圈引起熱議的特斯拉對撞極狐事件 , 正是國産品牌高質量崛起的一個縮影。
極狐 " 撞赢 " 特斯拉 , 産品結構強度遠超歐美
3 月 10 日 , 有媒體發布了特斯拉 Model Y 對撞極狐阿爾法 T 的測試結果視頻。視頻中顯示 , 兩車以 66 公裏的時速 , 進行重疊度爲 50% 的正面偏置對撞 , 而碰撞結果令不少網友都跌碎了眼鏡。
"Model Y 和阿爾法 T 在整備質量上相差無幾 , 說是同級别最接近的也不爲過。但沒想到碰撞下來 ,銷量号稱市場稱霸的 Model Y 表現如此差強人意。" 有網友表示 , 看完測試後發現 , 電動車的結構強度确實比燃油車更強 , 但國産汽車在産品結構強度上比特斯拉這樣的歐美主流品牌 , 又有着更大的優勢。
在這次碰撞中 ,Model Y 不僅在撞擊瞬間産生極大橫擺 , 氣囊全部彈出 , 主駕縱梁也出現嚴重潰縮 ,A、B 柱及車門都發生明顯變形 , 連左前輪都完全脫落 , 而且在拆解視頻中可看到 , 電池包前端發生明顯凹陷變形 , 電池冷卻液管道被撞斷 , 隐患風險不小。
有專業人士表示 ,Model Y 的結構并不差 , 尤其是撞擊防護策略例如潰縮、棄輪等 , 都是爲了在官方碰撞測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但在實際道路尤其是複雜的中國道路上 , 這樣的策略反而會給駕乘者帶來安全隐患。例如碰撞之下立刻全部彈出的氣囊 , 在面對大橫擺後的二次側方撞擊 , 是缺乏足夠的保護 , 而 " 棄輪 " 也可能導緻側翻等風險。
而極狐阿爾法 T 的做法明顯更加實在。首先它采用了上鋼下鋁材質 , 打造出剛柔并濟的籠式車身 , 極大地加固了産品的結構強度。獨有的鋼鋁鏈接不僅讓車身更加牢固 , 帶來坦克級的乘員艙保護體驗 , 更讓汽車在高速對撞下 , 可以确保車身不變形 , 降低零部件撕裂、脫開等風險情況。
此外 , 極狐在電池包方面也采用了動力電池平台化 pack 設計 , 能夠爲電池提供專屬的安全保護。從碰撞視頻來看 , 阿爾法 T 的電池包幾乎完好無損。更值得一提的是 , 在這次正面偏置 50 ° 的碰撞測試中 , 由于側向加速度不足 , 阿爾法 T 隻彈出了正面氣囊 , 側氣囊和氣簾并未彈出 , 相較于 Model Y 全彈出的策略 , 極狐留下了更多的安全冗餘 , 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側向二次撞擊 , 這也更符合實際道路上出現碰撞事故可能發生的情況。
極狐 " 撞出 " 國産自信 , 國産品牌崛起進行時
事實上 , 作爲電動 SUV 中的 " 銷量之王 ", 特斯拉 Model Y 的産品力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但正是這樣一輛 " 銷冠 ", 在對撞測試中不如 " 剛性之王 " 極狐阿爾法 T 表現優秀 , 這說明了國産品牌在技術實力和匠心制造上 , 都已經比國外品牌更加用心、努力 , 也切實帶來更高的産品質量。
尤其從産品結構強度的全面超越 , 到安全守護策略的用心 , 都充分體現出國産品牌在新能源造車上有着自己的技術優勢和策略思考。品牌硬實力層面的差距 , 在近年國産新能源車的高速發展中 , 已經被迅速補足 , 國産品牌已經進入崛起進行時。
從全球的新能源産銷數據來看 , 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已經連續 7 年位居全球首位 , 盡管 2022 年特斯拉在純電汽車方面依然占據首位 , 但市占率已經大幅下滑。從整個新能源市場來看 ,中國品牌在向前 " 奔跑 " 的過程中不斷蛻變 , 強勢領跑世界。
這一次 , 極狐更是 " 撞 " 出了國産自信 , 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到國産品牌的強大實力。相信随着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仍将持續釋放新動能 , 會有越來越多像極狐一樣紮紮實實造車的國産品牌湧現 , 助力中國汽車邁上發展新台階 , 引領全球汽車産業向上轉型。